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扩围升级,将带来哪些新改变?
深度阅读与生活方式:一本书带给你哪些改变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方式分享# #读书生活心得#
△ 9月19日,商务部举行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专题新闻发布会。
步行15分钟,能完成哪些事情?从菜市场采购三餐、在便利店选购日常所需、到图书馆阅读书籍……无论是日常生活购物,还是休闲娱乐,如今都能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实现。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始于2021年,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日前,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突出“一老一小”,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打造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
“近年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百姓的幸福感、满意度大幅提升。但当前便民生活圈建设覆盖范围还不够大,仅占全国城市社区的12.5%,距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存在明显差距。”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李佳路在相关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中国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
在家门口实现“养老”“托育”
“一老一小”关乎民生、连着民心。数据显示,2019年—2024年,全国财政用于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福利方面的支出超过5600亿元,年均增长11%。目前,全国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已近10万个,托位约480万个。
作为社区中活动时间最长的两个群体,“一老一小”是此次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重点。
居家社区养老是我国大多数老年人的普遍选择。积极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让老年人能够在熟悉便利的环境中安享晚年是当前养老工作的重要方向。
从今年3月调查收集的10万份便民生活圈电子问卷分析看,有些地方社区食堂、老年文体、中医诊所等适老化业态不足,老年用品、上门护理、精神慰藉等为老服务缺乏,成为社区居民的痛点难点问题。
△ 在丽水市青田县鹤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鹤城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用健康一体机为老人测血压。
“将‘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建设作为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抓手,积极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孙文灿表示,围绕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目前重点发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六助”服务。此外,还将积极推广“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大力发展智慧养老,鼓励探索“物业+养老”等创新模式,引导家政服务等拓展养老服务功能。
李佳路强调,既要满足老年人群基本生活需求与品质生活需求,更要满足老年人群精神生活需求。例如,引导老年用品店、老年美容店等业态合理布局;依托社区公共空间,打造老年社交的会客厅;鼓励社区开设声乐、舞蹈、摄影等课程,定期举办讲座、主题沙龙,培养并丰富老年人爱好。
托育服务事关千家万户,发展托育服务既是实现幼有所育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支持政策。当前,为婴幼儿提供家门口的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的社区托育也是当前建设的重中之重。
△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岩泉街道灵山社区正让0-3岁婴幼儿照护从“家庭焦虑”变为“多方共担”。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监察专员杜希学表示,将实施社区托育税费优惠、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居民类价格政策,拓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债等多种投资渠道支持社区托育建设;制定托育机构的设置标准、管理规范、保育照护等标准,支持医疗机构促进托育服务发展;推动将社区托育纳入完整社区建设、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等。
未来也要让群众“托得方便”“托得放心”。首先,支持以城市为单元组网运行的社区普惠托育服务设施,多渠道增加普惠托位供给,支持幼儿园延伸发展托育服务。其次,落实场地、税费等优惠措施,落实新建小区与配套托育服务设施从同步规划、建设、验收到交付,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结合城市更新加快补充托育服务设施。再次,促进托育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同时,加强托育服务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托育服务发展的浓厚氛围。
“现代社区”加速更新
在今年城市工作的多轮部署中,城市更新被频频提及。作为城市更新的核心环节,老旧小区改造,尤其是非成套住宅的改造,是绕不开的民生必答题。
△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城镇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现场,工人正在进行施工。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等城市更新工作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都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务实举措。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努力建设让群众满意的‘好社区’是当前工作重点。”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张雁表示。
现存的“超龄”老旧小区,大多存在管线老化、结构隐患等问题。据介绍,当前各地正对小区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进行更新改造,全力消除安全隐患。此外,小区及周边环境也得到相应的整治,小区停车、充电、消防、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日渐完善,还增设了助餐、家政等公共服务设施。
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0万个,惠及居民5100万户,在这个过程中增设养老、托育、助餐、便民市场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96万个,增设停车位400万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93万个,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3200多万平方米。
社区建设不仅在“硬件”的升级,更重在“软件”的长期运营与居民福祉的提升。
张雁表示,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全国106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以“一老一小”为重点,从社区服务设施、宜居环境、智能化服务、治理机制等方面探索创新。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106个试点社区共建设改造老年服务站、社区食堂、托儿所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2000多个,新增停车位2.62万个,惠及居民108.85万人。
还有一些城市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社区长效运营,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据了解,当前浙江、重庆、湖北、湖南等18个省份扩大了试点范围,打造3000多个完整社区建设样板,改善了人居环境,大幅提升了社区居民居住品质。
“接下来,我们还将持续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设施条件、服务功能和文化价值,努力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张雁说。
是民生圈,更是消费圈
此次政策文件中出现了“百城万圈”“银发金街”“童趣乐园”等一系列新提法。《通知》明确提出,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目标。即确定1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建成1万个便民生活圈,打造500条“银发金街”、500个“童趣乐园”。
△今年1月8日,建成近半个世纪的崇文门菜市场重装开业,保留老崇菜经典元素的同时,融入轻食、文创、生活服务等多元业态。
“我国消费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养老托育等领域发展空间广阔,服务消费将逐步成为主导型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邹蕴涵认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仅在各个地方设有日常生活所需,同时还有休闲娱乐以及其他相关的业态都集中在一起进行综合布局,这就使得大家从出门到方圆一公里之内、15分钟之内能有更多的地方来释放自己的消费潜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目前现有的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了便民生活圈6255个,涉及养老、家政、餐饮、零售等商业网点150.3万个,服务居民1.29亿人。
为了进一步推动一批基础型、提升型便民生活圈转变为品质型生活圈,新政策积极鼓励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激发社区消费活力。
鼓励品牌连锁企业进社区,培育“小而美、小而精”的特色店、专业店,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发展自助寄存仓、寄卖店,为居民闲置物品及腾挪家具提供服务;引导代厨、整理收纳、宠物服务等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共享客厅、共享自习室、共享工具箱等共享经济模式。
此外,鼓励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发展智慧商店、AI食堂、自助售卖机、自提柜、无人数字终端等。搭建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接入本地商户资源,加强供需对接、线上线下联动。利用大数据精准补建商业网点,推广便民生活圈导视图、网点动态监测地图、“小修小补”便民地图,方便居民“找得到”。
据了解,今年10月1日-31日为“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月”。全国210个试点地区将以中秋、国庆、重阳等节假日和时令节气为契机,因地制宜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老字号、餐饮服务、促销活动等多元主题服务活动。
“下一步,要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真正把一刻钟生活圈建成社区居民生活的‘幸福圈’。”李佳路说。
撰稿:《中国报道》记者 刘雪云
图片:新华网、央视新闻
责编:张利娟
编审:林崇珍
网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扩围升级,将带来哪些新改变?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46574
相关内容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
扩围升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提升家门口的幸福感
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
新华全媒+丨扩围升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提升家门口的幸福感
9部门发文支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未来什么样?
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商务部等9部门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扩围升级
支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商务部等九部门提出20项举措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怎么扩围升级?各地都在做哪些探索?一起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