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交流|缪静:家校共育——让劳动教育成为孩子幸福生活的源泉

发布时间:2025-10-16 07:09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两者要协调,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生活技巧# #家庭教育建议# #家庭教育专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培育工匠精神,要通过劳动教育培育学生精益求精、认真严谨、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

2017 年 8 月颁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了实践育人的指向,对加强劳动实践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内容,把劳动教育落细、落小,落到育人实处。现在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差,服务意识薄弱。然而社会发展的激烈竞争对新型劳动者的道德素养、精神品质、毅力等方面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我们觉得有必要加强学生劳动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5 年,长宁区推出了“家校共育计划”,其中“劳动计划”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实施“家校劳动计划”以社会为背景,以家校生活为情境,要基于学生生活经验,拓展品德与社会、劳动技术等课堂教学内涵,与各项学科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实践,不断体验、领悟道德准则,并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和动手实践、创新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 , 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以劳育人、以习养德的育人过程中,家庭是学生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对孩子的健康身心和习惯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落实系统培训,构建家校共同体

家庭和学校是未成年人受教育最重要的两个场所,家长和学校都是教育的责任主体,应该共同承担引导孩子成长的教育责任和义务,两者是孩子成长的教育伙伴、合作共同体。

开学初,学校召开了家委会工作会议,向全体家长介绍学校劳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宣传了学校“Grit 环游记劳动王国”劳动手册,同时也提出家校共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构建了“专家引领、家校互动、共育共享”模式的家校合作共同体。1. 专家引领。学校针对教育重点难点邀请专家做专题报告,提升家庭教育观念,增强家校共育智慧和能力;2. 家校互动。学校充分运用家长沙龙、家庭教育论坛等形式开展家校互动,交流分享教育心得;3. 共育共享。运用“聚乐部”家长手册,充分发挥家校的共享、合作、共育功能。期末,学校以自荐和评选方式评选出“五星级家长”,以此促进更多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与学校合作,真正发挥共育作用。

搭建共育课堂,开设劳动微课

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来自于学校课堂,更需要家庭教育的融合,只有创建家校互动式的教育合作机制,教育才会更有成效。

我们通过家长志愿者招募,深度了解家长不同职业、技能特点。组建了家长志愿者队伍,学校结合“快乐拓展日 +”课程建设,定期为学生开设“劳动教育”微课,由家长担任教师,教会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比如:打百叶结、剥毛豆、掐豆芽、系鞋带、缝沙包、折叠衣服等,教会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

根据学生不同性别差异和个性特征,学校开设了“爸爸课堂、妈妈课堂”,为男生定制“神奇泡泡、我们一起来学设计”爸爸课堂,女生定制“欢乐珠珠、创意钉纽扣”的妈妈课堂。家长通过微课教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创意制作泡泡来美化生活,以此感受到劳动可以给生活带来无限的美好,体验劳动带来的愉悦感。

家校亲子实践,感受劳动快乐

随着家校共识的不断增加,家长主动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日趋高涨,创设多种形式的家校共育渠道已成为教育的普遍要求。顺应这种形式,学校及时拓宽共育渠道,走出校门、注重实践、培育品质。

第一,开展节庆教育,关注亲子互动。

我们基于小学生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通过节庆教育进行家校共育劳动践行。比如:三八妇女节,要求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劳动技能为妈妈分担家务,懂得感恩。采用找一找、学一学、写一写、做一做等形式开展,并通过照片展示美丽劳动瞬间,由家长给予评价。五一劳动节,开展以“劳动最美丽”为主题的亲子系列活动。让同学们通过讲述身边长辈的故事了解劳动节的由来,开展“发现劳动者之美”小小摄影展,引导学生用心、用智慧的双眼去寻找身边最美的劳动者。

第二,注重劳动实践,学会服务他人。

学校要求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会的劳动技能在家庭中开展实践,达到巩固作用。让学生在家庭实践中明理,巩固劳动技能,增进亲情,以此促进家校和谐。根据劳动项目要求,以小手牵大手形式寻找社区实践点,从服务自我入手到服务社会,在为他人服务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助人的乐趣,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增强劳动意识,培育良好品质。

第三,感受创意劳动,收获劳动乐趣。

我们在培育劳动技能的同时,关注创造性劳动的培育,学校请家长一起参与设计各项劳动教育主题活动。结合植树节开展“劳动创造美——班级最美绿色角”评选活动;举办了“亲子创意时装秀”展示活动,大手小手合作秀出了劳动成果,也秀出了智慧;在六一“创意城堡乐悠悠”游园会中,我们根据不同劳动技能,设计了毛线乐园、快乐农夫、魔法纽扣、纸艺花园、棒子国、3D脸谱城等 24 个劳动项目 10 个劳动城堡。每个劳动城堡就是一个主题、一项劳动技能,低年级以简单的劳动技能为主,高年级以创造性劳动技能为主,比如:低年级“快乐农夫”城堡里有 3 个劳动技能站点,剥毛豆、打百叶结、掐豆芽;魔法纽扣城堡里要求运用钉纽扣的方法完成各种创意作品;毛线乐园里要求会绕毛线、会用毛线做各种小玩具;高年级“3D 脸谱城”则使用 3D 高科技手段创意制作脸谱挂件、制作头箍发夹等实用小物件等。家长志愿者参与整个游园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家校合作设计了“劳动城堡通关护照”对学生参与各项劳动情况进行评价。最后,学生们评选出“最佳城堡”“最高人气城堡”和“最有创意城堡”,在生动富有童趣的游园活动中,在家长的指导下,学生们学会了劳动技能,彰显了劳动的智慧,更体验到了劳动所带来的乐趣。

学校、家庭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愿望,家校教育共同体的构建首先唤醒了家长教育责任的回归和教育行为的自觉;其次构建了家校共育由“单向”转向“共育”的育人机制;再次推动家校共育的有效对接和相互促进;最后激发了学生成长的自信和主动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探索家校共育的道路还很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只有紧密联系,形成教育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共赢,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本文作者单位系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向红分校)

(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杂志2018年11月B刊,版权所有,更多内容,请参见杂志)

网址:师者交流|缪静:家校共育——让劳动教育成为孩子幸福生活的源泉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68915

相关内容

让家成为孩子成功幸福快乐的源泉——心理咨询师谈家庭教育
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 | 让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构建让师生更有幸福感的学校教育
劳动教育的重要目的: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五育融合】劳动教育:让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师德养成】教育学院成功举办“师爱·师德·师者”之“幸福教师”圆桌论坛活动
教育资源如何“下沉开花” 福建泉州交出靓丽答卷
劳动教育亲子活动方案
“生活方式”成为教师职业观: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真正来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