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是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
智能驾驶未来发展趋势解读 #生活技巧# #驾驶技巧# #智能驾驶教程#
智能驾驶是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
汽车yjbzj220022023/10/31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能够在复杂的交通环境及车辆操控过程中为驾驶员提供辅助和补充,是现代汽车 主动安全重要的技术之一。 此外智能驾驶汽车在遇到事故时,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最准确的反应,可以有效的降低事故发生率。 目前主流汽车厂商都已经导入了L2级的辅助驾驶产品,未来L1/L2级辅助驾驶的渗透率将有望持续提高。
1、智能驾驶涵盖多学科内容,包括感知、规划、决策、执行等环节
智能驾驶包括多种功能,其产业链涵盖感知、规划、决策、执行等环节,需要汽车、电子、信息通信、互联 网、交通管理等多行业的合作与转型升级,产业链庞大且复杂,主要包括: 感知硬件厂商:开发和供应先进的传感器系统,包括视觉系统、雷达系统(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 雷达)等; 汽车电子供应商,能够提供底层执行器件或提供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和集成供应的企业,如转向(EPS)、制 动及域控制器等功能产品的厂商; 芯片及软件算法厂商:提供智能驾驶芯片及相关视觉感知及决策算法的公司。
2、智能驾驶根据不同的等级,配置和单车价值量有较大的差别
根据安波福数据,随着智能驾驶系统的不断升级,单车价值量也不断提升: L0及L1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功能相对基础,可带来275-325美元的单车价值量提升; L2级智能驾驶系统由多个传感器、控制器及功能组合而成,可带来450-550美元的单车价值提升; L2+级别需要配备更多的传感器,涉及到高速驾驶辅助,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感知决策规划,可带来750- 1200美元的单车价值量提升;而L3级智能驾驶可以实现驾驶员在特定条件下的完全脱离,目前看一般会配置激光雷达,其单车价值量会 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可达4000-5000美元,远高于L2级。
我国前装ADAS标配新车上险量为807.89万辆,渗透率30.78%,同比增 长29.51%,显示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期。L2标配新车上险量为395.62万辆,同比增长77.65%,其中L2+ 标配新车全年上险量为169.45万辆,我们认为未来L2及L2+的渗透率将有望继续提升。当前ADAS标准配置主要集中在合资车企车型上,但长城及吉利汽车的配置量已经进入前十。我们认为合资 车企车辆平均售价较高,而标准配置ADAS系统需要额外的成本,随着我国自主供应商的配套能力提升以及 自主品牌销售单价的增长,未来自主品牌的配载量有望继续增加。1VxR方案目前是市场主流配置方案,其全年配置量超过550万套。
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15万元及以下新车上险量达到 1120.11万辆,占全部新车比重超50%,同比保持小幅增长。而在ADAS(L0-L2)部分,这个价格区间的 前装搭载率仅为19.73%,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功能,包括ACC、AEB、 LKA、TJA、TSR、LDW等。 我们认为,这个价格区间是自主品牌销售的主力价格区间,对成本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同时L2级及以下智能 驾驶的功能相对“标准化”,我们认为L2级智能驾驶未来仍主要依靠供应商供应,而其高性价比方案将是能 否大规模量产的关键。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搭载TJA/HWA功能的厂商我国自主品牌厂商排名显著提升,展示出了国内厂商对于 功能更全面的智能驾驶投入力度较大,我们认为未来在此市场我厂商有望进入领先位置。
预测到2025年L1/L2级智能驾驶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可达约 60%,而L2+/L3级智能驾驶渗透率将稳步提升,到2025年达到约20%,L1-L3级智能驾驶渗透率到2025年 合计可达80%。 除去渗透率提升之外,智能驾驶系统向高阶升级还可带来单车零部件价值量的快速提升,是行业市场规模增 长的又一驱动力,因此虽然L2+/L3级智能驾驶的渗透率相比L1/L2级较低,但两者总市场规模接近,且都保 持较快速的增长。 我们测算,前装L1-L3级智能驾驶行业规模有望从2021年的302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合计862亿元, CAGR可达 30%,行业处于高速发展中。
特斯拉是硬件预埋+软件收费模式的开创者:在Autopilot的2.0和3.0版本中,特斯拉延续了“硬件预埋—数 据收集—算法优化—软件升级收费”的商业模式,软件收费的模式也逐步获得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按照德 意志银行预测全球FSD激活率接近30%; 蔚来、理想、小鹏、威马国内造车新势力也就智能驾驶大力投入,其中蔚来和小鹏自动驾驶软件已实现商业 化。
各家厂商都制定了较为明确的高算力自动驾驶AI芯片的技术路线图,未来将会不断的进入量产状态。芯片的 AI算力有望得到极大的提升。 以华为、地平线、零跑为代表的国内厂商不断地推出车规级AI计算芯片产品,在芯片算力、能效比方面逐渐 比肩进口芯片。在当前市场,Mobileye芯片已经实现1亿颗的EyeQ芯片出货,2021年其出货达2810万个,市场占有率远高 于其它厂商。我们认为Mobileye芯片及算法软硬一体化的设计能够提供给车厂及一级供应商以更优性价比的 解决方案,未来大概率仍会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
人工智能从上世纪 60 年代诞生至今,经历了基于规则、人工设计特征、浅层学习、深度学习等范式的演进, 深度学习的优势在于尽可能地利用了大数据、大模型和大计算。目前,深度学习被广泛应用在自动驾驶领域。 现实世界非常复杂,较难模拟全场景,因此需要将AI建立在真实物理世界之中,采集数据,并持续迭代演进, 打造数据闭环。目前能够看到地平线、毫末智行、宏景智驾等公司已经建立起数据系统助力算法迭代演进。
新势力造车企业配置激光雷达的车型基本都在2022年开启交付。传统车企旗舰车型配置激光类的数量平均来看反而较新势力还要多,展示出传统车企对智能驾驶的投入决心。
欲了解更多中国智能驾驶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搜索 智能驾驶网址:智能驾驶是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65646
相关内容
探索AI汽车未来:智能驾驶技术引领未来交通出行智能化发展新趋势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城市智能辅助驾驶发展现状及趋势.pdf
2024年汽车辅助驾驶技术趋势:智能化普及,燃油车也能智能驾驶?
汽车智能座舱发展现状和趋势
汽车智能驾驶的未来? 汽车智能驾驶: 挑战与发展?
5G 助推自动驾驶提速 汽车智能网联化趋势加快
剖析汽车行业中的自动驾驶技术进展(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综述)
智能汽车内饰发展趋势及最新科技
未来电动小汽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智能汽车辅助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