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赋能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5-10-16 07:08

艺术生活能赋予日常以美感和创意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艺术生活# #艺术审美#

转自:劳动午报


相较于声名远播的湘绣、蜀绣、粤绣和苏绣等流派,青绣别具一格,其将青海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与精巧针法融合,用一针一线织就青海大地的雄浑气魄与民俗风貌,成为地域文化的生动注脚。女作家雪归的《青绣:指尖绽放幸福花》,以文化研究为经,社会观察为纬,佐以个体叙事的鲜活细节,编结出青绣传承、发展与演变的丰富纹理。她的笔触细腻而真挚,聚焦青绣领域的代表人物、典型故事及产业生态,勾勒出青绣在乡村振兴舞台上的精彩戏份、为民众生活注入活力的温暖场景,揭示了民间艺术对美好生活的滋养赋能作用。

该书对青海各民族刺绣特色的描绘,展现出民间艺术的多元魅力。譬如,撒拉绣承载着黄河文化的底蕴,其图案与色彩的配置映射出撒拉族民众对生活环境的依存和认知;金盘绣蕴含土族的文化脉络与民族情怀,独特盘绣针法是土族人民长期实践的技艺沉淀;蒙古族刺绣彰显草原生活的旷达特质,构图与色彩反映了牧民的生活本真。这些刺绣风格各异,或细腻精致,或粗犷豪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保留个性的同时,它们还相互借鉴,拓宽了青绣的艺术边界,使得民族文化借青绣融入大众生活,民众生活也因文化多元共生而更具质感,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与文化认同。

在作者看来,青绣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更是新时代高原儿女创造美好生活的有力见证。书中讲述了众多绣娘的故事,她们凭借一双巧手和对青绣的热爱,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绣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她们来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家庭背景,却都因青绣而改变了命运,实现了从传统家庭妇女到文化传承者与创业者的华丽转身,“借一条青绣之路走出村庄,走出乡镇,走出城区,走出青海,走出国门,走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青海有30多万名绣娘通过青绣获得了经济收入,改善了家庭生活,同时也在传承青绣的过程中找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表明青绣在物质与精神层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积极的改变。

老一辈传承人坚守传统,凭借精湛技艺和执着精神延续文化根脉;年轻一代积极探索创新,融入时代元素,拓展传承路径。青绣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青绣:指尖绽放幸福花》向我们展示了民间艺术在现代生活中持续焕发光彩,进而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无限可能。民间艺术绝非尘封于历史的遗迹,而是鲜活于当下、蓬勃向未来的生命之泉。

□刘学正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民间艺术赋能美好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68910

相关内容

用民间艺术赋能美好生活
市民艺术夜校开课,用文化赋能美好生活
为公共空间增添韵味(艺术赋能美好生活)
“民艺地生活”,看见民间艺术与生活日常之美
美育赋能美好生活​——渭南探索全民文化艺术普及之路
文艺赋美 品质生活 | 让艺术唤醒城市活力
设计艺术点亮美好生活(科技赋能艺术)
科技赋能艺术 设计艺术点亮美好生活
赋能文化传播 展现美好生活——人民政协网
赋能“15分钟社区生活圈”,这个街道邀艺术家与居民“共生共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