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思维导图
术语和定义
碳排放
碳排放单位在核算边界内生产、活动和服务过程中各个环节产生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二氧化碳当量的形式表示。[GB/T 32150-2015,定义3.7]
碳排放单位
具有二氧化碳排放行为的法人单位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
碳排放管理体系
用以建立碳排放管理方针、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预期目的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
碳排放管理方针
最高管理者发布的有关碳排放管理绩效的宗旨和方向。
碳排放管理目标
为满足碳排放方针而设定、与改进碳排放管理绩效相关的、明确的预期结果或成效。
碳排放管理指标
由碳排放管理目标产生,为实现碳排放管理目标所需规定的具体的、可量化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碳排放单位或其局部。
碳排放源
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物理单元或过程。
注:改写GB/T 32150-2015,定义3.5。
碳排放强度
单位产品产量(产值)或服务量的碳排放量。[DB11/T 1370-2016,定义3.3]
碳资产
碳排放单位所有在低碳经济领域可能适用于储存、流通或财富转化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注:碳排放配额是碳资产的表现形式之一。
碳评估
基于数据和其他信息,确定碳排放单位的碳排放量及其影响因素,识别改进机会的活动。
碳排放管理绩效
与碳减排量、碳排放强度变化有关的、可评估的结果。
总则
碳排放管理体系的核心是持续改进碳排放管理绩效,要求碳排放单位遵循“策划-实施运行-检查改进”程序,针对碳排放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策划并提供资源,通过实施控制及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并将碳排放管理融入到碳排放单位的日常活动中。
管理职责
最高管理者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在碳排放管理体系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组织机构与职责
在最高管理者的直接管理或授权下,碳排放单位应建立本单位的碳排放管理制,明确相应的职责和权限。
策划
策划阶段通过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分析和碳评估,在明确碳排放单位外部要求及内部现状的基础上,确定碳排放管理目标和实施方案。
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碳排放单位应建立获取和识别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程序。
碳评估
碳排放单位应定期开展碳评估。当碳排放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变化及其他对排放量影响较大的事项
时,应组织实施碳评估工作。
碳排放管理目标
碳排放管理目标是落实碳排放管理方针的具体体现,碳排放单位应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特别是生产计划或主要碳排放源变更时,适时调整碳排放管理目标,以适应变化的要求。
建立碳减排和碳资产管理两类目标
自身的生产计划
现有的减排机会
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
其他应当考虑的因素
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
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
支持
碳排放单位应通过建立系统的文件体系和管理制度、提高人员能力与意识、配备相应资源等,为碳排放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持续改进提供支撑。
文件和记录
碳排放单位应建立必要的文件化信息,包括碳排放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文件、记录等。
碳排放单位应当建立程序,对文件的编制、标识、审查、批准、发放、使用、更改、废止和评审等过程做出明确规定。
能力和意识
资源配置
实施和运行
本阶段主要依托已建立的碳排放管理体系,为实现碳排放管理目标而开展相应的活动。采购控制
设计
碳排放单位在新建和改进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的设计时,并对碳排放管理绩效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应考虑碳排放管理绩效改进的机会及运行控制。
适当时,碳排放管理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纳入相关项目的规范、设计和采购活动中。
采购控制
运行控制
碳排放核算与报告
碳排放单位应根据适用的核算和报告指南进行碳排放量核算。
碳排放权交易和履约
碳排放权交易和履约
碳排放信息交流
检查
碳排放单位应定期对碳排放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关键参数的监测与分析、合规性评价以及内部审核。
监测与分析
碳排放单位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应对碳排放相关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有效控制。碳排放单位应对上述监测结果形成记录。
监测与分析
合规性评价
碳排放单位应定期评价本单位对与碳排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合规性要求识别和评价可参照附录B。
碳排放单位应保存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记录。
附录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