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家庭博物馆”里的生活美学
建立家庭博物馆,收藏日常生活记忆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家居生活方式# #家庭活动创意#
关注
5月的微风吹动竹篱上怒放的蔷薇。在市城区育才路一个普通住宅小区的二楼小院中,花木繁茂,三三两两的人或在讨论新写的毛笔字,或对着桌上的盆栽写生,或正拍摄自己眼里的风景。我们随主人张敏穿过小院,经过屏风,再推开老旧的木门,便进入了朋友口中的“家庭博物馆”。

跨过木门,光线倏然转暗,屋内所有东西呈现出一种经过岁月洗礼的复古色调。两套打通的居所里,放置着张敏家30年收藏的一部分。这些收藏,张敏称之为旧物,有些就是别人家淘汰下来的物品。但这些“上了岁数”的物件,每一件看上去都那么亲切,斑驳中自有故事。
张敏是鼎城区的一名中学美术老师,因为经济条件的制约,她没有把旧物陈列与居家生活严格分开,而是让收藏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四扇3米高的镂空木门,糊了宣纸做成书房门,推开时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古朴的衣柜已经改变了用途,摆在客厅显眼处,成了酒柜和储物柜。充满岁月感的瓷器和陶罐中,插着张敏从小院里剪下的月季和从山中捡来的松果。陈旧的绣花枕套里,填进了松软的棉花,成为沙发上别致的点缀。这样的日常,被张敏笑称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属于自己的行为艺术”。
张敏家的收藏偏重生活器具,木床、灯具、瓷器、陶罐、门窗、桌椅、屏风、衣架、条案、首饰盒……几乎还原了一个旧时代的家庭面貌。


张敏的丈夫是大学教师,也是收藏爱好者。30年时光里,一件件旧物进入张敏的生活,人与物“抢地盘”的情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短暂的恐慌过后,张敏转换思维,将目光投向现有的旧物,慢慢地去碰触它们、了解它们。“我更喜欢鲜活的东西,旧物太多了,我就开始思考,如何在方寸之间把生活描画成想要的样子。”张敏说,为一件旧物寻找一个恰当的位置,是需要智慧的。与旧物相处的过程,也是张敏挑战自己知识储备的过程,更是她不断提升审美能力的过程。只有真正懂得了一件器物,才能为它找到一个合适的“家”。
我们在参观时看到了张敏的用心,那入门处的屏风和花木,大厅里的条案和门匾,木箱上的香炉和瓷坛,都诉说着人对物的认识与理解。
旧物收藏不仅影响了张敏一家子,还影响了她的学生和朋友。当旧物占据越来越大的面积,张敏开始将生活空间外延,屋外不到50平方米的平台,经过她的巧手变成了一个花园。除草、浇水、施肥,张敏把每一次劳作都当作一次艺术创作,因为在她看来,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艺术。
从张敏家的落地大窗向外望去,在风中摇曳的红色蔷薇,恣意生长的藤萝灌木,角落里看似随意摆放的石磨、陶罐、花钵,构成历史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画面。这样的场景也让我们感到,历史从来不曾消失,它就藏在某些人的具体生活中。文博研究员盛昶砚就认为,“家庭博物馆”让收藏从“独乐”升华为“众乐”,起着拾遗补阙的作用。

每一件看似普通的旧物,承载的都是时代的记忆,它们是历史、是见证、是情感的载体。所以,在旧物收藏这一领域,不管是保管员还是宣传员,或者仅仅是粉丝,都在传承着中华文明的薪火。
由赏入用,张敏的生活美学暗合了收藏家王世襄的观点——家具器物的审美价值,不仅体现在单纯的“观赏”之上,更在于其实用性。
张敏会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与旧物相处的日常,这些布置上的心得,也常常点燃他人创意上的星火。有学生看到张敏分享的图片后,便抱了学习的心态来与她交流。这种状态是张敏乐见的,她享受这种由物带来的相互照亮和情感交流。她家入门处的茶台,有时朋友看中了搬走,她就再换一个,现在已经换了十几个了。还有她收来的木盆、木椅、银饰,也可能在不久后成为别人家的装饰。她还会将家里的摆设、小院的四季风光拍成照片,在课堂上分享给学生,让他们懂得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3年前的初夏,花园的蔷薇开得正好,张敏不想这美随季节流逝,于是自己动手进行了一次蓝染创作,把花朵绽放的形态留在了蓝布之上,并用这些印花蓝布做了桌布、茶席、书封,然后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记录生活也可以这样艺术,自己动手能让情感在作品中流淌。张敏说,喜欢这种表达方式与目前的生活状态有关,也是受自己的中学老师陈慧钧的影响。33年前,16岁的张敏进入高中后,与刚刚大学毕业的老师陈慧钧相遇。老师把学生当成朋友,给青春勃发的孩子们带来了美的启蒙,也从此影响了张敏的一生。直到今天,陈慧钧仍是张敏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说到此处,张敏有些激动:“陈老师一直不断地丰富自己,我有了问题总向她请教,她就是我的‘图书馆’,我希望能成为老师那样的人,对学生对朋友能够有所助益。”这样,张敏的课堂就不仅是课堂,更像是思想的草原。草原辽阔,关于美的想象可以尽情驰骋。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灵魂与历史沉淀的集中展示地。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吕济民曾说:“家庭博物馆”是国家博物馆的补充。报道显示,上海、无锡等发达地区的民间博物馆正日益增多。常德让人津津乐道的东方红博物馆和溪上美术馆等,主人将多年的珍藏展示于人前,让到访者感受到收藏背后的故事和藏品承载的历史。“旧器物里的故事有趣有味,藏着古人的精神世界,每当旧物新用之时,它又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故事又在延续……”听张敏讲述自己与旧物之间的情感联结,我们仿佛看到时间从眼前缓缓流过,猛一抬头,看向窗外,视线便碰到了常德博物馆的翘角飞檐。

终审:李 烨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记者走基层】“家庭博物馆”里的生活美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65207
相关内容
博物馆里的“乐龄”生活生活家005|德基艺术博物馆馆长艾琳的突围绽放
来“记忆博物馆”摄影展 感知岁月长河里的家庭影像
试论博物馆家庭观众的亲子教育活动
诚品生活苏州:美学生活博物馆
在浙江,感受乡村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
青岛市妇联开展“共建美丽庭院 共享幸福生活”家庭家教家风走基层大调研
上海玻璃博物馆:走近生活的玻璃艺术
上海玻璃博物馆:走近生活的玻璃科技艺术
免费看展!温江这个生活美学博物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