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环境与室内空气质量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预防室内空气质量恶化 #生活知识# #环境#
我们常讲的室内环境是什么?
室内环境是指采用天然材料或人工材料围隔而成的小空间,是与外界大环境相对分隔而成的小环境。室内环境主要是指居室环境,从广义上讲,也包括教室、会议室、办公室、候车(机、船)大厅、医院、旅馆、影剧院、商店、图书馆等各种非生产性室内场所的环境。
室内环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城市居民每天在室内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占全天时间的70-90%左右,一些老人、儿童在室内停留的时间更长。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室内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以及公众的身体健康影响远远超过室外环境。虽然环境保护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有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室内环境质量对健康的影响。
人类为了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需要不停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一个健康成年人一天约需从外界摄取1-2KG食物,2-3L水和12-15m⊃3;空气。可见,室内空气质量(IAQ)对人的健康保障、舒适感受和工作学习效率尤为重要。清新的空气使人精神爽快,身心舒畅,不易疲倦,工作效率提高。而不洁的空气不但危害人体健康,还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和财产损失等。
什么是室内空气污染?
通常所说的空气污染是指室外的空气受到污染。我国的空气污染治理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围绕着工业污染源进行治理。随着国家对环保投入的加大,国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特别是全国主要城市空气污染日报及预报的发布使各界、各阶层人士对环境的重视,尤其是对人们自身生活范围环境的重视达到从前未有的程度。实际上,室内环境污染往往比室外污染的危害更为严重,空气中的微粒、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日积月累地损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长期处于封闭室内环境的人尤其如此。
我国早期的室内空气污染物以厨房燃烧烟气、油烟,香烟烟雾,以及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携带的微尘、微生物、细菌等为主。90年代初期,由于室内吸烟、燃煤、烹调以及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等149种有害物质对室内的污染,引发了室内空气换气剂的销售热潮,但因室外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这种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初级治理,不久就渐渐退潮。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住宅改革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崇尚办公和居室环境的舒适化、高档化和智能化,由此带动了装饰装修热潮和室内设施现代化的兴起。特别是建材业的高速发展和装修热的兴起,由装饰材料造成的污染成了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良夷不齐的建筑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的不断涌现,以及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进驻室内,使得室内成分更加复杂,室内甲醛、苯系物、氨气、臭氧和氡气等污染物浓度水平远远高于室外,由此引起"病态建筑综合征"的患者越来越多。因建筑和装饰装修质量不合格引起的投诉,甚至房屋装饰装修后无法入住的案例也层出不穷。尤其是空调的普遍使用,要求建筑结构有良好的密闭性能,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而现行设计的空调系统多数新风量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造成室内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在过去30 多年中,我国在防止大气环境质量恶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其着眼点主要是降低固定污染源和流动污染源向大气排放污染物,降低大气环境的污染物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毋庸置疑,这对于保障人体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建筑材料的围隔作用,使得室内空气有别于室外,特别是随着节能、温度和湿度舒适要求的提高,建筑物密闭程度不断增大。相应地,室内与室外空气交换量减小,室内、外的环境差异也更加明显。美 国 环 境 保 护 署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们在室内接受某些污染物的程度超过室外100倍。香 港 环 保 部门的一项研究指出,约有1/3的办公楼室内空气质量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相关组织的标准。澳大利亚的研究者认为,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能超过室外5-20倍。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一味强调室外环境空气质量,而忽视室内环境空气质量, 是不科学的。
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就出现了关于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报道。80年代开始, 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洲各国的报纸杂志上频繁出现SBS、BRI和MCS三个英文缩写,分别代表室内空气污染引发的三种疾病名称,即病态建筑综合征(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建筑相关疾病(Building related illness, BRI)和化学物质过敏症 (Multiple Chemical Sensitivity ,MCS),室内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为公众所关注。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已经超过了警戒线,尤其是空气、水、碳尘、辐射和有毒物质时刻侵害着我们的健康,室内环境的污染更为严重;据中国消费者协会(3.15)统计,投诉重点已经从质量投诉逐步转向室内环境污染投诉。国家卫生、建设和环保部门进行过一次室内装饰材料抽查,结果发现具有毒气污染的材料占68%,这些装饰材料会挥发出300多种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如甲醛、三氯乙烯、苯、二甲苯等,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建筑物自身也可能成为室内空气的污染源。另有一种室内空气污染的隐患 -----空调,它在现代生活中日益普及,造成人体、房间和空调机最后在室内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极容易使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大量繁衍。
中国环境保护协会有关数据统计表明:90%白血病患儿家中曾进行过豪华装修,每年210万儿童死于豪华装修; 80%的家庭装修甲醛超标;70%孕妇流产和环境污染有关;每年我国因室内环境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高达11.1万人,平均每天304人死亡。室内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现代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
由于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性及普遍性,有专家认为继18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煤烟型污染”和19世纪石油和汽车工业带来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之后,人 们已经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室内污染物可能达数千种之多,室内污染也被称为现代城市的特殊灾害,国际上已经把室内空气污染列为对公众健康危害最大的环境因素。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从国家层次开始着手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工作。
综上,室内空气污染可以定义为:由于室内引入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污染源或室内环境通风不佳而导致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不断增加,并引起人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现象。
室内空气污染的常见表现有哪些?
表现1:每天清晨起床时,感到憋闷、恶心、甚至头晕目眩 ;
表现2:家里人经常容易患感冒;
表现3:虽然不吸烟,也很少接触吸烟环境,但是经常感到噪子不舒服,有异物感,呼吸不畅;
表现4:家里小孩常咳嗽、打喷嚏、免疫力下降,新装修的房子孩子不愿意回家;
表现5:家人常有皮肤过敏等毛病,且是群发性的;
表现6:家人共有一种疾病,而且离开这个环境后,症状就有明显变化和好转;
表现7:新婚夫妇长时间不怀孕,查不出原因;
表现8:孕妇在正常怀孕情况下发现胎儿畸形;
表现9:新搬家或新装修后,室内植物不易成活,叶子容易发黄、枯萎,特别是一些生命力最强的植物也难以正常生长
表现10:新搬家后,家养的宠物猫、狗或者热带鱼莫名其妙地死掉,而且邻居家也是这样;
表现11:一上班感觉喉疼,呼吸道发干,时间长了头晕,容易疲劳,下班以后就没有问题了,而且同楼其他工作人员也有这种感觉;
表现12:新装修的家庭和写字楼的房间或者新买的家具有刺眼、刺鼻等刺激性异味,而且超过一年仍然气味不散。
关于室内空气污染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由于室内空气污染直接危害健康和生命,我们应当认识到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并寻求检测和治理办法。但仍有不少人对室内污染后是否需要进行室内空气监测认识不足。
误区一:侥幸心理
因为人的体质、抵抗力适应性各不同,不是所有的人在同一恶劣的环境下都会发病,所以造成了部分人的侥幸心理,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我们在下面误区七中会列举一些数据信息,医学统计也表明很多的病例是和室内空气污染密切有关的,社会媒体也已有这样的事故案例报道,各地一些大医院也有白血病和装修污染有关的报道,足以证明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们健康的影响程度之深之重,不容我们有一丝侥幸心理。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因侥幸认识,不注意室内空气质量而致病”,就得不偿失了。
误区二:先装修,后治理
不少的家庭在装修前不考虑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问题,等装修后出现了污染,再想办法治理,这是不科学的,可能增加了治理成本而最后的治理效果还不如意。装修后含有毒有害气体的材料在室内挥发气体的时间大约为3~15年,而且受装修限制,治理产品很难再全面的作用到每个角落,很多时候并不是通过两次、三次治理就能解决的。所以最好的方案是在装修前就根据装修方案选择治理单位,有针对性的进行装修全过程的跟踪治理,才能比较彻底地解决装修的污染问题。
误区三:装修时全用环保材料就没污染了
有的觉得房间里气味不大,不需要检测。也有的人认为家居及装修材料都是自己精心挑选的环保产品,不会有污染等等。这种认识感觉是对的,其实不然。环保材料的定义是指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在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以下,但不是不含有毒有害物。
首先,我国的绿色建材国标并不理想,市场上所谓的E1级环保建材,跟国际标准相差甚远。因为在制定环保建材标准时,由于顾及国内多数建材企业的生产水平现状,相关行业监管部门也只是尽量向国际标准靠拢。
其次,我们在装修的时候不是仅使用一种材料而是很多种,而且还有一个空间承载量的问题(是指一定空间内一定标准内的材料的合理使用量)。如果在一间房间内大量使用,由于累加效应,仍可能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不符合要求,甚至严重超标。
另外,在装饰材料中的很多有害物质凭肉眼和嗅觉是无法分辨的。如苯系物刺激性气味并不大,但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再如放射性气体氡无气味,但可引发肺癌,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大危险因素。
因此,每个家庭和个人一定要对室内装修污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应当明白一旦因空气污染对自身健康造成危害,不仅影响工作学习,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更何况如果因污染引发白血病、肺癌等,则治疗起来很困难,甚至于危及生命。您如果知道了这些,我想不会再有“装修时全用环保材料就没污染了”这种片面的认识了。
误区四:装修污染没多大危害
根据有关国际组织调查统计,世界上30%的新建和重修的建筑物中发现有害于健康的室内空气污染物质,68%的疾病是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每年有10万人因为室内空气污染而死于哮喘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其中35%是儿童。广东珠江医院全军儿科中心收治的60多例白血病病例中有三分之一缘于室内装修污染。
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环境检测中心对北京市办公场所室内空气最新抽样检测结果显示,有害物质如甲醛、氨的超标率分别为80.56%和42.11%。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广州分中心对广州市各小区的家庭调查结果显示:被检测用户居室内甲醛浓度超标率达到96.3%,其中约有10%的家庭浓度超标甚至超过国家标准7-10倍以上。面对这样的数据您还认为“装修污染没多大危害”吗?
误区五:装修污染主要是甲醛,仅治理甲醛就可以了
这个认识不仅是误区的问题了,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错误认识啦!装修造成的空气污染不仅有甲醛,还有苯、甲苯、二甲苯、氨及成分复杂的TVOC等等。《室内空气质量》GB/T18883-2002中,明文规定了几种必须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其中苯、TVOC等都是已确定的高致癌的物质。所以科学认识室内空气污染很重要,全面彻底的治理才是正确的选择。
误区六:凭气味来判断是否有污染
凭气味来判断是否有污染是不正确的,也是目前一般消费者常见的错误认识之一。像人类的健康状况一样,室内环境也有健康、亚健康、患病三种形态,而且许多有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像对待疾病一样,居室空气环境也需要预防、保健、治疗;如居室的保健医生一样,专业的室内环保公司通过提供环保处理服务,为您营造更健康的居室环境。在装修后的房间里,如果你能闻到明显的甲醛或是苯的气味时的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已十分严重。客观地说,有气味不一定有污染,而存在空气污染的不一定都能闻到气味,也不能说对人体的健康不会造成危害。
误区七:轻度污染,通通风就可以了
通风处理作为基本环保措施,对室内污染有很大的改善作用。但有些有害物质会缓慢释放,有研究资料表明,室内板材中的甲醛完全释放需要3-15年的时间,即使轻度污染超标也无法通几天风就可以有效解决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在甲醛密集散发期1-3年内,您要冒较大的致病、致癌风险。以甲醛为例,它分游离、吸附、结合三种状态存在。只有游离状态的通风处理能消除,且须是正常风速的4倍以上。而且多数居室、写字楼新风换气并不理想,通风作用会大大降低。另外,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温度、湿度有很大关系,随着温度、湿度的升高,有害气体的释放加快,室内的污染物浓度会升高。如果在春季或秋季,室内污染超标1-2倍,那么夏季室内污染就会更严重。所以即使室内轻度污染,也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误区八:使用洋葱、醋和空气清新剂等物质就能清除室内空气污染物
有的人认为居室放一些洋葱、醋和空气清新剂就能清除甲醛等有害气体就是典型的一种。
有消费者尝试熏蒸食醋去除家庭装修后的异味。专家指出,食醋属于酸性物质,有微弱中和空气中氨气的作用,但不会和甲醛等其他有害成分发生反应。次氯酸等氧化剂的使用也只是短期效果,对于甲醛含量较高的密度板等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加快其挥发了。
有人认为:在每个房间放上几个菠萝可以消除油漆味,大的房间多放些。菠萝会挥发香气,起到一定的遮盖作用,但并未分解清除有害物质。另外,菠萝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挥发后最多起到加湿作用,可以起到溶解甲醛等有害物质的作用,但一旦干燥,甲醛就又会挥发出来。
有些人甚至在房间和衣柜放置泡茶后的干茶根,希望帮助清除毒气,殊不知,茶根在这方面的功效就像干树叶和卫生纸一样,几乎没有任何吸收和分解的作用。
其实,洋葱、醋、空气清新剂等只是用它的气味掩盖了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异味,对清除污染基本没有作用。实际上原有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还存在于室内,继续影响和危害着身体的健康,同时劣质的空气清新剂还会成为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之一,加重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
误区九:使用绿色植物解决污染。
他们有的嫌麻烦,自认为不会对身体造成多大的危害,只要开开门窗,房间里放些绿色植物就行了。科学实验证实,个别绿色植物在自身新陈代谢过程中可以吸收部分空气中的一两种污染物把它转化,但是植物去除有害气体的能力很有限,充其量只能作为室内空气污染治理的辅助手段。说得客观一点就是只有当室内空气轻度的污染时,植物才能起一点小的作用,当室内空气污染严重时,植物就无能为力了,甚至植物本身都会被有害气体熏死。所以,我们不应该把治理有害气体的任务完全交给植物,况且植物也是一个生命。此外,即使在植物吸收有害气体的同时,人也在同步吸收有害气体。
误区十:选择价格昂贵的材料和家具,让大型装饰公司装修,装修污染就能避免
俗话说“无醛不成漆,无苯不成胶。”即使价格再昂贵的材料和家具,其内部也是使用脲醛树脂生产的,包含的游离甲醛相同;而所有的高档油漆,一半都是苯系物等溶剂。只要使用了这些材料,就会带来污染。
误区十一:使用空气净化器就能完全去除甲醛等污染物
空气净化器的原理和活性炭相似,都是通过物理吸附的方法吸附部分污染物,即便现在市场上一些价格不菲的高档空气净化器同样是利用活性炭进行除味、去毒。
空气净化机只对游离在空气中的甲醛有一定作用,不能解决吸附、结合在家具里面的甲醛,而且空气净化器必须要一直通电开机才能发挥作用,因此空气净化器使用几个月后效果就会明显下降,到最后甚至起不到任何做用。
误区十二:老房子,已经入住的房子没有关系
苯和TVOC之类的污染物,在房间通风三五个月后,可以减少到一定标准之内,甲醛是会随周围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增加而成倍挥发,因此夏天是甲醛挥发的高峰期,而这并不是说冬天甲醛就不挥发了,而是挥发慢一些而已,且甲醛在常温下为气态。
况且晚上门窗紧闭,熟睡后的人无法感觉周围的有害气体,经过一晚上的积累,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已经达到损害健康的程度。
误区十三:人体抵抗力下降甚至生病,却不知是室内污染物造成的
大多数的消费者在生病时只顾到医院,却想不到患病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忽视室内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而在医药费上花了不少冤枉钱,无法根治。因此,装修后及时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发现有污染及时治理,也才能最大限度的远离疾病。
误区十四:使用甲醛清除剂就能完全去除甲醛等污染物
目前国内销售的甲醛清除剂绝大部分是化学反应类、表面封闭蜡类等成分。而见效快的是表面封闭类蜡制品,这类产品的优点就是见效快,全面喷洒覆盖后就可以将甲醛等污染物封闭在人造板的内部,短期无法散发出来,缺点是时间长了这层封闭蜡老化或摩擦脱落后,甲醛就会重新散发出来。这个就是部分学者所说的这类甲醛清除剂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化学反应类的甲醛清除剂没有封闭类的效果快,但是对于新装修房在初期高浓度释放的甲醛可以做到比较完全的反应清除效果。此类配方的甲醛清除剂消费者可以选择使用。但是厂家的技术配方也是关键因素。国内有部分此类产品稀释分装或者倒卖概念的,这些无良厂商的产品严重侵害和影响了大部分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也抹黑了甲醛清除剂类产品的声誉。
新房装修难免使用化工的油漆和稀释剂,稀释剂在做油漆的时候就开始散发苯、甲苯、二甲苯等苯系物的污染。而甲醛清除剂对这些基本没有什么作用,所以不要指望一个甲醛清除剂就可以搞定一切污染物。
误区十五:活性炭和竹炭能完全去除甲醛等污染物
活性炭类的产品用于防毒口罩、净化水等过滤时是有一定作用的,因为是被迫让被呼吸的空气从活性炭层通过,通过的过程有毒气体是可以被多孔的活性炭吸附大部分的。而房间的面积空间大,污染物就是被动与多孔的活性炭接触,在没有外力强行作用(类似部分空气净化器的原理,用风扇强行让空气穿透活性炭层)也很难穿透表层深入活性炭的内部,作用的结果就是吸附清除效果非常弱。大部分的厂家都会说自己的活性炭或竹炭可以清除甲醛,而事实和实验均证明单一成分的活性炭或竹炭对甲醛的清除效果基本可以忽略。
网址:室内环境与室内空气质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66754
相关内容
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家居环境室内环境空气质量优化
室内空气检测与环境质量改善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探究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
绿色建筑与室内空气质量: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docx
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创造绿色室内空气环境
【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空气质量注意事项
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室内空气与家居质量
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