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社工”携手低保残障家庭走出困境
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者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通常由政府财政支出。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社会保障#
一、个案背景
G镇双百社工在恒常入户走访残疾人的过程中,了解到案主张姨(化名)的家庭情况。
案主张姨(化名)今年43岁,智力二级;配偶老陈(化名)今年44岁,在家务农,夫妻二人育有一个儿子小灵(化名),今年6岁,在S小学就读学前班。
案主平时基本不出门。其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残疾人补贴以及其配偶老陈平时务农与做临工的收入。家庭经济较为拮据,一家三口与父母一起居住生活在两层的毛坯房。
由于案主张姨生活技能欠缺,配偶忙于生计,张姨家公家婆年事较高,还要照顾张姨及孙子,实在是无更多精力打理家庭环境,导致整理居住环境卫生脏、乱、差(家里桌椅堆满了杂物,除了平时坐的几张凳子,家里到处布满了灰尘)。
案主张姨身上的衣服,都是破破烂烂,不管冬天夏天总是光脚不穿鞋,个人卫生都是比较差的,更别谈照顾孩子了,因此孩子上学平时由案主张姨的家公家婆接送。
二、问题及需求分析
1.改善家庭卫生,提升案主的日常生活技能需求
案主张姨因智力二级,没有基本的生活技能,平时都是其家公家婆照顾案主生活起居。家公家婆年事较高,精力有限,急需人手帮忙分担家庭里一些大大小小的事务。
2.保障基本生活的需求
案主张姨因智力二级,自理能力低,日常生活技能欠缺,连自己的日常生活起居都难以自理,无就业能力。家公家婆年纪大,平时帮忙照顾家庭,整个家庭经济全由丈夫务农和做散工的微薄收入支撑,经常入不敷出,经济压力大。
3.融入社区的需求
案主一家社会支持网络薄弱。在非正式支持网络上,与家庭,朋友,邻居,亲戚等关系较为疏远,较难获得帮助。在正式支持网络上,案主一家因未了解相关政策和资源,无法自主寻求帮助。
三、服务目标
1.落实救助政策
根据案主张姨的整体家庭情况,协助其家庭申请相关救助政策,保障该家庭基本生活,缓解其家庭困境。
2.引导案主提升日常生活技能
协助案主学习日常生活技能,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庭事务。
3.定期入户探访,提供情绪支持,协助融入社区
案主基本不出门,几乎没有社交。家婆年纪日渐变大,越来越有心无力,常常抱怨案主什么都学不会,一点家庭事务都帮不上忙,婆媳之间的交流也变的少了。
案主几乎一个人呆坐着,一坐就是一整天。社工提供融入社区支持,陪伴聊天,引导参加社区活动。
四、介入理论
人本主义视角认为问题出现是由于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及其过往经验造成的。
社工在个案服务过程中要充分肯定服务对象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发挥他们的潜能。
人本主义视角相信每个人都有向更好的自己成长的可能性,通过提升内在动力,对自我问题进行认知,促进自我反思、反馈,从而对自我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帮助自己缓解问题。
在本案例中,社工将以真诚、温暖、同感、积极的态度面对案主,营造出信任的氛围,在言行上对其表示接纳和同理。社工计划先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了解她的想法,耐心倾听并充分理解她的内在感受后,再进一步帮助她相信自己有能力发展改变自己。
基于人本主义视角,社工在服务开展过程中将注重与案主及其丈夫进行真诚的沟通交流,与他们一起梳理他们之间的冲突与内心的不安,协助他们了解内心真正需求,并充分发挥自己内在的潜能,改善现在生活状况与家庭关系,夫妻关系。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五、服务过程
1.入户走访,精准识别服务对象,及时开展服务
为了获得案主一家的信任,社工联合当地村委入户探访案主一家。
初次面谈时,社工运用同理、倾听、鼓励等技巧获取案主一家的基本信息,评估案主一家的需求。社工真诚及用心的服务态度赢得了案主一家的信任,表示愿意接受社工的帮助,并与社工约好下次的见面时间。
2.双岗联动,落实救助政策,保障基本生活
入户探访结束后,社工及时和事务岗同事讨论,评估案主及其家庭情况,并汇报给相关领导。随后,社工联动各部门,协助案主张姨一家申请低保,包括协助案主配偶老陈填写及提交相关申请材料、跟进线上申请进展等,成功为案主张姨一家三口申请了低保。有力地保障了案主一家的基本生活。

3.定期入户探访,协助案主提升日常生活技能
社工经过多次入户与案主张姨深入交谈,取得信任。张姨虽然智力二级,但每次看见社工的到来都非常开心,这也是对社工的一个认可。
有一天,张姨呆坐在家门口,远远看到社工来入户,招呼也来不及打,赶紧起身往家里跑,社工本以为张姨怎么了,为什么会突然害怕社工,也赶紧加快脚步去张姨家看看究竟?
一进门却发现,原来张姨是看见社工来看她,很开心,想进屋泡茶,却因没有泡过茶,把茶壶打碎了,茶叶也掉落一地。
张姨卷缩在角落里,非常害怕,想着自己什么也干不好。社工看到这一幕,也是非常心疼张姨,原来张姨也想改变,也想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奈何没有人教。
社工决心协助案主提升生活技能,经过讨论制定了康复方案,并取得了相关领导审批同意,对案主进行康复服务训练。
(1)仪容仪表。社工首先和案主张姨说明生活能力的重要性,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其次是叫张姨开始实操从清洗双脚、如何扣好衣服扣子和穿衣着装干净整洁,穿着干净整洁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会比较舒服,开始慢慢学会自己处理这些事务,不再依赖他人帮助。


(2)教张姨辨别青菜与杂草。社工教会张姨一些日常居家劳动技能,学会辨别青菜和杂草,让张姨平时在家能帮家婆做一些简单的农活,帮忙减轻家里的负担。

(3)陪伴张姨到校门口接小孩放学。社工为提高张姨的亲子关系、陪着张姨到学校门口等待孩子放学,接孩子回家,社工在路上跟张姨讲解着交通安全,和帮助张姨提升沟通技巧,促进母子之间的感情。
孩子放学看到是张姨来接放学,也是一路开心的不得了、一路跟张姨说着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4)推动社区融入,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后期,社工鼓励张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每次活动中,社工让张姨负责物品的摆放,每次张姨都会摆放的整整齐齐,社工都会密切观察其状态及表现。
每次活动结束后,社工都会及时与张姨沟通交流,了解其参与志愿活动的体会和感受,与其梳理总结参与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同时社工还鼓励张姨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多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
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张姨与邻居们沟通增加了,她通过志愿服务感受到了被认可,被需要,自我价值感到提升,并逐步从一名“受助者”成为一名“助人者”。
六、服务成效
1.基本生活保障方面
社工协助案主张姨一家申请低保,保障了一家的基本生活。
2.提升案主的日常生活技能
经过康复服务训练,比较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至少能保持整洁干净;且日渐掌握做力所能及家务、帮忙种菜、浇菜、除草等生活技能。
社工入户时,会主动展示给社工看,家婆也很欣慰案主地改变,不再抱怨,而且还经常给予案主支持与鼓励,家庭关系也日渐变好。


3.持续关怀,促进社会交往,增强支持网络
经过康复服务训练支持,社工引导,逐渐融入社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主动与人打招呼,聊天,邻居也不再排斥她,人也变得阳光起来。
后续,社工告知案主及其家属低保金已经发放到相关的银行账户中,每月可以定期取。
七、社工反思
本次个案服务,作为一名“双百”社工,能充分运用深入基层一线的“在场”优势,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并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从多层面评估分析他们的需求。
同时,“双百”社工能充分发挥政策落实者和资源链接者的角色功能,与各部门及时对接,第一时间将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困难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对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及时给予救助,确保兜底民生保障政策的落实,切实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网址:“双百社工”携手低保残障家庭走出困境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50395
相关内容
“双百”社工汇聚多方力量帮扶残障困难家庭 | 社工案例计划改善贫困重度残疾人居家环境,开展家庭无障碍改造将惠及5000户残疾人家庭
84岁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帮扶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大家社工】点亮心愿,如愿到家——社工携手“如愿平台”为困境群体圆梦
罗庄区:无障碍改造工程让贫困残疾人家庭受益
盐城市射阳县筑梦困难残疾人家庭环境改造项目
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办法
嘉陵区残联助力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让幸福触手可及
安居筑梦,职路领航!“双百”为困难家庭点亮希望之光 | 社工案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