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REC)与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解析

发布时间:2025-09-29 20:53

获取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的要点解析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技能证书攻略#

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REC)和自愿减排量(如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是企业在碳中和发展中常用的两类环境权益工具。两者在交易逻辑、资产属性和应用场景上既有重叠又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交易流程资产特性市场规模供需关系四个维度展开解析:

一、交易流程对比

1. 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REC)

定义:代表1兆瓦时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环境属性,用于证明用电方消费了绿电。
流程

发电侧:可再生能源电站(如风电、光伏)发电后,向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申请核发REC。

交易环节:通过交易所(如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或场外协议进行买卖,买方多为控排企业或自愿承诺使用绿电的企业。

注销与声明:买方购买后需在平台注销REC,以声明绿电使用并避免重复计算。

国际实践:全球REC市场已形成成熟体系(如美国PJM-GATS、欧洲GO证书),支持跨境交易。

2. 自愿减排量(CCER)

定义:通过减排项目(林业碳汇、可再生能源等)产生的碳抵消指标,1单位CCER=1吨CO₂当量。
流程

项目开发:减排项目需经方法学备案、审定、监测、核证等流程,由国家主管部门签发CCER。

交易环节:通过碳交易所(如北京绿色交易所)或协议转让交易,买方用于抵消碳排放(抵消比例通常≤5%-10%)。

注销与抵消:CCER需在碳市场注册登记系统注销,完成碳排放抵消。

国际对标:国际自愿碳市场(VCM)的碳信用(如Verra的VCU、黄金标准GS)与CCER类似,但标准互认度有限。

二、资产特性对比

维度REC(绿证)CCER(碳抵消)

法律属性

环境权益凭证,证明绿电消费

碳抵消凭证,用于履约或自愿碳中和

覆盖范围

仅电力消费环节的间接排放

覆盖全行业(能源、工业、林业等)直接排放

使用场景

企业绿电采购声明、ESG报告

碳市场履约、产品碳足迹抵消

时间限制

通常无有效期,但需匹配用电时段

项目计入期(如20年)内有效

地域性

国内绿证与国际REC标准(如I-REC)并存

国内以CCER为主,国际需符合VCM标准

价格驱动因素

绿电溢价、政策强制需求(如双控考核)

碳价、抵消需求紧迫性、项目类型

三、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1. REC市场

全球规模:2023年全球REC交易量超1.2万亿千瓦时,市场规模约500亿美元,欧洲和美国占主导。

中国市场:2023年国内绿证交易量突破5000万张(1张=1兆瓦时),同比增长120%,政策驱动(如“双控”转向“双碳”)是关键。

价格区间:中国绿证50-150元/张,国际I-REC约1-3美元/张,溢价取决于绿电类型和区域稀缺性。

2. CCER市场

全球VCM:2023年自愿碳市场规模达20亿美元,林业碳汇占比超40%。

中国CCER:重启后预计年供给量2亿-3亿吨,按当前碳价(60-80元/吨)估算市场规模约120亿-240亿元。

价格分化:高质量项目(如红树林修复)价格超100元/吨,低质量项目(如部分工业节能)仅30元/吨。

四、供需关系与核心驱动因素

1. 需求侧驱动

政策强制

REC:部分省份要求高耗能企业绿电消费占比≥10%(如内蒙古)。

CCER:全国碳市场允许用CCER抵消配额缺口,欧盟CBAM倒逼出口企业购买碳信用。

企业自愿

全球2000余家企业加入SBTi(科学碳目标),需通过REC和CCER实现碳中和承诺。

苹果、微软等跨国企业优先采购“绿电+碳抵消”组合包。

2. 供给侧挑战

REC

供应受限于可再生能源装机并网速度,分布式光伏、海上风电项目增量显著。

区域不平衡:西北地区绿证过剩,东部需求旺盛但本地供给不足。

CCER

高质量项目稀缺:具备额外性、可监测性的项目(如生物质能)不足总供给的30%。

国际竞争:发展中经济体(如非洲林业项目)以低价抢占市场份额。

3. 价格与流动性

REC:流动性较高(尤其国际I-REC),但价格受绿电成本下降影响呈长期走低趋势。

CCER:流动性分层明显,高透明度项目(如第三方认证的林地)交易活跃,低质量项目流动性差。

五、协同与风险提示

1. 协同效应

组合使用:企业可通过“绿电(REC)+碳抵消(CCER)”覆盖范围1(直接排放)和范围2(间接排放),实现碳中和闭环。

金融创新:挂钩REC和CCER的绿色金融产品(如碳中和债券)加速涌现。

2. 风险警示

政策风险:CCER方法学收紧、REC地域互认延迟可能冲击市场。

绿色欺诈:部分项目存在“洗绿”(如虚标绿证来源)或重复计算问题,需依赖第三方认证(如APX、TÜV)。

市场波动:碳价大幅波动(如欧盟碳价突破100欧元/吨)可能挤压企业减排成本。

REC和CCER是支撑企业低碳转型的“双轮”,REC侧重能源清洁化,CCER聚焦排放抵消,两者在交易机制和资产属性上形成互补。随着全球碳定价体系趋严,两类市场将持续扩容,但需警惕供需错配与监管风险。企业应建立碳资产组合管理能力,结合绿电采购、碳抵消与技术创新,实现成本最优的碳中和路径。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碳资产管理师.png

碳市场.jpg

推荐阅读(点击以下链接跳转阅读)

>>>碳资产管理师培训课程及考试安排(点击了解详情)

>>>七大绿色职业:年薪15万+,你了解吗?

>>>双碳及能源领域有哪些诱人岗位?为何求职者纷纷涌入?

>>>企业及个人怎样参与碳市场?一文读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及个人该如何应对?

>>>各行各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实现路径解析

>>>碳中和背景下监管机构、园区、企业的关注点与需求及相关应对策略

>>>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正式纳入碳市场,今年首次履约!

>>>钢铁、石化等7个行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已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该如何应对?

>>>全国碳价持续创新高!碳配额成交量激增,如何获取碳配额?

>>>企业如何有效进行碳资产管理,有哪些交易策略?

>>>碳资产开发有哪些类型及合作模式,开发流程有哪些?

网址: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REC)与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解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47991

相关内容

两部门: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与自愿减排市场衔接工作
两部门发布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与自愿减排市场衔接工作通知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证书(D
CCER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的通知  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
什么是绿证 怎么买——读《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
“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发布,为非电可再生能源的生态环境权益提供交易平台 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博时基金助力节能减排
国家能源局印发《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
可再生能源绿色证书出了,一起来围观!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