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书页间的摩擦声,像是在低语,讲述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轻松幽默的生活方式# #读书笑话#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小说。女主叫杨昭,沈阳人,是一名文物修复师,性格冷漠内敛,家境优渥。男主叫陈铭生,青海人,是一名卧底缉毒警察,在一次抓捕行动中失去一条腿,隐姓埋名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无论是籍贯还是职业,看起来完全不会产生交集的样子。故事开始于一个滂沱的雨夜,没有惊心动魄,没有跌宕起伏,一切都是如此真实,让人觉得,这个故事似乎真的发生过。
“杨小姐,……““叫我杨昭。“相识之初,杨昭一直在纠正陈铭生的称呼。他们从认识到最后,一直不曾用什么其他的昵称来称呼对方。简单、直接,就像他们之间的感情。
陈铭生对自己的缺失很在意,他忍着不适佩戴假肢出门,只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完整一些。杨昭不在意他的缺失,不在意那些探寻的目光。他是个少了一条腿的有些老土的男人,可能出自于古董修复师的职业敏感,反而能够欣赏缺失的美,更因为他的缺失而心动。
杨昭是一个很有规则的人,上车必须系安全带,陈铭生执行任务期间不能给他打电话就绝不会打。因为她总是冷漠而淡定的,所以当她突然将手机扔进河里,让薛淼发现了她的心事。最令人绝望的就是无望的等待了吧。我也曾因为等电话等短信而关机,仿佛收不到信息只是因为我关了机;也讨厌自己不时地要看手机无法专注的样子,痛恨每一条失望的消息,似乎关了机也就关掉了这股无可奈何的烦躁,关掉了不想承认的隐形期待。因此很能理解她当时的心情。
看到最后一章悲伤难以抑制,可是章节名却是“偶然·圆满·不为人知”。圆满?天人永隔,追随而去,算得上是圆满吗。想起《有翡》中谢允说,“阿翡,倘若一个人为了活得长一点而加重自己的痛苦,那多活的几天也不过是这辈子多出来的额外痛苦而已,有什么意义吗?”。如果杨昭没有闯进陈铭生的生活,他大概也就那样过了,说不上痛苦,只是麻木和孤独地生活。如果杨昭没有遇见陈铭生,或许她会跟薛淼在一起,但不是因为心动,而是因为看起来般配。他们的偶然相遇,让彼此的生命圆满了。
从前,陈铭生一直为别人而活,不管是名字还是职业,都是母亲的安排,似乎一生都要努力活成那个从未见过的父亲的样子。只有在杨昭面前,他才是他自己,可以彻底地做自己。杨昭用她的自我,将陈铭生从幽暗安静的角落里拉了出来,照亮了他,温暖了他,拯救了他。
弥留之际,最爱的人就在眼前,你会如何告别?
他望着她笑,"杨昭……"他轻声说,"谢谢你。"如此平淡,就像普通的一天。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不是“我爱你”,而是“谢谢你”。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谢谢你让我感受到被保佑的感觉,谢谢你爱我。
桐华在《散落星河的记忆》中提到,“每个人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死亡,是他的心脏停止跳动时。肉身死去,这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第二次死亡,是他的葬礼。亲朋好友都来正式道别,宣告一个人已经离开这个世界,这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死亡。第三次死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死亡时,时光将他活过的痕迹完全抹去,那他就彻底消失,真正死了。“第三次死亡的概念与《寻梦环游记》中的亡灵节不谋而合。
“杨昭觉得,一切都是偶然的。我偶然回忆,偶然思念,偶然觉得,舍不得你。”作者的笔触看似轻描淡写,却经常给人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我努力尝试过新的生活,但是失败了。所以,陈铭生,我来找你了。
后记说,这不是令人绝望的悲剧,可我还是觉得难过。如果陈铭生没有死,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他们会幸福吗,我不敢想。但如是他们,我愿意相信,爱可以战胜一切。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这大概就是隧道尽头的光。爱杨昭的坚定、纯粹、一往无前,爱陈铭生的坚韧、善良、赤子之心。“想成为一个像他们那样坚定的人。
其实,去年第一次看完小说之后写过一篇读后感,现在再看觉得很奇怪,结构破碎不说,小说中经常重复出现的台词还计数了,这又不是做语文的阅读理解,感觉太傻了,也没有意思。每次看到某瓣上大佬们的书评影评,佩服得五体投地。受限于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也写不出来什么像样的读后感,只能用心去阅读去感受,做好读书笔记。
抛开爱情不谈,我不知道现实生活中,对于卧底任务完成后的缉毒警察是如何提供生活保障的。陈铭生的状态,生活窘迫却安于现状,很令人心疼。后来他复出,想把毒贩子的钱留下来给杨昭买戒指,不想她放弃很多本该享受的东西,或许这是不被允许的灰色地带,但我反而觉得好过很多,就应该这样啊,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他的后半辈子最起码应该衣食无忧。
小说地点
杨昭和陈铭生一生中最重要的画面:
我很想你,尤其是在黎明和深夜。我在想你的时候,会画一幅画。那是我在梦里无数次看到的景象,我每一次想你,都会在脑海中浮现那个画面。那幅画通篇都是冷色调,画的是一个夜晚,视角像是在一间屋子里,阴暗的屋子,青蓝色和紫色的调子,浓郁得近乎于黑。在屋子里有一扇窗,窗子位于画面的边缘,开了半扇,能看见外面同样青黑冰冷的天。远方似乎还有什么,画面没有表现出来,而是模糊的一片。在画面的角落里,有一处隐约的白色。陈铭生很明确,自己并不信佛。可现在,他又有些疑惑了。因为当那个女人在菩萨面前为他祈福的时候,他分明有一种被保佑的感觉。那种感觉让他禁不住眼酸。于是这成为了陈铭生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画面。这幅画面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株野草、每一块砖瓦,都成了他宝贵的记忆。最后,附上Twentine在后记中的话:
很多人说,我写的在这个故事太压抑。
但是我一直觉得这并不算悲剧,真正的悲剧是让人绝望的,让人无法呼吸的,就像一个漆黑空荡的山洞,可这个故事不是。
它是条隧道,过程黑暗,但尽头有光。
最后一句话,送给有缘读到故事的你——如果可以,请看清自己,然后坚定起来吧。
图片作者:Aaron I
网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74695
相关内容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小说剧情介绍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年度人气作者Twentine经典之作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最好的陈铭生,被铭记的“无名”者
莫言:“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一本书就是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拼成了人生
一个寝室里四个人不得不说的故事
陈赫爆改沉赫!5个你不知道的幕后故事
娱乐圈那些鲜为人知的八卦故事,竟如此精彩!
8个小故事,不同角度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