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渡性住房到总部园区:王安琪的多尺度设计实践
沙发与床之间设置过渡区域,方便从客厅到卧室的过渡 #生活技巧# #居家生活技巧# #家具摆放技巧# #沙发靠背调整#

在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建筑语境中,人与空间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定义。建筑师的身份也在悄然变化——他们不再只是设计者,更成为体验的组织者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者。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安琪(Anqi Wang)通过一系列公共项目、办公园区与概念实验,持续探索空间感知、行为逻辑与设计表达之间的关系,逐步确立了她自身的建筑实践路径。她始终关注“人在空间中的位置”这一核心议题,尤其重视空间在真实语境中的社会功能与情绪表达。从落地实践到装置实验,王安琪不断尝试通过建筑回应环境、回应人、也回应自己的观察与疑问。
项目实践
2023 年毕业于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后,王安琪进入 SVA Architects 的 Santa Ana 办公室,参与了 Santa Fe Springs 的过渡性住房与支持服务中心(The Whole Child Interim Housing and Support Services Center )设计工作。这是美国加州首个专为无家可归家庭与儿童提供过渡性住房的公寓式安置项目。项目不仅关注空间功能的合理性,也强调对使用者心理与行为路径的深入理解。她在早期阶段参与场地调研、户型组合与共享空间策略制定,并在后续协助推进施工图设计。她与团队特别重视通过体块围合与共享中庭,营造既有隐私性又具归属感的庇护环境。

(The Whole Child Interim Housing and Support Services Center采用围合式低层布局,结合共享中庭与社交节点,为弱势群体打造温暖而有尊严的生活起点)
2024 年起,王安琪加入 NBBJ 洛杉矶办公室,参与了韩国 Cheongna 的 Hana Bank 总部及园区设计。该项目旨在将传统办公场所转化为交流、协作与文化认同的平台。她参与了办公流线与园区策略的推导与深化,并主导了协作空间的组织设计。设计中最具标志性的是一条 200 米长的太阳能玻璃走廊,连接了办公与休憩区域,强化了空间的流动性与通透感。

(Hana Bank 总部设计以“都市织布机”为概念,营造一个通透而层次丰富的金融办公生态系统)
不同尺度与功能的项目,为王安琪提供了理解建筑角色的多重视角。无论是为弱势社群打造一个有温度的居所,还是为未来组织构建高效交流的空间,她始终以“感知路径”为核心,梳理行为、组织空间,并持续探索建筑语言如何介入人的日常经验。
概念探索
除了日常的建筑实践,王安琪也一直将竞赛视为一种更自由的空间实验场。2024 年,她的两个作品《桥下家园》(UNDERBRIDGE HOMES )与《波》( WAVES) 分别获得Buildner国际建筑概念竞赛的荣誉奖。《桥下家园》回应的是纽约城市桥下废弃空间的再生问题,在项目中她尝试以模组化住宅为工具,将城市边角转化为真正可用的居住与社区节点《波》则是一件更具态度的作品,针对核议题的沉默与遗忘,设计了一个可被穿行的、由木棍组成的的起伏装置。形态上模拟了核爆炸的波纹,邀请观者用身体去感受“失语”与“回响”的状态。

(WAVES 装置则以空间起伏回应核议题的沉默与遗忘)
2025 年,她设计的《ARCADE-DIA》获得缪斯设计奖金奖(MUSE Design Awards, Gold Winner)。该方案以对托斯卡纳一处罗马式教堂及其周边塔楼的回应为出发点,通过重复、分叉与扭转的结构单元,在场地中自然生成公共与私密两组功能体系:公共空间(包括零售、社交与餐饮)安置在教堂与塔楼之间,而宿舍、厨房与支持设施则布置于另一分支,面向风景如画的托斯卡纳山谷。设计以木材与玻璃构成的新立面呼应罗马式教堂的门面,透明而开放,犹如为朝圣者与访客营造的迎接姿态;内部流线结合坡道与电梯,连接了餐饮、休憩与共享庭院,使访客在登临的过程中体验空间的渐进展开;外立面的聚碳酸酯材料映射周边景观,模糊了内外与人造/自然之间的界限,让新建筑既融入环境,又丰富了朝圣的体验。

(ARCADE-DIA获缪斯设计奖金奖,通过结构重复与变形呼应古老教堂与塔楼)
她也在产品与装置设计领域持续探索建筑语言的边界。作品《流动椅》(Flow Chair)获得缪斯设计奖(MUSE Design Awards)与纽约产品设计奖(New York Product Design Awards)两项银奖;《Between Scylla and Charybdis》获得法国设计奖(French Design Awards)金奖;住宅类作品如《栖塔》(Tender Towers)获得伦敦设计奖(London Design Awards)金奖。此外,她设计的马厩旅馆(Campo Marzio)项目获得青年建筑师竞赛(Young Architects Competitions, YAC)入围。
空间观与个人方法
在王安琪看来,建筑不仅是造型与功能的结合,更是一种清晰的组织方式。她认为,一个项目的价值在于是否真正回应了使用者的需求,是否在限定条件下提供了明确、有效的空间解决方案。她特别关注空间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感。
在不同尺度、类型与文化背景的项目中,她不断尝试用设计来优化日常活动路径、增强空间识别性,并平衡私密性与开放性。在金融总部项目中,她注重组织流线与协作区域的逻辑关系;在社区住房项目中,她强调住户的居住尊严与共享空间的安全感;在概念作品中,她则将空间作为讨论社会议题的媒介,探索结构、材料与主题之间的可能性。
从 SCI-Arc 毕业以来,王安琪始终以设计作为问题解决的方法,持续在实践中检验建筑的公共性与表现力。在她看来,建筑的意义不在于形式的复杂,而在于它是否真正被使用、被理解,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来源:点财网)
责任编辑:何奎良
网址:从过渡性住房到总部园区:王安琪的多尺度设计实践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46085
相关内容
无障碍人体尺度实验比较研究与居住空间设计应用报告王者荣耀新手入门教程 如何从新手过渡到大神
房子多大才够住?解析舒适居住尺度
如何设计一个舒适的居住空间?这种舒适度如何通过装修实现?
从居住空间到生活空间南宁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实践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doc
郑州市紫荆山公园空间气候适应性的模拟与设计策略分析
健康住宅:从住宅硬件建设到软件建设的进化
论居住小区人性化景观设计
龙湖+大渡口=“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