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报纸带来一座城的温暖

发布时间:2025-10-21 10:22

简单的一句问候带来的温暖 #生活乐趣# #生活点滴# #日常生活点滴感悟#

关注

昨日,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举办的2025天津融媒体粉丝节活动在水西公园盛大启幕。

17:00,《今晚报》《中老年时报》携手在粉丝节主舞台亮相。开场前,“津门178模特艺术团”在台下准备时,就有观众举起手机对准这些模特队员拍摄。随后模特队员陆续走上舞台,带来了创新节目“纸韵锋尚”,这种将纸艺文化与时尚走秀完美融合的创新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成熟之美,更传递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图片图片

随后,《今晚报》的副刊团队,带领天津收藏家协会集报专委会的会员一起上台,集报爱好者带着自己多年珍藏的集报册向大家展示,其中李建华会长带来了一份1984年7月1日的报纸,是《今晚报》创刊时第一次登载的连载小说《燕子李三》,显得弥足珍贵,更是将观众的思绪拉回到几十年前,让大家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一支由中老年音乐爱好者组成的红歌乐队,以弘扬正能量为己任,用歌声传承经典,用热情点亮舞台,为现场观众带来经典歌曲《我爱你中国》,将现场气氛瞬间点燃。

来自西青区中北镇的“天籁之音”鼓舞艺术团,通过非洲鼓表演的形式,将原始律动与中国传统喜庆元素完美融合,演绎出了中国北方经典喜庆民歌《张灯结彩》。其中一名两岁男孩略显稚嫩的表演,更是让舞台上多了一丝童趣。

今明两天,精彩继续。

■ 2025年10月18日(星期六)

10:00—12:00 “‘眼’绎健康·‘阅’享生活”眼健康咨询服务活动

14:00—16:00 微摄影课堂2场(每小时1场)

14:00—15:00 “老杨说房”直播活动

10:00—17:00 沉浸式拍照打卡、《今晚报》订报送好礼活动、文惠卡推介会、楼盘推介会

■ 2025年10月19日(星期日)

10:00—12:00 “‘眼’绎健康·‘阅’享生活”眼健康咨询服务活动

14:00—17:00 天津惠民演出分享会

10:00—17:00 沉浸式拍照打卡、《今晚报》订报送好礼活动、楼盘推介会

粉丝节里的“报纸情缘”

打卡读报纸 今天“上头条”

《今晚报》展位旁,“今天,我是头条!”的打卡立牌前格外热闹。头发花白的刘奶奶被老姐妹拉进镂空框:“可得把咱这精神劲儿拍出来,也当回‘报纸明星’!”旁边有人举着手机帮忙拍照,快门声落,两人对着屏幕里的合照直乐,“回头洗出来,跟家里的报纸放一块儿,多有纪念意义!”

图片

不远处,一对年轻夫妻刚拍完打卡照,就举着新领的报纸跟父母视频:“妈,我们在粉丝节订了明年的报,回头把戏票给您送去。”视频里传来妈妈的笑声:“好啊,你们就是我读着《今晚报》哄大的,这下算是把报纸情缘续上了!”这话让周围等着打卡的市民跟着感慨,有读者说:“是啊,报纸里藏着咱天津人的烟火气呢。”

《今晚报》展位前,几位老伙计凑得紧紧的。赵大爷举着报纸慢慢翻看,指着某篇文章跟身旁人说:“你看这上面写的内容,都是咱身边的事儿,读着也不觉得生分。”旁边的孙大爷跟着点头:“我爱读副刊,不管是故事还是小知识,都合咱的胃口,比瞎刷手机强多了。”有人掏出笔,在喜欢的段落旁轻轻画圈:“做个记号,下次翻的时候还能接着看,多方便。”

展位旁,有人互相看着打卡照片,有人约着“明天还来这儿碰头儿”,还有人捧着报纸慢慢翻看,舍不得挪步。这一纸《今晚报》,把粉丝节的热闹,变成了老少都爱的踏实时光。

《今晚报》推出多重暖心福利

订报送戏票 现场为您免费测视力

水西公园的粉丝节现场,《今晚报》展位前的订报队伍从早到晚几乎没断过,市民们举着宣传单、凑着身子问,眼里满是期待,“订报送戏票”成了现场最热闹的话题。

“同志,今天订报还能领戏票吗?”74岁的王阿姨挤到前排,手里攥着叠得整齐的旧报纸,声音透着急切。工作人员点头说:“新订、续订都有,订报就赠送两张戏票,每张价值460元。”她立刻掏出手机付了费说:“我家读《今晚报》快二十年了,以前我婆婆在世的时候就订报,就爱翻副刊解闷儿,现在有戏票正好去看,省得在家总看手机!”队伍里的老邻居也跟着搭话,张叔叔翻着报纸跟旁边人唠:“我就爱读报,每天早上翻一翻,啥新鲜事儿都知道,有戏票更是划算!”订完报的王阿姨攥着戏票,还在跟工作人员确认使用时间。

直到傍晚,还有市民匆匆赶来:“听说订《今晚报》送戏票,我特意过来的,还能订吗?”这场订报热,藏着老读者对纸媒的偏爱,也让戏票福利变成一条暖心纽带,把粉丝节的热闹变成大家心里踏实的“读报盼头”。

在《今晚报》《中老年时报》展位,天津大学爱尔眼科医院经验丰富的医生亲临现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讲解白内障、青光眼、干眼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常见老年眼病的成因、症状、自测方法及科学防治手段。不少老年读者现场测起了视力,一名70岁的大娘测出了双眼1.5的视力,“您这视力太棒了,比好多年轻人都强。”爱尔眼科工作人员笑着说。随后,还有一些老年读者就自己关心的眼部问题向医生进行一对一咨询,医生都耐心给予个性化的护眼指导,现场还为广大市民发放了眼健康护眼手册。

展位人气爆棚 订报队伍排长龙

处处透着天津人的实在劲儿

《今晚报》展位前一沓沓报纸,聚起了火爆的人气。不少读者凑在打卡立牌前,你帮我拍、我帮你照,就想当一次“报纸上的明星”;订报的队伍排得老长,大伙儿嘴里念叨着“订报给的戏票啥时候能领”;展位边更热闹,泛黄的旧报纸、一本本厚墩墩的集报册一摆开,立马围满了人——有听老兵讲故事的,有看集报大爷攒了好几年的“宝贝”的。不管是年轻人帮爸妈续订报纸,还是老街坊凑一块儿唠读报的乐子,在天津融媒体粉丝节上,《今晚报》这儿全是咱天津人过日子的实在劲儿,还有对报纸的那份念想。

图片图片

79岁老兵齐德祥

带来特殊的“回忆信物”

《今晚报》展位前,79岁的齐德祥老人精神头十足,从随身的布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几份报纸,指尖碰到纸页时动作格外轻——报纸边缘已微微泛黄,展开看是一份2018年的报纸,其中的一条标题格外醒目——《老兵齐德祥:和田人救了我》。“这几个字,我得记一辈子。” 老人指着标题,语气里满是感慨。

图片

这时,老人特意把报纸往展位上挪了挪,慢慢地说起报纸背后的故事,不少逛展的人被吸引过来,目光落在泛黄的报纸上……

作为曾在和田负过伤的老兵,齐德祥与《今晚报》的结缘,就始于这篇报道背后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在和田执行任务时意外负伤,是当地的医生和老乡轮流照顾,才把我救回来。”这份救命恩情成了他心底的牵挂,几十年来总想着再回和田看看,却一直没找到机会。后来,《今晚报》专门组织了老兵重访故地的活动,齐德祥看到报社发布的征集消息后立刻报了名,不仅顺利踏上了重返和田的旅程,《今晚报》还刊登了文章,记录下他与和田的渊源。“见报那天,我特意多买了几份报纸,寄给当年在和田的老战友,大家都跟着我一起激动。”

“我跟《今晚报》的感情,可不只靠这几张报纸撑着。”老人翻着2018年的报纸,突然指着其中一版的角落笑了,“以前我总给报社提意见,小到标题排版,大到民生报道的角度,没想到好几次都被采纳了,还收到过报社的表彰证书,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光荣。”

从《今晚报》创刊开始,齐德祥就没落下过一期,每天清晨取报、午后读报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遇到关乎民生的政策解读、天津本地的新鲜事,还会剪下来跟老邻居分享。“现在家里有智能手机,可我就爱闻这报纸的墨香,这份感情,可不是简单‘看新闻’能概括的。”齐德祥说。

87岁的张万田 76岁的高建祁

集报人携“时光宝册”圈粉

《今晚报》展位前,一阵轻声惊叹突然传开——循声望去,87岁的张万田和76岁的高建祁正小心翼翼地展开手中的集报册。精致封皮上印着《天津老街小买卖》《津沽浮世绘》的专属字样,刚一亮相,就像两块自带吸引力的“磁石”,把周围逛展的人都拉到了展位前。

图片

“这哪是剪报啊,分明是装裱好的‘时光相册’!”有市民忍不住伸手轻触集报册的边角,指尖划过平整的剪报,连裁剪的边缘都透着细心。张万田笑着翻开自己的得意之作《天津老街小买卖》,封皮内侧清晰标注着起止日期:2020年6月29日至2022年5月23日,足足100期内容按时间线排得满满当当。“除了这本,我还攒了《天津第一》《天津小吃》《津津有味》,每一本都是老天津的烟火气,翻到讲小铺子的页面,就像听见当年的叫卖声。”张万田指着册中一张剪报,眼里满是怀念。

人们还没从老街记忆里缓过神儿,高建祁的《津沽浮世绘》又引来了新一阵赞叹。这本从2017年3月27日开篇,一直更新到2025年5月9日的集报册,323期内容摞在一起格外厚重,旁边还叠着《小楼春秋》等特色分册,不同主题的剪报分类清晰,连标注的字迹都始终工整。“做《津沽浮世绘》快九年了,每天读报、剪报就像跟老朋友见面,这些纸页里藏着的,都是日子里的小美好。”高建祁轻轻翻开第一页,纸页间满是时光沉淀的温度。

两位老人的集报册摆在一起,一个装着近两年的老街故事,一个藏着八年多的津沽日常,风格各异却同样动人。现场观众凑在展位前,有的对着《天津小吃》回忆童年味道,有的捧着《津沽浮世绘》感慨时光厚重,连记者都忍不住蹲下来,听他们讲当年“找报时跑遍旧书摊”的故事。

天津收藏家协会集报专委会

粉丝节里融入浓浓纸墨书香

在粉丝节的热闹现场,天津收藏家协会集报专委会成员的身影格外亮眼——他们带着精心准备的集报作品亮相,集报专委会党支部书记王淑卿和集报专委会会长李建华,更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团队坚守集报初心、传递文化温度的故事。

“能被邀请来参加粉丝节,对我们来说是份沉甸甸的认可。”王淑卿笑着说,专委会每月组织会员活动,大家围坐在一起交流集报技巧、分享剪报故事,在互动与学习中不仅增进了友谊,还在墨香纸韵里陶冶了情操。一旁的李建华则特意提起了《今晚报》:“这份报纸办得特别好,优秀栏目多,尤其是副刊,能实实在在地扛起传播民俗文化、城市文化的责任,这也是我们愿意一直追随、收藏的原因。”

从团队建设到社会担当,从剪报教学到文化认同,天津收藏家协会集报专委会带着对集报的热情走进粉丝节,不仅让更多人看见集报文化的魅力,更用行动证明:小小的剪报册里,装得下文化传承的大力量。

采写:记者 李文博 穆德旺

摄影:记者 肖怿国 史嵩 穆德旺

编辑:隋寅伟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一张报纸带来一座城的温暖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77776

相关内容

一场派对,一张报纸与一座城市
一碗面温暖一座城 爱心人士买100碗面券
随手做志愿 汇聚温暖一座城的力量
​小小“爱心餐”温暖一座城 厦门“爱心餐饮店”达78家
小小“爱心餐”,温暖一座城!厦门“爱心餐饮店”达78家
捐赠一本书,温暖一座城!
优酷2025十大最暖纪录片《一城一味·南来北往》:探寻南北小城的美食与温度
宁波 一座幸福的人民之城
一座门的启幕,一座城的开场!未来方洲实景亮相!
一句电子屏暖心标语,感动一座城 日照公安交警支队温情施警精准宣教铺就暖心安全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