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设计师改造二手衣走T台,年处理18.5万吨进口旧衣
处理旧衣物改造:将T恤改造成抹布或手提包。 #生活知识# #生活妙招# #方法#
在相机前来回穿梭的安东尼·恩乔罗格(Antony Njoroge),正被连珠炮般的问题包围着:“这个该怎么摆?应该放在哪里?这边的光线更好!托尼,等一下!”这位电影制作人正与他的联合制片人萨莉·恩戈伊里(Sally Ng'oiri)一起,为一场前所未有的活动做着最后的准备。当他们五月初刚刚构思这个点子时,谁也未曾想过它竟能梦想成真:在东非规模最大的二手服装市场——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吉孔巴(Gikomba)市场——举办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时装秀。
“我发誓再也不干这种事了。”恩乔罗格咧嘴笑道,言语中却难掩兴奋。
这场在喧嚣市场中诞生的时装秀,将作为他们制作的纪录片《废土》(Wasteland)的核心素材。这部影片深入探讨了肯尼亚大规模进口二手服装(在斯瓦希里语中被称为“mitumba”)的复杂现象,并重点呈现了当地的造型师与设计师们,如何以惊人的创造力,赋予这些被遗弃的旧衣以全新的生命与价值。
“这个创意的最初来源,是我作为一个普通市民的切身经历——我目睹着自己生活的社区日益脏乱,常常看到内罗毕河被成堆的废弃衣物和塑料垃圾堵塞得水泄不通。”恩戈伊里解释道,“我们之所以选择在吉孔巴市场来讲述这个故事,不仅因为这里是绝大多数二手衣物的最终集散地,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向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展示,处理这些‘废品’,其实存在着截然不同的方式。”
据统计,肯尼亚每年进口超过185000吨的二手服装,然而其中高达40%的衣物因其质量低劣而无法穿着,它们的最终归宿并非消费者的衣橱,而是垃圾场。《废土》的预告片开篇便一针见血地揭示了这一真相:这是一座“伪装成慈善的废弃物山”。该片预计将于今年六月在内罗毕的法语联盟举行首映。
影片追踪了年轻企业家卢卡·瓦卡林迪(Luka Mwakalingiri)的创业历程。她在吉孔巴经营着一家二手商店,从最初的旧衣回收者,一步步转型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她坚信,赋予旧衣新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我想向人们证明,这些所谓的‘二手货’并非劣质品。我们既无法,也无意去彻底消除旧衣回收这一庞大的产业,因此,我们选择用改造和重塑的方式来应对它。”
然而,瓦卡林迪也清醒地指出,这个项目的终极目标,是唤起社会对制定相关监管法规的紧迫性认识。“当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一堆垃圾般的衣物捐赠给慈善机构时,你实际上是在摧毁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如果我收到的五件衣服里,只有两件是可用的,其余的都必须被丢弃,那么我们就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机制,来有效管控进口商品的质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恩乔罗格与恩戈伊里决定,将这场时装秀直接办在市场的中心地带。他们邀请了来自法国大使馆的罗曼·博耶(Romain Boyer)、法语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肯尼亚国家环境管理局等机构的代表亲临现场,让他们亲眼见证问题的严重性。“我们要促使他们立刻采取行动,推动相关法规的制定。”恩戈伊里语气坚定地强调。
但恩戈伊里深知,这场变革的影响力绝不能仅限于监管机构。“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许多在这里工作的人竟然不知道这些服装是可以被回收再造的。他们告诉我,有时候,他们整批购入的旧衣中,高达80%都无法售出,最终只能血本无归地将它们丢弃。通过‘废土’这个项目,我们希望向他们展示,通过创意进行改造,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这场秀的创意总监兼造型师大卫·基马尼(David Kimani),正供职于瓦卡林迪的店铺“卢卡林迪”(Lukalindi)——这里既是秀场的后台,也是一个为影视和音乐行业提供专业服务的本土时尚设计师基地。他指出,当人们的创意被激发时,旧衣改造所能产生的价值将呈指数级增长。
“过去我买衣服时,朋友们都夸我穿得时髦。你看到了吗?我从为自己搭配开始,接着帮朋友们做造型,如今,我更是在为艺人和模特们服务。我们正在做的,就是将人人眼中的废弃物,转化为T台上的时尚。”基马尼总结道。
作者:迪亚戈·门希巴尔·雷涅斯(Diego Menjibar Renes),发自内罗毕
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网址:肯尼亚设计师改造二手衣走T台,年处理18.5万吨进口旧衣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77707
相关内容
二手旧衣服原来也很有市场 – 昕辰服装批发网我国生活端废纺年产800万吨 旧衣回收超6成供出口
《旧衣改造》教学设计
旧衣改造DIY计划书.pptx
一年丢掉2600万吨!中国二手衣服去了哪里?遭到非洲人“抢购”
旧衣新生 “再造衣银行”创始人设计师张娜
中国二手服装流入非洲,加纳日产600万件废衣,背后有何隐忧?
肯尼亚旅游攻略 肯尼亚旅游小贴士
年弃2600万吨 旧衣“垃圾”怎么办?——旧衣回收调查
《废旧衣物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