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电子屏幕的年代,小朋友们是如何过暑假的?

发布时间:2025-09-27 21:14

如何清理和保养电子设备的屏幕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3C资讯#

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迎来了他们期待已久的暑假。暑假,是童年的一扇记忆之门,回溯童年,在充满集体记忆的岁月里,不同年代童年经历的演变从侧面折射出社会的深刻变迁。今天,小普以童年的“老物件”为线索,编织一幅跨越近半个世纪的童年画卷,让那些曾经被孩子们小手摩挲的物品,重新讲述属于一代代人的光阴故事。

手工之乐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

成长于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60年代的“小朋友”,他们的玩具以自制为主,设计遵循“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原则,家庭日用生活边角料、金属圈、母亲缝纫篮里的碎布头,都在孩童手中幻化成充满生命力的玩具。

这些自制玩具体现了传统手工技艺与儿童游戏的结合,虽然制作工艺和设计上相对简单,但却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它们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条件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传统生活方式在儿童玩具领域的延续。随着新中国工业的逐步发展,一些简单的工厂制玩具也开始出现,如小型塑料玩具、铁皮玩具等,虽然数量不多,但开启了中国玩具从传统手工向现代工业生产的转变。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馆藏自制木马为家里的大人以废弃的木材,比如旧家具的部件,或者从其他地方找来的木料,通过精心打磨,避免木刺刺伤小朋友,再涂上靓丽的颜色,这些细节都体现了长辈对孩子的爱护。

没有电子屏幕的年代,小朋友们是如何过暑假的?

自制木马 图片来源: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这不免让我们想到电影《小兵张嘎》中的那把木质手枪,以及从废旧烟盒衍生出的“拍三角”,甚至不少朋友的童年,一堆沙土、几块胶泥便可享受大半天的“赔锅赔碗”游戏。

滚铁圈则更融入了工业味道,它的制作材料主要是废旧自行车轮圈或铁条,孩子们用火钳将其弯成圆环,再用粗铁丝(俗称“豆条”)及木棍或竹竿制成推手柄,顶端弯出U型卡槽以便控制铁圈。金属与石板的碰撞声里藏着欢快的韵律密码。

没有电子屏幕的年代,小朋友们是如何过暑假的?

滚铁圈 图片来源:《北京纪事》

非常有趣的是,铁环的制作丰俭由人,“高级货”往往出自在工厂当工人的父母,尤其是钳工,废旧铁条质量优越,手艺加持更不用说,甚至还细致到镀上一层铬,美观又防锈。“俭”的方式则充分发挥想象力,正如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馆藏的铁圈即是用家用铁盆改装而成,钩子与手柄则更加生活化,曾几何时,家中蜂窝煤炉所用的“火钩子”也成为最佳替代品。滚铁圈的玩法也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竞争性,孩子们在玩耍过程中可以相互比拼谁滚得更远、更快,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自制儿童玩具承载时代的印记,是那个年代“用双手创造欢乐”精神的最佳注脚,也是理解集体主义童年史的物质标本。

现代工业玩具与

传统文化元素并存

1970年代,我国的玩具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铁皮玩具开始盛行,铁皮青蛙、铁皮火车等成为当时孩子们梦寐以求的玩具。这些铁皮玩具通常需要上发条才能动,它们的出现代表了当时玩具制作工艺的进步,也反映了中国工业水平的提升。

没有电子屏幕的年代,小朋友们是如何过暑假的?

铁皮青蛙 图片来源:《北京纪事》

弹珠、毽子等传统玩具在这一时期依然流行。弹珠的游戏规则简单但技巧性强,需要孩子们具备一定的瞄准和控制能力;毽子则成为女孩们的热门玩具,在那个纯真年代,它不仅是孩童们的玩伴,更是他们手中的社交瑰宝。一个轻盈灵动的毽子便跃然掌中,仿佛带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青春梦想翩翩起舞。这些传统玩具的持续流行,也说明在现代性逐渐渗透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元素并未完全消失,而是与现代工业玩具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儿童玩具的多元格局。

没有电子屏幕的年代,小朋友们是如何过暑假的?

弹珠 图片来源:中国中学生报微信公众号

值得一提的是,鸡毛毽子有别于其他玩具,其普及性非常广泛,一方面可以作为“玩具”出现,另一方面又承载了非遗手工艺、竞技体育项目等元素。这样的特点也促进了它自身的发展,曾经人们所注重的毽子娱乐性,到逐步转化为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这也折射出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对精神生活追求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与

玩具的多样化

1980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也促使玩具种类日益丰富。

魔方作为一款益智玩具,在80年代风靡全球,也在中国孩子们中引起了热潮。它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还成为一种时尚的象征。

变形金刚系列玩具的引进,则是这一时期玩具市场的一大亮点。1985年上海玩具厂国产“巨无霸”变形金刚月产量突破20万件(国家轻工业部1988年统计)。这些可以变形的机器人玩具,伴随着相关的动画片播出,迅速赢得了广大儿童的喜爱,孩子们热衷于收集各种变形金刚角色,并模仿动画中的情节进行游戏。流水线生产的合金战士与传统泥模兔儿爷在北京潘家园地摊并置,机械关节的金属冷光映照着匠人手中的陶土浮尘。这一时期体现了儿童玩具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特点。

没有电子屏幕的年代,小朋友们是如何过暑假的?

兔儿爷 图片来源:文旅北京微信公众号

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玩具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工具,而是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商品,承载着更多的教育意义和时尚元素,体现了现代性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当玩具与文艺携手

科技推动与消费文化的成熟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科技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电子技术在玩具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动四驱车成为当时孩子们热衷的玩具之一,孩子们可以通过遥控器控制四驱车的行驶,体验到科技带来的操控乐趣。

此时,玩具市场已经不满足消费品这一单一领域,在大型商超设立供四驱车玩具竞技的微型赛道、大规模的赛事举办,更多消费领域合力进行玩具推广。

与此同时,电子宠物的出现,则进一步增加了玩具的互动性。小朋友们可以模拟养宠物,给电子宠物喂食、清理等,这种玩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心和爱心,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对新奇事物的追求。

1990年代儿童玩具的演进,体现了科技推动下玩具功能的智能化和互动性增强,以及消费文化在中国社会的成熟。玩具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品,其市场运作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和融合。

从1950年到1999年,中国儿童的玩具经历了从自制简单的玩具到工厂制多样化玩具,再到电子化、智能化玩具的演进过程。每个“小朋友”的童年,也是时代的微型标本,是成人世界的缩影,是集体记忆的载体。简单的玩法,承载着巨大的时代变迁;朴素的材质,镌刻着生动的历史发展进程。

THE END

本篇由京社科综合创编,资料和图片来源:《北京纪事》、中国中学生报、中国教育报、央视少儿微信公众号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源: 京社科

网址:没有电子屏幕的年代,小朋友们是如何过暑假的?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41334

相关内容

暑假来了!如何让孩子快乐安全过暑假?
他们是如何戒断手机,远离屏幕的
【安全教育】小朋友们暑假安全生活小贴士
『暑期模式』开启,孩子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如何破?
育儿 | 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充实的暑假?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过充实有意义的暑假生活?|校长来了
屏幕时代,如何与孩子一起成为手机的主人——《屏幕时代的养育:9堂课让孩子不再沉迷电子产品》荐读
【暑期关爱】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培养孩子们健康的暑期生活方式
如何度过一个充实而快乐的暑假
如何合理安排小朋友的暑假生活(需带到办公室上班)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