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健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就社会关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相关专家超详细的解读来了。
食品标签有哪些信息?
食品标签指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可向消费者传递食品信息,是食品的“身份证”。
食品强制标示的信息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营养成分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致敏物质提示等。
如何看得清食品标签?
有些食品标签因为字体小,一些消费者在阅读时,出现“看不清”“找不到”等问题。
新标准鼓励生产厂家使用食品数字标签二维码,通过扫描数字标签二维码,实现页面放大、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功能,可有效解决食品标签字体小、看不清的问题,大大提升了消费者获取食品信息的体验感与便利性,也为食品生产企业与消费者开展良性互动,丰富食品标签展示内容提供了空间。
国家卫健委在2023年启动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试点工作,目前已有超过400款预包装食品应用了数字标签。
如何读懂食品名称?
通过真实属性名称,消费者可以明晰食品的本质和类别,还可以对相似的食品进行区分。
例如巧克力,是以可可制品和(或)白砂糖为主要原料,而代可可脂巧克力则是以白砂糖、代可可脂等为主要原料,二者主要原料存在差别;
又如“发酵乳”,配料表中只可能含有乳和菌种;如果在“发酵乳”中加入了糖、果蔬、谷物、食品添加剂等其他配料,就需要以“风味发酵乳”来命名。即便是风味发酵乳,乳含量依然会大于80%。对于乳含量不足80%的产品,只能以“含乳饮料”来命名。
配料表怎么看?
加工制作食品时加入并且存在于终产品中的所有配料,都会在配料表中按照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明示,包括食品添加剂。加入量小于2%的配料可在配料表的最后以任意顺序标示。
致敏物质提示怎么看?
食物过敏不仅影响过敏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预防食物过敏的核心在于阻断过敏者与食品中致敏物质的接触,而食品标签在全球食物过敏风险管理中被视为最有效的工具。
新国标规定,我国食品标签将要求强制标示致敏物质信息。当预包装食品使用含麸质的谷物、甲壳纲类、鱼类、蛋类、花生、大豆、乳、坚果八大类食品及其制品作为食品配料时,需要在配料表中以加粗、下划线等强调方式,或在配料表下方通过致敏物质提示语,提示食品中含有的致敏物质。
保质期和消费保存期怎么看?
保质期是消费者购买食物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新标准主要做了如下调整:
1、明确标示“保质期到期日”,国产或进口食品均要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清晰标示,消费者不再需要通过计算确定食品何时过期。
2、鼓励食品企业自愿标示“消费保存期”作为建议的食品最后食用日期,供消费者参考。这是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防止浪费,也是与国际接轨的。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定要按照标签标示的贮存条件存放食品,不恰当的贮存会缩短食品保质期,影响食品安全和质量。
营养标签怎么看?
修订后的标准规定,营养标签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营养成分作用声称以及其他补充信息。
营养成分表非常重要,往往有三列数据:第一列数据说明的是这个食品里面主要含有的营养素的种类;第二列数据,反映的是每100克/100毫升食品或每份食品里各种营养素的含量。第三列数据,反映的是食品中的营养素与人体每天需要量的比值。
根据最新修订的标准,必须标示能量、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糖和钠。其他营养素如维生素,以及钙、铁等矿物质,企业可自愿标识。
不同人群如何利用营养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食品营养标签可以帮助人们有依据地正确选择食品。不同人群的营养素需求有所不同,因此每个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同,例如:
1、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可以适当选择能量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品;
2、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标示“低钠”、“低盐”的食物;
3、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查看食品的糖含量;
4、对于超重肥胖人群或者需要控制体重的人群,则需要控制能量的摄入。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具有治疗效果吗?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是专为处于特殊医学状况下的婴儿设计的食品,以满足其因疾病或特殊生理状况下的特殊营养需求。
需要明确的是,这类食品并不具备针对某种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而是作为营养补充或替代方案。
专家强调,尽管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并不具备直接的治疗疾病的效果,但在营养成分的含量和类别上均与普通食品存在显著差异,一定要严格遵循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
“零添加”“不添加”真的更健康吗?
当前,很多预包装食品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不喜欢食品添加剂的心理,采用“不添加”“零添加”等声称吸引消费者购买。
专家强调,“不添加”只是对于生产过程的描述,与食品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
例如,某款“果汁饮料”的标签上写了“不添加蔗糖”,但其实蔗糖只是“糖”的一种,同时果汁中本身含有大量糖分,因此这类产品所声称的“不添加蔗糖”绝不等于产品中不含有糖,容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新标准实施后,食品标签不允许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特别强调,只需真实标示配料表。消费者正确阅读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食品标签信息才是关键。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金振娅)
原标题:《不允许使用“不添加”“零添加”,新国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