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健康饮食有哪些常识
来源:民福康养生2025-09-04 10:30:13
保证均衡膳食结构需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合理搭配食物种类要包含充足蔬菜水果、奶制品、禽肉鱼虾等,需避免高糖高脂高盐食物,还应考虑不同年龄段特殊饮食需求如婴儿期添加辅食、幼儿期过渡饮食、学龄前后关注发育调整饮食。
一、保证均衡膳食结构
1.碳水化合物是主要能量来源,应选择全谷物(如燕麦、糙米)、薯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过多精制糖制品,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学龄前儿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应占50%-65%,学龄儿童为50%-65%,过多精制糖摄入易致儿童肥胖、龋齿等问题。
2.蛋白质是生长发育关键营养,来源包括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不同年龄段儿童蛋白质摄入量有差异,0-3岁幼儿每日约35-40克,4-6岁儿童约45-55克,蛋白质不足会影响儿童体格和智力发育。
3.脂肪需适量摄入,选择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坚果等,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应尽量减少,儿童脂肪供能比应占25%-30%(0-3岁)、25%-30%(4-17岁),过多脂肪摄入易引发肥胖。
二、合理搭配食物种类
1.每日应摄入充足蔬菜和水果,蔬菜每日建议不少于300克,水果200-350克,蔬菜和水果能提供丰富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A等)、矿物质及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免疫力,例如深色蔬菜(菠菜、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A,对儿童视力发育有益。
2.奶制品是钙的重要来源,1-3岁儿童每日应摄入350-500毫升奶制品,4-17岁儿童每日400-500毫升,钙是儿童骨骼和牙齿发育必需元素,缺乏钙可能导致佝偻病等问题。
3.每周可适量安排禽肉、鱼虾等食物,这类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如锌、铁等),有助于儿童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比如每星期吃2-3次鱼虾,可补充不饱和脂肪酸,利于大脑发育。
三、避免不良饮食行为
1.应杜绝高糖食品过量摄入,如糖果、甜饮料等,高糖饮食除引发肥胖外,还可能影响儿童食欲,导致其他营养物质摄入不足,研究表明长期高糖饮食的儿童龋齿发生率明显高于饮食清淡儿童。
2.控制高脂食物摄取,像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等应尽量少吃,高脂饮食易使儿童体重超标,增加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等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儿童每日饱和脂肪摄入量应低于总脂肪摄入量的10%。
3.减少高盐食物食用,避免给儿童吃腌制食品、过咸的加工食品等,儿童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过多盐分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正常儿童每日钠摄入量应不超过1.2克。
四、考虑不同年龄段特殊饮食需求
1.婴儿期(0-12个月):主要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4-6个月开始逐渐添加辅食,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由软到硬的原则,首先添加含铁丰富的泥糊状食物(如强化铁的米粉、红肉泥等),因为婴儿体内铁储备逐渐消耗,需要额外补充铁来预防缺铁性贫血。
2.幼儿期(1-3岁):饮食逐渐向成人过渡,但仍需保证营养均衡,注意培养良好饮食习惯,避免追喂、强迫进食等情况,此阶段儿童咀嚼和消化功能逐渐完善,可适当增加食物颗粒度,但要避免过硬、过大食物导致窒息风险。
3.学龄前期(4-6岁)和学龄期(7-17岁):要关注儿童生长发育速度变化,根据活动量调整饮食量,保证充足营养支持身体和智力发育,学龄期儿童学习任务加重,可适当增加富含磷脂的食物(如鸡蛋、深海鱼类等),有助于大脑功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