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或生活
艺术生活提倡通过艺术作品或活动提升生活质量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艺术生活# #艺术旅行#
内容简介 · · · · · ·
《艺术或生活》 收录了“图说伦勃朗”与“艺术和道德”两部分内容。如果说在前一部分中,作者茨维坦·托多罗夫扮演了鉴赏者和评论者的角色,将探究的目光投向17世纪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的艺术和生活世界,试图通过对伦勃朗表现日常生活的版画和素描作品的分析,来探寻画家的人生轨迹;那么,在后一部分中,他又回到了自己最熟悉的文学批评领域,探讨在文学艺术领域中,艺术是否要臣服于道德,艺术家的伟大是否注定取决于他们的实践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通过对历史的纲要式梳理和对各种观点留有距离的审视,托多罗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艺术或生活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茨维坦·托多罗夫(Tzvetan Todorov ,1939—2017),出生于保加利亚,1963年移居法国。自1968年起成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研究员。托多罗夫是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叙事学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其论著涉及文学理论、思想史、艺术史、政治学以及文化现象分析等诸多领域。
译者简介:
俞佳乐,浙江杭州人。曾就读于南京大学,先后获得法语语言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法语系主任。已出版专著和译著十余部。2014年获傅雷翻译出版奖新人奖。
目录 · · · · · ·
燃尽生命的艺术(译序) /1
图说伦勃朗
序言 /3
再现日常生活 /7
神圣与世俗 /21
稠密的九年 /42
· · · · · · (更多)
原文摘录 · · · · · ·
因此,每个艺术家付出了也让他人付出了应付的代价。贝多芬碾碎了他侄儿卡尔(Kar1)的人生,福楼拜甘心过着隐士的生活,罗丹将身边的生灵视作他创作所需的食物和饮料,塞尚苦修画艺,宁愿继续挥笔,也不去参加他深爱的母亲的葬礼,由此诞生的杰作点亮了众多观众的生命。里尔克本人在他所选择的人生中得不到满足,放弃爱情和幸福让他不堪重负,创作的欢欣与长时间的抑郁循环往复。然而,又有什么能够保证,如若大师们改变行径,他们就一定会过上幸福的人生?所有一切似乎都在显示,作品的无所不包要求艺术家自私自利、牺牲生命才能换来不朽的声名。 (查看原文) 王小刀 1赞
丛书信息 · · · · · ·
轻与重(共99册), 这套丛书还有 《变化与永恒》《与蒙田共度的夏天》《共同的生活》《狄德罗与卢梭:启蒙脉络》《阅读》 等 。
喜欢读"艺术或生活"的人也喜欢 · · · · · ·
0 有用 松子鸽 2022-02-06 17:08:29
#武汉视觉书店#《图说伦勃朗》比《艺术和道德》写得好。伦勃朗质疑历史画与风俗画的界限(15世纪“现代虔敬”,要求信徒们将耶稣、圣母视作随时可以亲近的存在),这与伦勃朗的创作方式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收集表情库,再将其作为历史画/版画的储备),他“在每一个人身上看到了自己,同时又远离了所有的人”;“从1636到1638年,在长子伦巴托斯夭折之后,一个晦暗、忧伤的伦勃朗代替了之前快乐戏谑、奇装异服、角色... #武汉视觉书店#《图说伦勃朗》比《艺术和道德》写得好。伦勃朗质疑历史画与风俗画的界限(15世纪“现代虔敬”,要求信徒们将耶稣、圣母视作随时可以亲近的存在),这与伦勃朗的创作方式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收集表情库,再将其作为历史画/版画的储备),他“在每一个人身上看到了自己,同时又远离了所有的人”;“从1636到1638年,在长子伦巴托斯夭折之后,一个晦暗、忧伤的伦勃朗代替了之前快乐戏谑、奇装异服、角色多变的形象”,而后又转变为“伟大的伦勃朗”;常表现幼年孩童(与莎斯姬亚的形象一样是类型化的)以及卧床的病态女子 (展开)
3 有用 孟冬 2019-03-31 01:41:32
1看评析伦勃朗的画作想起斯特兰德解读霍珀的画,惊喜地感受到托多罗夫对古典与现代的解读如何体现在画作中日常生活的演变上。伦勃朗时期画蕴含着日常的丰富与多变的表达,而霍珀,如今的观者更易被其寂静氛围的打动,而这种寂静正是封存现代孤独个体的意识。2将伦勃朗的创作与生平联系起来,一边是真实生活的忧虑悲痛,一边是作品的柔情欢乐,一边是死一边是生,与其相似的艺术家为艺术献祭生活,以此定下第二部分的基调。3后四... 1看评析伦勃朗的画作想起斯特兰德解读霍珀的画,惊喜地感受到托多罗夫对古典与现代的解读如何体现在画作中日常生活的演变上。伦勃朗时期画蕴含着日常的丰富与多变的表达,而霍珀,如今的观者更易被其寂静氛围的打动,而这种寂静正是封存现代孤独个体的意识。2将伦勃朗的创作与生平联系起来,一边是真实生活的忧虑悲痛,一边是作品的柔情欢乐,一边是死一边是生,与其相似的艺术家为艺术献祭生活,以此定下第二部分的基调。3后四十页本书高潮,艺术与道德只有在艺术将人类存在作为素材时才体现二者之间的复杂和矛盾。无论是坚持艺术服务于道德的古典主义还是坚持作品自立、服从于美的名目下的现代主义,都没法让人完整地理解艺术自身的性质,两者的焦灼在于,不论你选择了信靠哪一种体系理解艺术,都会与另一种对立的价值发生冲突。(入坑艾瑞斯·梅铎 (展开)
我要写书评艺术或生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思想史评析的部分很棒,但作者真的“看到”伦勃朗了吗?
后半段思想史的部分很棒,无需多言。波德莱尔是个绝好的例子,用来证明艺术家所声称的理念,与受众(评论家、普通观众)用来说服自己和他人的理由,常常并不真的是同一件事。 波德莱尔可以说“艺术不应屈服于任何道德观”,那是因为他已见到既有的道德观都是不完美的,但既然已... (展开)

燃尽生命的艺术
社会伦理用来衡量作品,艺术臣服于道德的古典主义,然艺术和道德是同样一件事情,两者的共同要素是爱。 光明存在于黑暗之中。 一部伟大作品如果是道德的,不意味着创作者就是一个得道高人。在创作中,我们倾尽全力寻找真相,创作完,即退出我们创作的角色。 观众在为虚构哭泣时... (展开)

爱本身或衰退或贪婪
伦勃朗全名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是17世纪欧洲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人们和称呼米开朗基罗一样,亲切的称呼他的姓。 伦勃朗是以传统的历史画形式为遮挡,事实上绘制了无穷的思想,他的画作,不仅是他的思考,画作本身也在思考,并应发他人思考。暂时... (展开)

欧洲画坛巨匠、伟大的天才伦勃朗
“绘画最重要的是什么?” “灵魂。”伦勃朗轻轻地吐出两个字,定了会儿神,接着头也不回地继续作画,再没多说一个字。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年7月15日 - 1669年10月4日)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 (展开)
> 更多书评 4篇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他的声音和房间 (爱可以是幻象,单侵噬选择它的人)
“人的心在和所有和自己无关的事情上都是正直的”。 是不是改为“人的心在所有和自己无关的事情上都是正直的”更为合适?
2021-12-22 20:28:13 1人喜欢
王小刀 (读书 写字 简单生活)
因此,每个艺术家付出了也让他人付出了应付的代价。贝多芬碾碎了他侄儿卡尔(Kar1)的人生,福楼拜甘心过着隐士的生活,罗丹将身边的生灵视作他创作所需的食物和饮料,塞尚苦修画艺,宁愿继续挥笔,也不去参加他深爱的母亲的葬礼,由此诞生的杰作点亮了众多观众的生命。里尔克本人在他所选择的人生中得不到满足,放弃爱情和幸福让他不堪重负,创作的欢欣与长时间的抑郁循环往复。然而,又有什么能够保证,如若大师们改变行径,他...
2018-10-17 15:19:56 1人喜欢
他的声音和房间 (爱可以是幻象,单侵噬选择它的人)
“伦勃朗的选择,不仅局限于在他描绘圣灵的油画中出现了属于物质世界和有机生命的各种细节……,还体现在他对于耶稣、圣人以及希腊和罗马神话人物的诠释之中。” 此处的“不仅局限于”是否应该改为“不仅体现在”或者“没有局限于”?
2021-11-28 22:05:23
网址:艺术或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55421
相关内容
艺术教育是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如今的艺术或审美活动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在缩小,生活在转换成艺术,..
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
“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艺术创作与生活(生活的艺术和艺术的生活)
生活的艺术,艺术地生活
“艺术: 生活或观念——交互视野下的中国和美国的现代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生活的艺术 艺术的生活
艺术在于何处,在于人的生活或者人的()里
厦门艺术展:艺术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是艺术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