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坛公园到海河之畔:旧书流转之间,邂逅文脉传承

发布时间:2025-09-25 17:30

生活故事:陌生人之间的温暖邂逅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故事精选# #生活美文精选#

  “展览+展销+活动的模式,让泛黄的旧书变得鲜活起来。读者来到书市,看到京津冀鲁晋的旧书齐聚一堂,都感慨地说——来淘一次书,能跨遍半个华北。”天津市古籍书店经理孙纯说。

  这是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落下帷幕的次日,孙纯和同事们正从北京返回天津。这次北京书市,天津市古籍书店不仅收获了6万余元的亮眼营收成绩,还看到了一场天南海北读者在淘书中的文脉传承。

  “地坛书市让我们看到,旧书从来不是什么‘过时的存在’。只要我们用心搭建桥梁,每一本旧书都能找到新知己,每一段文脉都能绵延生长。”孙纯说道。

  要让旧书时时与市民“见得上面” 

  9月12日至22日,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地坛公园举办。作为“京津冀鲁晋古旧书联合展销”的参与方,天津市古籍书店携特色藏品亮相,成为连接南北书韵的纽带。

  “近年来,天津市古籍书店特别重视对文化市集的参与。旧书市场需要稳定的客流吸引点,需要积累忠实的客户群体,需要实现旧书流通的常态化机制,我们盼望让旧书书香持续飘扬在百姓生活中。”孙纯说。

  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

  正如孙纯所介绍的那样,这不是天津市古籍书店近年来首次在面向市民的大型文化活动中亮相,仅在2025年,天津市古籍书店就频频亮相天津本地乃至全国的重点图书展会和文化活动——

  今年以来的每个周日,天津市古籍书店都在棉三创意街区的海河旧书市集设有固定展位;今年1—7月,天津市古籍书店陆续在鲁能城、水游城广场、意式风情街和智慧山山岳广场参加海河旧书市集走进河东区、红桥区、河北区、滨海新区的专场活动;在海河书香节暨京津冀全民阅读推广周、河北省十一届惠民阅读周暨2025年惠民书市等京津冀地区的重要图书展会中,也屡屡见到天津市古籍书店的身影。

  海河旧书市集

  “展览+展销+活动”的模式,俨然正成为旧书在市民面前亮相的重要窗口。就在刚刚过去的“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中,孙纯再次表达了自己的赞许:“本届书市的旧书新知专区,真正做到了让旧书找到新知己。专区里既有《考工记》《天工开物》等典籍展览,又有多地书店联合展销。此外,书市发放的500万元惠民券也很给力,不少读者拿着券来选旧书,让‘平价淘好书’成为现实。”

  孙纯表示,旧书专区化身“文化磁场”,让热爱寻觅、翻阅旧书的读者,与泛黄的书册“连上了线”,各地市民对文化需求的觉醒,在这种连线中化为鲜活实证。

  此次参展,天津市古籍书店收获了亮眼的销售成绩——总销售额达6万余元。在孙纯看来,这是旧书价值日渐被读者认可的一次体现,“这几天,我们带来的古籍复刻本、绝版社科书很受欢迎,尤其是带有前人批注的旧书,几乎被一‘抢’而空。这说明读者不再只追求新书,也越来越看重旧书承载的历史温度与稀缺价值。”

  传承与创新之间

  感受旧书魅力和浪漫

  在孙纯看来,淘旧书的过程,宛如每个读者与几十年前,甚至近百年前的那位陌生读者,在同一段文字上实现目光交汇,这是一种魅力,更是一种浪漫。在一次次“市集搭台,旧书唱戏”的亲身经历中,孙纯目睹了一种流连于书页和展位间的文脉传承。

  “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中,天津市古籍书店的展位

  就在墨香刚散的“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中,一对祖孙的身影令孙纯印象深刻:“那位爷爷是个‘老北京’,带着孙子来淘民国版的《唐诗三百首》。爷爷说,自己小时候就爱在书市淘旧书,现在要把这份乐趣传给孩子。他的孙子拿着书问东问西,还参加了‘旧书漂流’活动,我觉得这种传承太动人了。”

  无独有偶,与展位前的一位天津籍老读者攀谈的经历,也让孙纯感到既惊喜,又亲切:“这位读者在展位前认出我们的招牌,走上来说,自己年轻时常去天津市古籍书店买书,这次在北京地坛公园重逢,觉得很怀念。他当场选了3本历史类旧书,还留下联系方式,希望和我们常交流。这种时候我就会觉得,书市真的是个跨越时空的绝佳‘读者会’。”

  孙纯表示,旧书市场既有传承的一面,也有创新的一面,如果说读者与旧书的接触是一种传承,那么旧书从业者则是要不断探寻创新的可能性,让旧书的魅力通过不断创新的方式,被呈现出来。

  从孙纯分享的一个小故事中,便可以窥见天津市古籍书店在旧书收售上的创新努力:“去年,我们接到一位退休老教授的电话,他说家里有批藏书想出让,还提到自己年轻时就在我们书店买过书。我们果断决定上门收购,这种方式在以前是很少见的。上门后,我们发现这批藏书都是文史类珍本,其中不少还夹着老教授当年的读书笔记,十分宝贵。”

  除了创新的上门收购形式,孙纯介绍,天津市古籍书店还推出多元服务:“我们会为收购来的旧书建立‘身份档案’,为每本书标注成书年代、流转经历等信息。此外,我们在门店会不定期设立旧书换购区,读者持3本旧书可换购1本心仪图书,这种形式吸引了很多读者。”

  从今年以来天津市古籍书店主导或参与的各类市集、书展和主题营销活动中,也能感受到寻求新意、变化的趋势。今年3月,天津市古籍书店文化街潞河督运巷门店开展“旧书环保回收”活动,将旧书展销融入绿色环保理念;4月,天津市古籍书店烟台道门店开展“书香换菜香”活动,创新性地以书换蔬菜,实现图书流通与助农相结合。

  6月,天津市古籍书店在静海区图书馆参加第四届“文化走进静海”民间收藏鉴定咨询活动,让与会市民感受旧书魅力的同时,也让人们了解各色民间藏品的“前世今生”,实现跨界联动。

  为了城市的“文心”

  也为了旧书流转间的“文脉传承”

  在当下许多旧书从业者看来,旧书市场不再仅仅是买卖二手纸质书的场所,而是逐渐演变成兼具文化情怀与商业创新的综合性文化生态。从孔夫子旧书网、中国书店等全国性线上线下旧书收售阵地,到古籍书店不断迎来新客的活水涌入,旧书市场通过“破圈”实践,成功地让“旧书”遇见了“新知”,为城市注入了更多书香气息。

  天津市民在海河旧书市集翻阅旧书

  孙纯表示,作为多年从业者,他切身感受到近两年旧书市场正迎来新生,许多变化正悄然而临:“首先,是读者结构变了,以前来淘书的顾客以中老年收藏者为主,现在很多年轻人来淘旧书,有的是找绝版漫画,有的在研究老期刊。这些年轻人还会在社交平台分享‘淘书日记’,形成对书店的口碑传播,这是以前没有的现象。”

  其次,是价值认知变了。孙纯表示,很多人不再觉得旧书是闲置品,而把它看作文化遗产,愿意为其背后的故事买单,“像地坛书市的‘旧书新知’理念,其实就是这种变化的缩影——旧书页里藏着新知,老典籍能够对接现代需求。”

  正是在市场变革的契机中,天津市古籍书店频频寻求“破圈”亮相机会。除了这次的北京书市,4月的北京朝阳公园全国古旧书展销会、7月的重庆全国书博会、8月的“书香中国”上海书展等全国性书展,都见到了天津市古籍书店的身影。

  孙纯介绍,未来天津市古籍书店将继续深化地域联动:“我们会继续参与京津冀古旧书联合展销,计划明年走进高校办‘旧书沙龙’,同时升级线上服务,进一步为旧书建立数字档案,让更多人能‘云端’感受古籍魅力。”

  据了解,再过几日的国庆假期,新华书店集团将在天津图书大厦前广场摆设市集,天津市古籍书店作为下属单位也将参与其中。

  正如孙纯所说,城市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有时,让城市拥有温度与灵魂的,是那些更细微的韵律——它们藏在每一本被轻轻翻开的书页里,藏在每一位阅读者专注的身影中。

  书市旧书摊位前,驻足翻阅的年轻人;晨曦的公园长椅上,老人指尖滑过的泛黄书页;地铁车厢里,行色匆匆的上班族那静止下来安静读书的一瞬……一个个看似微小的阅读场景,实则是城市跳动的“文心”,是像天津市古籍书店这样的从业机构,愿意默默守护着的那份“文脉传承”。

  (津云新闻记者 侯沐伟 摄影 吴涛)

网址:从地坛公园到海河之畔:旧书流转之间,邂逅文脉传承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34679

相关内容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一场跨越时光的文字邂逅——“地坛书市进保定·让旧书找到新知己”主题日活动侧记
“阅见塘河·书香瓯海”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启幕:在梧田老街阅读街区邂逅“流动的书香”
苏州河畔新地标崛起,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探·天地启幕”
中国书店 邂逅古旧书之美
明天起,苏州河畔的旧书集市又来了!宝藏书更多,上海味更浓
苏州河畔“淘书乐”市集今日归来
传承文脉,旧书新知,打造“书香上海”新篇章
苏州河畔旧书市集第二季来了:现场新增旧书收购,老期刊创刊号展览,旧书刊将达两万余种!
来京城70余岁中国书店,邂逅古旧书之美
从旧书热里看文化新潮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