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家庭分类消纳”减量模式破解乡村垃圾治理“难题”
家庭垃圾分类,减少垃圾处理费用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生活成本# #家庭消费节省#
为有效破解阜新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困境,推动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长效稳定运转,持续提升生活垃圾治理效能,市住建局属住建中心践行主动作为,创新推行“家庭分类消纳”减量模式。该模式以源头治理为突破口、试点示范为引领、精细服务为支撑,稳步推动全域落地,着力打造可复制、能持续的乡村治理新路径,为市住建局村镇工作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以“家庭分类消纳”模式为切口,让“幸福”有洁净底色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成本高、易反弹”,一直是基层治理的“老大难”,也始终是制约成效的堵点。以往生活垃圾治理多依赖“投放—运输—处置”的终端模式,村民参与意识薄弱,垃圾总量居高不下,收运压力与日俱增。为有效破解这一难点,住建中心明确思路,在全市农村推行“家庭分类消纳”减量模式,引导村民掌握“可腐烂、可回收、有毒害、其他垃圾”的简易分类法,让垃圾在“家门口”完成初步处理。秉持“经济环保”的理念,通过源头减量推动垃圾治理体系优化,终端实现垃圾“少出院”甚至“不出院”,让减量理念融入村民日常习惯。
住建中心遵循“试点先行、逐步铺开”的长效路径,通过垃圾源头减量、减少外运,不仅降低了收运处置成本,还缓解了因设施、经费不足带来的转运压力。同时,推动村民从“被动要求”转为“主动习惯”,让乡村焕新“洁净容颜”,使幸福在清爽宜居的家园中可触可感。
二、以“一镇一村”试点为样板,让“幸福”可复制推广
住建中心坚持“低成本、可持续、长效化”的原则,在全市65个乡镇中,每镇优选“村两委”号召力强,群众基础扎实的行政村作为试点,推动模式落地见效。指导县区制定试点方案,明确初期目标;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责任体系,压实分类责任,优化消纳路径,实现试点村常住人口全覆盖。通过发放简易分类桶或引导自备垃圾袋,采用“定时定点上门收集+户分类投放”形式,推动村民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参与”。用朗朗上口的分类口诀——“厨房垃圾发酵、可用垃圾卖掉、可燃垃圾烧掉、建筑垃圾垫道、药池瓶村上要”,让分类方法简单易上手。
目前,全市65个试点村常住人口85236人,该模式初期运行覆盖人口比例达40%,实现垃圾总量同比下降30%,从根本上逐步缓解了“收运难”的压力。以“一镇一村”试点为起点,让“幸福”实景从“试点经验”逐步扩展至“全域共享”。
三、以深入基层精准服务为理念,让“幸福”有温度有质感
住建中心将“主动服务”融入治理全过程,通过深入试点村座谈、入户上门指导、微信群互动等方式倾听村民意见,动态优化服务举措。村民老年人居多,针对试点村老年人对分类方法不熟悉情况,开展入村入户“手把手”分拣指导、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同时推动县区组织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定期上门帮扶协助分类,切实打通服务村民的“最后一米”。
为稳固治理成效、形成长效机制,中心牵头起草《阜新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长效机制》,构建“市统筹、县主责、镇落实、村执行”的“四级联动”责任体系,指导县区健全分类收运处置全链条管理,形成“日常管理规范化、宣传引导常态化、监督考核制度化”的三化运行模式。依托主动服务让治理成效看得见、洁净底色可复制,让村民在参与中真切感受到幸福的温度直抵人心。
网址:创新“家庭分类消纳”减量模式破解乡村垃圾治理“难题”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41412
相关内容
垫江:创新城乡垃圾处理模式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全覆盖瑞安市创新合作社运营模式 高水平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振兴乡村,如何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灵石县创新垃圾管理模式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徐州泉山:村庄垃圾清理整治 造就乡村环境“大变样”
筠连县创新“三三二”工作法 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新路子
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突泉县:垃圾分类引领乡村新风貌
为生活垃圾做“减法” 为分类方式做“加法”
“二次四分法”推进洛阳农村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