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守门、AI垃圾分类、24小时自助服务……九亭镇这样建设智慧城市

发布时间:2025-10-18 01:50

智慧城市的公共服务,如政务大厅数字化,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智慧城市#

在“人民城市”理念的浸润下,九亭镇以科技创新为针线,将智慧化治理的经纬细细织入社区生活的每一处角落。从平安守护到民生服务,从环境管理到绿色风尚,科技的力量正悄然改变着这座城镇的治理底色,让便捷、安全与可持续成为居民触手可及的日常。

公共安全

技防赋能,织密社区“防护网”

走进中心路小区,人脸识别系统“滴”声响起,小区门禁应声而开。“不用掏钥匙,连手机都不用带,特别适合我这种‘健忘族’。”居民陈先生笑着说。这些于2024年9月新生的“数字守门人”正全天候地守护着居民的生活。另外,智能安防系统的人脸卡口通过提供人像比对、异常发现等多种分析手段,为公安各部门的信息检索、案件侦查等提供有利的信息。目前,九亭镇公共视频万人覆盖率已提升至282.35个/万人的高水平,显著提升了社区安全防控能力,技防建设成效斐然。

公共视频网络如同社区的“数字眼睛”,全天候凝视着楼宇间的每个角落。公共视频将画面实时回传至镇级平台,同时数据进一步汇聚至区级中枢,实现跨层级、跨区域的信息共享与协同管理,并形成“社区-镇-区”三级联防的快速响应机制。

民生服务

24小时“不打烊”,办事从“跑腿”变“动指”

在颐景园居委会,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中窗工作人员小龚正通过自助服务机的视频功能,远程指导张奶奶办理医保报销。这台“全能机器”已成社区“明星”——社保查询、敬老卡申领、居住证签注等多项业务均可通过远程帮办完成。“老年人学两次就会用,比起跑这跑那的这要省心得多。”张奶奶笑着说道。

而对于忙碌的上班族,24小时自助服务区成了“救星”。深夜,刚加班的李先生想换新医保本,短短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一本崭新的医保本便从机器口中“吐”了出来。“以前请假办事总怕耽误工作,现在随时能办,这才是真正的便民。”社区工作人员透露,自助服务区启用后,居民办事流程更加灵活,窗口服务压力也得到有效缓解。

垃圾分类

AI督导+静音改造,环保也能“很优雅”

富顿苑的垃圾房前,居民刘女士轻踩电动踏板,投口静音开启,她将分好类的垃圾投入对应桶内,全程未沾一丝污渍。“以前怕脏怕吵,现在像‘无接触’取快递一样干净。”这一变化源于九亭镇“垃圾分类精品小区”改造工程,现如今已成功打造了富顿苑、文浦苑等16个生活垃圾分类精品小区。

走进垃圾房,太阳能照明灯自动亮起,喷淋系统喷洒出除臭剂,墙角的绿植生机盎然。AI摄像头正“紧盯”投放区,一旦发现混投,立刻发出语音提醒。“上次我把酸奶盒扔进湿垃圾桶,机器马上提醒‘请投入干垃圾’,现在垃圾分类越来越准。”居民周先生坦言,科技督导让环保习惯深入人心。

改造不仅关乎功能,更传递理念。在“沪尚回收”服务点中不仅可以看到利用再生材料搭建的桌椅,还设有展示废旧物资再利用的手工艺品展示架,吸引孩子们驻足。服务点负责人介绍,服务点还贴心设置了便民药箱和休息区,处处彰显绿色低碳理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供稿:九亭镇分中心

原标题:《数字守门、AI垃圾分类、24小时自助服务……九亭镇这样建设智慧城市》

网址:数字守门、AI垃圾分类、24小时自助服务……九亭镇这样建设智慧城市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73546

相关内容

垃圾分类有多智能?来看九亭镇的做法→
垃圾分类有多智能?来看九亭镇的做法
亮相央视!张家港垃圾分类装上“智慧脑”
鼓楼:数字赋能垃圾分类 积分兑出文明风尚
AI赋能精准治理 厦门垃圾分类更智慧
市域动态 | 张家港生活垃圾分类智能收集设施亮相央视
“数字化”助力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
24小时守在垃圾桶前
生活垃圾分类中转站数字化智能系统(服务)建设方案.docx
浅析为何很多城市小区都在使用智能垃圾分类亭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