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三者有何差异呢?

发布时间:2025-10-18 11:47

抑郁心理辅导建议17:定期进行心理咨询,跟踪治疗效果。 #生活知识# #心理建议# #抑郁心理辅导#

小美刚上小学几天,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去厕所,这一两天闹着不去学校,经过爸妈一直追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在学校每次上厕所都要排队,而老师规定上课铃响完后就要坐在教室里,小美非常害怕来不及进教室而被处罚,因此尽量不去上厕所,也渐渐开始对去学校感到焦虑。

小刚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面对要上大学这件一定要做的事充满不确定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念什么?说专长也没有特别强的,说兴趣好象有好几项;要和大家一样报名竞争最好的学校?还是留在自己家乡,虽然有希望考上,但总不是最好的学校!

以上两种问题看似是两个不同年龄的孩子所面对的不同问题,但其中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面对着困扰,他们的内心不安和外在行为上的表现,例如不去上学、上课失神、不专心等都表示他们需要协助。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因身体、心理及外在环境变化而引发的新的问题,或是因此必须学习新的知识或技能。也就是说,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他人的协助是一件必然的事,一个人有问题产生不表示他们是一个有问题的人。

而心理健康工作者,不论是辅导人员、咨询人员或是心理治疗人员均是一位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来协助他人,以增进其生活质量的助人者(helper)。助人者可以从事的工作内涵是非常多样性的,甚至工作目标也可能不同,但每种工作其根本的目的仍是相同的,那就是让个人生活的更好一些。

辅导、咨询心理治疗都是心理助人工作,三者有何差异呢?根据吴武典之观点,将三者以图1及图2表示其特性。本文重点讨论辅导的特性。

由图1各圈的大小及包函关系可知,辅导工作的内涵与对象较宽广,而咨询与治疗是其中的一部份,治疗更是指服务其中特定的一小部分人。

由图2可知,三者在服务对象及各方面有其重叠部分,但也有其特殊性。三者在各向度上的差异,与其说是本质上的差异,不如说是一种程度上的差异。

例如在服务对象上,辅导较偏向服务一般常态的人,而心理治疗较偏向服务有异常行为的人; 辅导的功能较偏向预防性,而治疗则偏重矫治; 在提供的服务内容上,辅导更多地以一般信息的提供为主,而治疗则较倾向依个别差异性提供个人情感及认知各方面的讨论; 在服务方式上,辅导常以有结构或大团体或书面方式提供服务,例如运用上课、演讲、书本等,由服务者(老师、辅导员)针对一般均可适用的心理健康原理和原则提出说明与建议,而咨询及心理治疗则要因人因时因地等个别状况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 以时间言,个人因发展的变化,每一成长阶段其实都在接受各种辅导,接受新的讯息、学习新的技能以应对新的挑战,但只有在特定时间或有困难需要专业心理人员协助时,才会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有些咨询或治疗为期很短,例如只有6至10次晤谈,有些咨询或治疗则较长期,会持续几个月或几年。

根据上述的说明可知,辅导的目的主要着重发展性、预防及教育性;重视信息的提供;强调认知与环境因素的改变;较重视未来;常以学校、社会教育机构为主要服务场所,受辅导者的个人投入及暴露程度低。

由于目前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认为在促进此目的的达成上重要的是预防,且需注意到不同的人或不同的需要等层面,因此将心理健康工作分成初级预防、二级预防及三级预防三层次,各层面有不同的目的与服务的不同对象,及运用不同的工作方式。

初级预防的目的在于对所有的人给予各种与生活和发展有关议题的事前教育,以预防其产生不适应情形;二级预防的目的在于对已有适应困难者给予协助,以预防问题严重化;三级预防在于协助有生活困难者回到原有环境中时,能适应社会生活,以预防复发。基于此种预防的观点,目前较少去讨论或区辨个人所做的工作是辅导、或咨询、或治疗,而是重视助人者须清楚自己服务对象的需要、及需要采用何方式达成此需要。

由于孩子自6岁开始即正式接受学校教育一直至18岁,甚至至24岁左右,有非常长的一段成长岁月均在学校中受教育,因此辅导一词,目前多半是指学校中教育人员对学生的一种协助、一种人群服务(humanservices)。

学校辅导工作在美国也历经了多次的调整,Baker(1992)综合多种论述,认为学校辅导工作应从发展的角度提供辅导服务,以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与生活调适。Keys等人(1998)认为学校辅导工作应将焦点放在如何增进个人有效的生活技能,应提供多元的、系统的服务以助学生获得最佳的支持,例如包括提供课程与信息、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测验、教师或家长咨询、教师在职进修、学生资料记录、转介、及辅导评估与研究等,其中又包括结合学校、家庭与社区等各单位协同工作。

目前学校对学生提供的整体协助工作(或称之为辅导工作)内容可从初级预防至三级预防工作来描述,而这些工作内容并非只靠专任辅导人员推动与负责,而是需要全体教师(含行政人员)一起参与。以下是台湾进行的学校辅导三级工作的主要内容:

初级预防

以一般学生(也含适应困难者)为对象,提供讯息或适当的环境以增进个人健康。

主要工作目标:预防;

主要工作内容:

(1)建立有益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学校环境;

(2)举办全校性身心保健活动(如课程、演讲、或举行各种有关心理健康主题的活动比赛,如作文比赛、话剧比赛);

(3)对老师、行政人员提供咨询与协助;

主要参与人员:全体教师、职工。

二级预防

针对濒临偏差行为及适应困难的学生进行咨询,提供危机调适与早期改变。

主要工作目标:介入及改变;

主要工作内容: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小团体辅导;

主要参与人员:相关老师、辅导人员(包括学校辅导教师或咨询人员)。

三级预防

针对偏差行为及严重适应困难学生进行专业之矫治咨询及身心康复,以提高学生对环境的再适应。

主要工作目标:复原;

主要工作内容:进行个别咨询、转介、追踪、个案管理等;

主要参与人员:相关老师、辅导人员(包括学校辅导教师或咨询人员)、社区相关资源单位。

上述说明中的相关老师包含:班导师(主要负责班级经营与管理、学生请假、与家长沟通等工作,也同时担任该班一门课程,如数学或英文等的教师)、任课教师、或有关的行政人员。

辅导人员包含:学校内的辅导老师(负责每班每周一节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负责各种心理测验的实施、个别或团体咨询、及各种有关活动的举行)、心理咨询师等(在台湾只有大学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只负责心理咨询工作;且只有少数中学聘请不用开设课程的辅导教师)。

学校辅导服务是一整合性工作,为达成上述工作目标,各单位须设立一工作委员会(或咨询顾问团),依学校、家庭及所在当地社区的需要制定辅导工作目标及计划,并制定各参与人员在各级预防工作的工作内容,其中当然包括各单位间的联络网络及分工合作方式。

回到文章开始的两位主角,在学校辅导工作架构中:

小美需要辅导老师的个别协助,且视需要决定是否须联系社区中其它单位的协助以作转介; 其导师也须在班级中作班级辅导,协助同学适应新的团体生活及学习如何彼此合作; 针对家长也视情形由导师或辅导老师进行协助,以在家中为家长提供必要的帮助。 另外也可由总务及学生事务人员针对学生厕所设置的问题提出讨论,以期解决学生使用上的问题。 针对小刚的状况,辅导老师可对所有该年级学生进行有关生涯发展的课程、或升学信息的讲座、或实施有关生涯的心理测验,以帮助学生面对升学与就业的准备; 也可以进行个别或小团体辅导活动。 各科老师或导师也可以在各课程中加入与生涯(升学与就业)有关的个人经验分享或各种讯息的说明等。 当然不只孩子关心此一议题,父母往往比孩子更关心此一议题,因此针对父母可提供其了解目前的升学与就业现况,帮助其了解自己孩子的能力、兴趣等特征也是一项重要的辅导工作项目。

辅导(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是一整合性工作,其不只是较被动地等待需要者来接受协助(如接受咨询或治疗),更重要的工作精神是在预防问题的发生,或是为所有的人提供在面对各种环境变化时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技能,提升相关能力与态度;更进一步地说,辅导工作是一欲促进大众心理健康、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工作。而此项工作的推行,不只是,也不可能只由心理专业相关人员负责,更有赖于主管领导人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与所有人员的合力才能完成此项任务。

-END-

(《转载声明》:本号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本号部分推送文章、图片可能未能事先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网址: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三者有何差异呢?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74504

相关内容

心理咨询,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pptx
心理咨询是什么意思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心理咨询服务的小常识有哪些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什么关系
心理咨询之心理疏导疗法
认识团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
中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咨询与教学:焦点治疗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在中学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心理咨询与辅导技巧研究.pptx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一般的生活咨询有什么不同
「心理辅导教育咨询」心理辅导教育咨询公司黄页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