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2季【湿地随笔】林大琼:情境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新课标背景下的学习思考

发布时间:2025-10-09 12:46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阅读习俗与心理学影响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阅读心理学#

点击上方 蓝字关注我们

情境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的学习思考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是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林大琼,来自四川成都。很高兴,时隔一年,又和大家见面了。首先,非常感谢王君师父、尹东老师为我们一线教师搭建这样好的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也很感谢各位同仁对语文湿地一直以来的关注与厚爱。

2022年版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新课标的热潮。作为一线语文教师,除了认真研读课标,还要结合学生的实情,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逐步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因此,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在学习新课标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和暑期线上线下的培训所得,谈谈我对情境化阅读教学的思考——情境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新课标背景下的学习思考。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交流:

一、 我读新课标

二、 课标与课堂

三、 情境化阅读

一、我读新课标

温儒敏教授、余映潮余老等专家在解读新课标时,均对以往出台的课程标准做了回顾,重点提到2022年版的语文新课程标准 与此前课程标准始终不变的一点是核心素养,并对此做出了更详细的深度解释。

但是,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看新课标,它与以往课标的共同点,形象一点说——用大家最熟悉的文本来解读就是斑羚飞渡,依然是斑羚必须得飞过的葛洛山的伤心崖。

二、 课标与课堂

作为一个有十几年飞渡经验的老斑羚,如果只是按照以往的懒人思维,口头告诉小斑羚相关理论,即瞅准对面啊,悬崖有变化,又增高了几寸,我们尤其得注意飞渡的哪些姿势要领,然后就一声号令,孩子们,给我飞过去。

结局可想而知,斑羚们均被团灭,摔下悬崖,粉身碎骨自不必说,中老年斑羚尚可在有经验的前提下留有一丝气息,可小斑羚呢?他们还没有长大,还没来得及到对面的世界去看一看,就殒命伤心崖了。

因此,结合我自己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的短板和发现的问题,跟大家聊聊我学习新课标的心得。

听、说、读、写四大核心能力点中,阅读是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没有真正的阅读、没有把阅读落实到位,要想发展和提升其他能力,就是空谈!

我目前所带的其中一个班的孩子,就出现了相当严重的阅读困难症。一大早,无论老师如何精神抖擞、讲得眉飞色舞,以身示范,就是没法刺激他们打开嘴巴,放声激情的朗读:老师示范朗读,虚着欲睁还闭的眼睛,一脸盲目地发呆;播放朗诵音频,好些个学生打瞌睡;那就全班齐读吧,仍然有好多同学金口难开;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声音越见小了,还不时的伴有嬉笑声。

老师们,这种画风,是不是很熟悉呢?

按理说,能纳入教材的绝大部分都是经典文本,无论单篇还是名著,均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底蕴流传于世,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经典名篇往往都与当代学生有着较大隔阂,且多以单一的纸质书本存在,学生阅读起来很容易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学生阅读文本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功利化”、“目的化”的文本阅读习惯对学生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也造成了当前阅读经典文本的一些现实问题。

那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首先,学生阅读方式单一。有老师可能觉得,全班齐读、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听朗读音频,这些在日常教学中常见的阅读模式,被我们视为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神器,被视作充分备课、备学情的体现,阅读方式难道还够丰富多样吗?

其实,它们也不是开展阅读教学有效的方法。很多时候,我们的导读过于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对语文素养较高、爱阅读的学生而言,或许有效;但对绝大部分基本薄弱、各个能力点都欠缺的学生而言,仍然没法儿真正地进入文本。

其次,学生阅读兴趣不足。文本的价值,需要细心、细致、反复的真正地品读,才能把握其中的奥妙。但这种需要耐心的阅读对于部分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非常无趣,关键是,很考验教师的素养和素读文本、指挥文本的能力。

因此,相比内涵丰富,意味深远的经典文本来说,那些浅显易懂、门槛较低的网络小说更易得到学生青睐。但这些会给学生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也对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应在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上下功夫。

最后,阅读教学模式僵化。在经典文本导读课上,为了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拿到一个比较高的分数,教师很有可能将经典文本导读变成“名段、名篇的背读”。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确对快速提高学生成绩有所助益,但却在无形之中剥削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扼杀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使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沦为纸上谈兵。

三、 情境化阅读

王君老师在2022 年第四届名师优课训练营——线上培训课也说,新课标提到的核心素养是个体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情境时,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与重要观念,这些品格、能力、观念不可能直接传递学生,只有在尽力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基于此,我今天想要与各位同仁交流与分享的便是情境化阅读的教学策略

何谓情境化阅读?新课标中有这么一段话:“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新课标强调,情境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的重要影响,并且对语文学习活动中的情境进行了三种划分——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这里暂时不具体展开),同时还提出了两个要求——“真实、富有意义”。

学生之所以在五花八门的导读、引导过程中,无论读多少遍课文都跟没读一样,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问题出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感。学生一直游离在文本之外,就像隔着屏幕看2D电影,如果是由演技娴熟的演员撑起整部剧,或许学生还能与之产生共鸣,否则就是看了个寂寞——而寂寞式观课充斥着学生的日常课堂。

而只有处于情境中的知识与能力才是活的知识与能力,一旦脱离了情境,我们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很可能是虚假的、空洞的,所形成的核心素养也可能是表面的、不真实的。

什么才是真实、有意义的情境呢?且看几个案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关于美女蛇故事的导读,我们惯用的方法是——由学生自读,再分组、组内合作朗读;更高一级的是——播放音频,学生根据自身经验,靠想象力去脑补。但何庆华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阅读的,相比我们惯常的操作,她增加了一个闭眼的细节,加之教师过硬的朗读功底,关键是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带领学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这才达到这种效果。

来看刘艳红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背影》一文,刘老师在行课过程中,不仅引领学生沉浸在送别画面中,还要求学生给《背影》拍照片和加底色,这样的教学技巧,老师们用过吗?学生如果没有主动深入的研读课文,是没法儿正确选择底色来拍片的。

再看欧阳艳老师的课例。给《伟大的悲剧》制作纪念册,为《艾青诗集》设计手工插图,同样是基于把学生放在课堂主体的位置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深处,不深入,纪念册是制作不出来的,手工插图也无法精准到位的绘制出来。

有老师可能会说,这都是散文、诗歌,传记作品,那说明文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呢?且看王君老师如何设计并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文的。王老师设计了看图识浮雕的活动环节,把课文提及的重点浮雕拿来与美术教材上的文段作比对,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判断哪一个文段才出自作者之手。

如何让枯燥的说明文变得有趣——我们思考过吗?肯定想过,但想出行之有效且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办法了吗?没有,至少孤陋寡闻、浅薄如我,是想不出来的。

还有很多的优质课例,这里我就不一一罗列了。

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的王珊珊老师在她的《微微一课倾我城》的教学主张专题讲座里总结说:最好的课堂是活的课堂对此,我深以为然。

如何让课堂变“活”,还“活色生香”呢?对文本进行再创造便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技巧。不得不强调的是,无论什么技巧都是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深情凝视,不管是《王君青春语文代表课11例》,还是《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以及众多成熟的青春语文人,各位前辈在语文湿地教师成长学院的第二期公益讲座——我的教学主张的分享……这些精彩的教学设计均指向:教师得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凝视文本 。只有这样,才能生发出更多让课堂活起来的锦囊妙计。

素读文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的能力,臣妾目前虽然还未练熟;但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向名师学习,不断刻意练习和训练自己的思维,我想,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说了那么多,来总结一下:情境化阅读教学的策略有哪些呢——一个总纲,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正所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以下三大方法便是术:

一、 沉浸式阅读(此前提到的闭眼式听读)

二、 活动中阅读(加底色拍片、绘制册子和插图、看图识浮雕)

三、 跨学科阅读(美术教材等)(也包含跨媒介阅读——多媒体音视频的介入,但得精心挑选和有所改动)

语文学习为何需要情境?有学者总结:“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很多学科知识或技能,之所以无法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关键就在于学校学习活动所依存的情境被过于人为地简化和抽象化,丧失了和现实生活的连结。”语文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生活、工作、学习的需要而存在的,因此校内的学习必须指向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境,不能片面地埋头于故纸堆中,沦为存储知识的冷冰冰的容器。

所以,学习了新课标,我告诉自己,作为一线教师,我不能再被懒人思维裹挟,即只是单纯发出号令,这样是极不负责的表现。我们应该把飞渡要领给细化,助力学生搭建好台阶,和学生一起飞过伤心崖——即“扶上马、待坐稳了,再送一程”,让“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再停留在想一想的阶段,而是带领学生真正地进入文本,去领略语文世界的山山水水,为将来学生用脚步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丈量世界的千山万水,打好基础。

以上就是我近期学习新课标的所得和关于情境化阅读教学的思考,纯属一家之言,在各位同仁面前班门弄斧了。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我定当洗耳恭听。如有对话题感兴趣的老师,欢迎大家下来继续与我分享和交流。再次谢谢大家的聆听!

作者简介:林大琼,任教于成都市新都区天元中学校,新都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语文湿地栖居者,紧跟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之道,打通教法与活法,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公众号:林大琼)。

郑重声明

本期内容为“语文湿地”(微信公众号:yuwenshidi。以下简称“湿地”)原创首发内容,任何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转载、复制、摘编前,必须得到“湿地”及原创作者的共同授权许可;未经“湿地”和原创作者本人的共同授权许可,禁止以任何名义进行转载、复制、摘编等任何形式的使用。一经发现,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规的相关规定,追究其侵权行为。

网址:第3222季【湿地随笔】林大琼:情境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新课标背景下的学习思考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52288

相关内容

论阅读教学中的学习策略
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策略(精选5篇)
新课标下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4页)
?论阅读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共12篇)
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
以学习策略优化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策略研究.docx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