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回收站、垃圾分类亭成了“变废为宝”的好去处——绿色理念植根生活 生态红利惠泽民生

发布时间:2025-09-30 17:32

垃圾分类,将垃圾变废为宝,促进资源回收。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绿色生活方式# #生态友好型生活#

9月20日清晨5点,天还泛着青灰,新华区园林路垃圾中转站里已忙碌起来。管理员宋建湘握着液压机操作杆,看着3车生活垃圾在轰鸣中化作6吨至8吨重的规整方块,运输车刚拉走第一趟,他抬手擦了把额头的汗:“赶在早高峰前多运几趟,咱这‘城市肠胃’才能清爽一整天!”

lw5979_s.jpg

在长青路资源回收站,人们将自己家里积攒的可回收垃圾“变废为宝”(资料图)。  刘蓓 摄 

园林路垃圾中转站日处理生活垃圾90吨左右,像这样的垃圾中转站,新华区还有11处。

市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1000吨,我市环卫部门的垃圾处理能力与产生量实现平衡。“以前一个垃圾中转站每天只能处理10吨左右垃圾,现在效率大幅提升,多余的中转站从去年开始已改建为资源回收站、垃圾分类宣教中心等。”新华区环卫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延斌介绍道。新建成的垃圾分类宣教中心位于光明路与建设路交叉口南50米,外墙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格外醒目。

长青路资源回收站,这里是居民“变废为宝”的好去处。70岁的王昌福抱着一捆废纸进门,过磅、登记、收款,动作熟练。“以前纸箱堆得家里转不开身,现在骑个自行车,几分钟就能换零花钱。”他打开手机里的收款记录,“今天卖了10元零8毛,够买块肉了。这不就是咱们老百姓的‘金山银山’?”王昌福家住市区光明路与曙光街交叉口附近,几乎每周都会来这里卖废品。站内工作人员娄宗海指着墙上的分类指引牌补充道:“金属、废纸、啤酒瓶、塑料瓶都能收,价格、秤都很透明,附近居民都爱来这儿当‘环保股民’。”

回收站门前,市民张女士带着6岁的女儿称废旧牛奶纸盒和废纸。“一共9.9元,给你10元。”“谢谢!”张女士接过娄宗海递来的纸币笑着说,“前两天路过,发现这儿有资源回收站,今天第一次来,以后处理废品就方便了。”目前,新华区13个资源回收站月均回收总量达40吨。

这些可回收物最终去了哪儿?在乐武路与陈庄沟路交叉口的至美物业资源回收分拣中心,答案清晰可见——分拣工守在传送带旁,熟练地将回收来的塑料瓶一一分拣;传送带把筛选后的塑料瓶输送至收纳区,随着液压机咔嚓咔嚓几声,几万个空瓶子被挤压成长2.1米、宽1.2米、高1.3米的立方体。“我们这里每天处理量约8吨,这些分拣好的可回收物会运往湖北、我省洛阳等地的企业再利用。”该中心管理员王红学说,该中心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自去年12月投入运营以来,已完成近8700吨可回收物的分拣处理,显著提升了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已形成“居民回收—中心分拣—企业再利用”的完整链条。

上午10点半,西体育场厨余垃圾处理站的卸料口前,两辆标有“餐厨垃圾专运”字样的车辆正排队进站。管理员掀开处理池盖板,泛着油花的污水经层层过滤后排入管网,分离出的油脂则被装入专用储存箱:“这些油会送往生物柴油厂,残渣运到叶县焚烧处理,真正做到‘吃干榨净’。”

在曙光街中段、矿工路西段西体育场夜市、三七街东段等6个餐饮集中区域,新设的餐厨垃圾专用亭已成商户的“新宠”。曙光街中段一家火锅店的老板张先生笑着说:“现在每天定点收运,再也不用发愁泔水乱倒被投诉了。”看着前一晚产生的垃圾全部倒进收集点垃圾桶,他脸上满是轻松。

与此同时,垃圾分类的理念也正在社区扎根。在新华区光明路街道新程街社区的垃圾分类亭,市民陈女士指导8岁的儿子将家里的垃圾分类投进对应垃圾桶。“妈妈说,喝完的饮料瓶、画完画的废纸要放进可回收物垃圾桶,吃完的西瓜皮、剩菜要放进厨余垃圾桶。”小男孩举起分类装好的垃圾,准确投入相应桶中。

最新数据显示,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已跃居全省第五、全国中等城市第二档。作为“先行军”,新华区通过布局13个资源回收站、建设日处理能力26吨的厨余垃圾站、每年开展百余场沉浸式宣传活动,让“绿色生活理念”真正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民生金山银山”。

(刘蓓  徐婉君)

网址:资源回收站、垃圾分类亭成了“变废为宝”的好去处——绿色理念植根生活 生态红利惠泽民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50352

相关内容

分类回收 变废为宝——进贤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观察
菏泽垃圾分类亭
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垃圾分类 变废为宝” 国际城社区树立绿色环保生活理念
垃圾回收,智能分类便民利民
余姚再生资源回收,让垃圾分类更好进入下半场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资源化利用率超8成 精细化管理让更多垃圾变废为宝
智能回收变废为宝 惠民助力低碳生活
【生活小百科】再利用!变废为宝的垃圾回收
垃圾分类、我们一起,分类回收、变废为宝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