火的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是人类迈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社会变迁是历史演进的必然过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社会变迁#
火的使用,是原始人类利用自然力量改变生活方式的一种创举。它与工具制作一样,推动着人类和社会的进步。在我国境内,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用火遗迹,是在西侯度遗址中。遗址出土的化石里,有一些呈黑、深灰或灰绿色的哺乳动物肋骨、鹿角和马牙,经化验,确定曾被火烧过。位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用火遗迹。元谋猿人生活在距今170 万年前。在元谋猿人化石出土地点厚约3米的三个层位中,均发现了炭屑。炭屑有的呈零星散布,星星点点掺杂在粘土和粉砂质粘土中;有的则聚成窝状的小片。其中有两处炭屑尤为集中,且与周围的粘土之间有很清楚的界线。
在炭屑的积烬内,还见到几块颜色发黑的骨头,经鉴定,确认是烧骨。此外炭屑中还有烧土。西侯度和元谋遗址中的这些用火遗迹,清楚地表明原始人类在与自然火的接触中,逐渐认识了火的作用,并加以利用,从而开始了人类用火的历史。在元谋遗址中的相对聚集的炭屑堆积遗迹,是较长时期在固定的地方用火的遗存,说明元谋人已是经常性地使用火了。火的使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它对于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火给原始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也成为驱赶野兽和防御猛兽侵害的武器,使人们自身的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火还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们由此懂得烧烤食物,开始食用熟食。
从生食到熟食,有利于人的消化系统很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促进人脑和体质的进化。此外火的使用,还为人类征服自然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成为一种新的手段。这在原始农业生产劳动中,也曾发挥重要的作用。刀耕火种,即是利用火烧荒后进行耕种的一种原始的耕作方式。人类从认识火到使用火,进而懂得保存和管理火,其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人类最早认识的火,无疑是因雷击、火山爆发、自燃等引发的火。这也是人们最早用火的火源。但自然火不是随时随地都能遇到的,用火因此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也促使人们去寻找能随时提供的火源,探索保存火种的办法。
在北京猿人生活的洞穴中发现的用火遗迹,不仅证明了火的使用,还表明北京猿人已初步掌握了火的保存方法,具备了控制火的能力。洞穴里的用火遗存中,有木炭、烧石、烧骨和灰烬等堆积,这是在一次次篝火式焚烧后的累积。与元谋猿人的用火遗迹最明显的不同之处,是北京猿人的用火遗迹不呈散状分布,而是十分集中,燃烧后的堆积物叠压极厚,最厚处达6米。这说明北京猿人用火已有了固定的地点和方式。更重要的是,在灰烬堆积中,发现大量尚未充分燃烧的朴树籽,这证明北京猿人已发明并采用“阴燃”法来保存火种。他们在每次用火后,将一些正在燃烧的朴树枝干和朴树籽埋入灰烬中。
由于缺氧,朴树干和朴树籽在灰烬中不能充分燃烧;而覆盖着的灰烬也不可能完全隔绝空气,朴树枝干因此处于没有明火的燃烧状态,能维持较长的时间而不熄灭。当再次需要用火时,只需扒开灰烬,让阴燃着的树干和朴树籽接触空气,再用吹气等方法,就能重新燃起明火。在数十万年前,这种保存火种和控制火的办法,也是一个重大的发明。但“阴然”法毕竟不方便,而且控制不当还会熄灭,因而人们一直在探索一种更简便、有效的保存火种的方法。特别是当原始人类离开洞穴,开始在平原定居以后,更需要改进“阴燃”法。经过长期的模索和实践,人们终于掌握了一种保存火种的新方法,这在仰韶文化中已得到证实。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名。
所处时代距今约7000~5000年。仰韶文化的分布范围很广,以渭、洛、汾河等黄河支流汇集的地区为中心,北至河套地区,南抵鄂西北,东达豫东,西到甘青交界地带。在这个范围内,共发现同期的人类居住遗址一千余处,其中经大规律发掘的典型遗址有十余处。仰韶文化与中原地区的裴李岗、磁山等文化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在仰韶文化的两处典型遗址;半坡和姜寨遗址中都发现一种小陶罐。罐体为圆形,敞口,罐的下部有一个小孔。这正是当时人们保存火种用的火种罐。用火种罐保存火种的方法比较简便,只要把尚未燃尽的木柴放人罐内灰烬中,待下次用火时,取出即可引燃柴草。
值得注意的是罐体下部的小孔,它实际起着助燃的作用,使罐内灰烬中的木柴始终处于“阴燃“的状态。开有小孔的火种罐,也是人们经过长期,反复摸索和尝试后,才发明创造出来的。与北京猿人采用的坑中“阴然“法相比,使用火种罐保存火种则更为进步,既简便又安全。在仰韶文化遗址中,人们的居室中央一般都建有灶坑,用于烧烤食物及御寒。灶坑的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瓢形等。火种罐就放置在灶坑的后部,显然是为了引火方便。人类自定居后,火不仅作为抵御自然侵害的一种自卫武器,还被用于生产劳动中。人们从采集劳动进人原始种植业时,火常被用于烧荒,即所谓的“刀耕火种”。经过火的烤烧,人们观察到湿软的泥土能改变原来的松软性质,而发明了烧制陶器。这些.对火的利用范围的扩大,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以后的历史中,人们仍在探索更方便、实用的取火方法,从自然界中物与物的相撞、磨擦能产生火花、火焰的现象中,人们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我国很早就流传着钻木取火的传说:“民食果蒇俸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这则传说既寄托了后人对人工取火发明者的敬重之情,也说明火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不过燧人氏毕竟是传说中的人物,而且人工取火的方法也不可能是-一个人发明的,肯定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原始人类才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技术。从对取自自然的火源的管理和保存,进而掌握了人工取火,表明原始人类在积极改善着自身生存的条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网址:火的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是人类迈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31481
相关内容
自动化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改变人类生活的万能电力
日本发明了20项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 中国人爱用的不少于10个
田芝婷:当热能流动可以控制,她将改变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
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例子简述.pdf
迈向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历史哟。是人类们进一步摆脱了对大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的环境阔大了活动空间提高生活的质量,】
改变人们生活的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
软件开发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及未来软件的方向.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