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农村节能降碳 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农业实践#
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秸秆、稻谷颗粒变身炙手可热的“黑金”;推广节肥节水节能的连栋大棚;提高农机作业效率,降低农机作业能耗……合肥正通过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设施农业、发展高效农业机械,农业农村节能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全面推进秸秆产业化利用
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秸秆、稻谷颗粒等农业废弃物,在现代科技的参与下,变成了炙手可热的“黑金”,不仅防止了秸秆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它还能为农业绿色节能作出自己的贡献。
合肥持续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燃料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五化”利用,累计财政投入4亿多元,全市共建有秸秆标准化收储点70个、秸秆临时堆放转运点937个,培育千吨以上秸秆产业化利用规模企业30家。2021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2%、秸秆产业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的比例达46.3%、能源化原料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比例达32.6%。
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卢继前介绍,合肥将实施秸秆资源化利用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秸秆产业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
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降低能耗
除了稻壳和秸秆,近年来,合肥还通过加大对畜禽粪污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大自然太阳光能的利用等,通过大力扶持农业生产主体建设连栋大棚等,通过配套沟渠水电、喷滴灌系统、水肥一体化、产品分拣设施、田头仓储冷链等,达到节肥节水节能的目的。
2021年全市申报的项目有巢湖市四季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等36个,建成普通连栋大棚40.1万㎡、玻璃连栋大棚15.89万㎡、“和县”二代棚129.86亩,兑现市级奖补资金1732.5万元。合肥还将推进规模化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计划建设面积达到46万亩以上。
此外,合肥通过大力推广播种、施肥、耕作、收割、植保及智能化节能机械和农机节能新技术,提高农机作业效率,降低农机作业能耗。2021全年农机总动力达508.97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84.34%。接下来,合肥将支持12大农业重点产业链更新农业设施和装备,扶持100家以上企业建设特色农事服务中心,加快“机械换人”进程。
■马上就访
小小稻壳浑身都是宝
稻壳常被当成饲料或被焚烧。在合肥,稻壳能提炼出两样宝贝——蒸汽和炭。
6月15日,记者在位于肥西县严店镇的安徽德博永锋新能源有限公司看到,仓库里堆满了稻壳。稻壳在车间气化炉内,与空气发生热解、气化反应后,近60%变成生物质燃气,经燃气增压风机加压后送至锅炉燃烧供热,生产蒸汽;近40%则变成生物质炭,它将成为钢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冷却材料,进一步深加工后就变成活性炭等产品。
在二楼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将黑色的碳化稻壳产品装袋、收储,满满一袋的黑色炭颗粒即将被运往钢厂。
“生物质炭有很多用途,其中一个是作为保温材料,直接销往国内各大钢厂,产品供不应求。”合肥德博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鹏表示,公司每生产20吨炭,生物质秸秆消耗在60吨左右,累计一年生物质秸秆消耗在6000多吨。
蒸汽则通过管道被运往隔壁的安徽永锋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于生产白色泡沫板。该公司总经理张杰告诉记者,以往公司生产泡沫板需要耗费大量的天然气,随着近年来天然气价格不断走高,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现在使用蒸汽后,每年可以减少五六百万元的成本。公司成本降低了,还有利于环保。”合报全媒体记者 周洪
网址:推进农业农村节能降碳 助力乡村振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40772
相关内容
低碳农业与乡村振兴农村能源:推动乡村振兴的绿色动力'
乡村振兴成节能减碳新阵地
乡村振兴新动力: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与乡村振兴:绿色能源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绿色食品: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清洁能源助力乡村振兴,农村经济新机遇重塑乡村景观
东平农村厨房改造项目,提升农村生活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部答复推进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有关建议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