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生活”青年艺术周热度攀升 共探青年创作“生长之路”
生活分享:城市青年的艺术创意工坊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城市生活观察# #城市生活热点#
活动现场。人民网记者 冯文彦摄
人民网重庆10月15日电 (记者冯文彦)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联动活动——“点亮生活”青年艺术周核心板块“青年戏剧种子计划”第二场活动在重庆施光南大剧院举行。
此前首场“播种”活动聚焦剧本创作与扎根生活的实践,本场活动则以“生长”为核心主题,特别邀请中国青年舞蹈艺术家、导演黎星与李超,围绕青年创作者的艺术积淀与突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关键议题,与川渝地区青年戏剧及舞蹈创作者、高校师生代表展开深度交流。
作为黎星、李超联合执导的代表作,民族舞剧《红楼梦》自2021年9月首演以来,不仅成为中国舞剧领域的标杆作品,更收获了大量30岁以下青年受众的喜爱,此次重庆站活动门票更是一票难求。活动现场,两位导演向百余名青年分享了《红楼梦》从创意构思到舞台呈现的艰辛历程,细数青年导演在创作中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在传统文化创新转化中的探索成果。
在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过程中,如何既传承文脉精髓又实现当代创新,如何让传统文化真正“活”在当下的表达之中?李超在活动现场给出了他的回应:关键在于“做减法”。他提出:“拒绝符号化的拼贴,以真诚而克制的方式表达,往往更能抵达本质,收获超越预期的艺术效果。”面对“表达自我”与“迎合观众”之间的抉择,李超认为创作本无定法,艺术家应回归创作的本源,“不必执迷于某一种风格,重要的是忠于内心、忠于艺术本身。”
而黎星在分享创作体会时则表示,文学经典为舞台注入了灵魂与情感的根基。他指出,青年一代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中坚力量,在创作过程中应警惕陷入“方法论”的依赖。“创作应当源自本能,如同一颗埋入心灵的种子,唯有以热爱和真诚持续浇灌,才能等来开花结果的一刻。”在被问及对青年创作者有何寄语时,他坚定地回答:“唯有坚持。”
互动环节中,川渝地区青年创作者与高校师生围绕“导演风格建立”“跨界合作挑战”“传统美学当代转化”等话题积极提问,现场氛围热烈。黎星鼓励青年文艺工作者“沉下心积累”,在不断试错中找到专属的艺术表达路径;李超则以“每个作品都是一次成长”为青年鼓劲,建议大家不必畏惧外界定义,坚信作品本身的力量。
据了解,本届中国艺术节期间,川渝两地同步开展“青少年创演周活动”:四川已举办“川渝中小学戏曲传承展演”“青年戏剧优秀剧目展演”,11月还将在成都推出“青年音乐创演活动”,面向40岁以下青年创作人征集原创音乐作品并分板块展示,为青年搭建创演成果交流平台。
在重庆举办的“点亮生活”青年艺术周,以“艺术点亮生活,城市文旅焕新体验”为主题,联动艺术院团与高校,构建青年艺术人才交流、展示、成长的综合平台。其中,“新声戏剧汇”联动演艺空间展演青年作品,激活文旅新场景;“无界新空间”汇聚顶尖院校资源,通过VR体验、机器人舞蹈等形式推动艺术与多领域融合;“种子计划”则依托名家对话、剧本孵化等环节,打造创意到落地的完整培育链条。
据悉,继本次“生长”篇章后,10月25日“种子计划”将迎来“绽放”环节,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术家濮存昕、冯远征、闫锐、常疆将同台对谈,探讨“从技艺到精神的表演传承”;收官阶段的“传播”篇章,将通过“渝本计划”的剧本演读与孵化签约,助力优秀文本真正走向舞台。
网址:“点亮生活”青年艺术周热度攀升 共探青年创作“生长之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70861
相关内容
“点亮生活”青年艺术周启幕 川渝青年戏剧工作者与名家共探戏剧“破土”之道助力少年成长,点亮青春之路,“青春之光成长计划”火热进行
美育之光,照亮青少年成长之路
探索艺术的真实与热情:青年艺术家王雪曈的创作之旅
大兴区文化馆青少年美育课程创新升级:“周周开新课”点亮暑期生活
从“青春脉息”看新时代语境下青年艺术创作的语言探索
九江“青年夜校”开班,点亮青年文化生活新篇章
郁南青年夜校|让艺术点亮生活,青年夜校举办肌理画DIY活动
青年夜校 点亮星城Young生活
青年夜校:点亮毕节夜生活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