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生活热水热回收的一拖多家用多联机系统能效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docx
安装热回收新风系统,一机多用,节能又健康 #生活常识# #环保节能技巧# #空调节能改造#
文档简介
4T/DZJN**—20**带生活热水热回收的一拖多家用多联机系统能效评价方法本文件规定了具有生活热水热回收功能的一拖多家用多联机系统的能效评价方法,包括适用对象、术语与定义、能效评价测试及计算方法及检测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制冷量不超过14kW,且同时具备空调与生活热水功能的一拖多家用多联机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适用于住宅建筑中小容量家用多联机产品。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GB/T7725-2022房间空气调节器GB/T18837-2015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T23137-2020家用和类似用途热泵热水器GBGB/T21454-2021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455-2019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JB/T7249制冷与空调设备术语3术语和定义JB/T7249和GB/T1883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带生活热水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multi-splitair-conditioning(heatpump)unitswithdomestichotwater同时具有制取生活热水功能和普通多联机功能的复合空调(热泵)机组3.2单独制热模式heatingonlymode机组仅提供室内采暖功能,不进行生活热水制取。3.3制热+制热水模式heatingandhotwatermode机组同时提供室内采暖和生活热水功能。3.4单独制冷模式coolingonlymode机组仅提供室内制冷功能,不进行生活热水制取。3.5制冷+制热水模式coolingandhotwatermode机组同时提供室内制冷和生活热水功能。T/DZJN**—20**53.6制热水模式hotwateronlymode机组仅提供生活热水功能,不进行室内空调制冷或制热。3.7变压缩比法variablecompressionratiomethod在给定的测试工况及负荷率下,定频/定速机组在工频下运行,变频/变容机组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容量调至适宜值,测定机组的制冷(热)量和制冷(热)消耗功率,从而直接获得在该室外温度对应负荷率下的机组性能。3.8全年性能系数(变压缩比法)annualperformancefactorbasedonvariablecompressionratiomethodAPFv在包含一个相邻制冷季节和制热季节的年度中,机组制冷时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及制热时向室内送入的热量和制取热水热量的总和与消耗的电量总和之比,其测试方法采用变压缩比法。4型式、型号和基本参数4.1型式热水模块按照出水温度分为:中温热水模块(出水温度≤50℃)、高温热水模块(出水温度>50℃)。无特别说明,本标准热水模块均指高温热水模块。4.2型号命名产品型号及含义如下:KFR-aHRWb/c其中:K——产品代号(房间空气调节器);F——结构形式代号(分体式);R——功能代号(热泵型);aa——规格代号(额定制冷量,取制冷量百位数或百位以上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HRHR——具备生活热水热回收功能的产品;WW——室外机组结构代号(变频系列);bb——一拖多产品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一拖三以上允许用“d”表示,一拖一代号忽略号忽略);/c/c——工厂设计序号和(或)特殊功能代号等,允许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或)阿拉伯数字表示。示例:KFR-140HRW3表示:T1气候类型、分体式热泵型、一拖三转速可控型家用多联机室外机组,总制冷量为14000W,带生活热水热回收功能。4.3基本参数4.3.1机组的电源为额定电压220V单相或380V三相交流电,额定频率50Hz;T/DZJN**—20**64.3.2机组正常工作条件如下:风冷式机组的环境温度:-15℃~48℃;4.3.3机组最佳匹配关系参见附录C;4.3.4名义工况及各工况参数按表1规定的内容确定:表1机组试验工况℃℃℃℃——————————76————————<1521——<15——水——————219水——水—9—<15219<1592.室内机风机转速档与制造商要求一致。3.若室外机标称有机外静压的,按室外机标称的机外静压进行试验。4.试验时,若室外机风量可调,则按照制造商说明5.制热中的名义制热给出了两种,一种是目前T/DZJN**—20**75季节性能系数的试验和计算5.1单独制冷模式季节能效比带生活热水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单独制冷模式季节能效比的试验和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4。5.2单独制热模式带生活热水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单独制热模式季节能效比的试验和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5。5.3制冷制热水模式带生活热水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制冷制热水模式季节能效比的试验和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6。5.4制热制热水模式带生活热水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制热制热水模式季节能效比的试验和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7。5.5单独制热水模式带生活热水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单独制热水模式季节能效比的试验和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8。5.6全年综合季节性能系数(变压缩比法)带热水热回收的全年综合季节性能系数计算方法如下:8带生活热水的热回收一拖多家用多联机的使用场景A.1使用场景带生活热水的热回收一拖多家用多联机的使用场景有五种:(1)制冷场景;(2)制热场景;(3)热水场景;(4)制热+热水场景;(5)制冷+热水场景。制冷场景制热场景热水场景制热+热水场景制冷+热水场景T/DZJN**—20**9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季节能效比的试验和计算方法B.1范围本附录规定了带生活热水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季节能效比的试验和计算方法。B.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正文中的内容适用。B.3术语和定义B.3.1单独制冷模式总负荷coolingseasonaltotalloadCSTL在制冷季节中,机组运行空调单独制冷模式下从室内除去的热量总和。B.3.2单独制冷模式总耗电量coolingseasonaltotalenergyCSTE在制冷季节中,机组运行空调单独制冷模式下消耗的电量总和。B.3.3单独制冷模式季节能效比seasonalenergyefficiencyratioSEER在制冷季节中,机组运行空调单独制冷模式下从室内除去的热量总和与消耗的电量总和之比。B.3.4单独制热模式总负荷heatingseasonaltotalloadHSTL在制热季节中,机组运行空调单独制热模式下向室内送入的热量总和。B.3.5单独制热模式总耗电量heatingseasonaltotalenergyHSTE在制热季节中,机组运行空调单独制热模式下消耗的电量总和。B.3.6单独制热模式季节能效比heatingseasonalperformancefactorHSPF在制热季节中,机组运行空调单独制热模式下向室内送入的热量总和与消耗的电量总和之比。B.3.7T/DZJN**—20**制冷制热水模式总负荷coolingandhotwaterseasonaltotalloadCWSTL在制冷季节中,机组运行空调制冷与热水模式下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和加热热水的热量总和。B.3.8制冷制热水模式总耗电量coolingandhotwaterseasonaltotalenergyCWSTE在制冷季节中,机组运行空调制冷与热水模式下消耗的电量总和。B.3.9制冷制热水模式季节能效比coolingandhotwaterseasonalperformancefactorCWSPF在制冷季节中,机组运行空调制冷与热水模式下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和加热热水的热量总和与消耗的电量总和之比。B.3.10制热制热水模式总负荷heatingandhotwaterseasonaltotalloadHWSTL在制热季节中,机组运行空调制热与热水模式下向室内送入的热量和加热热水的热量总和。B.3.11制热制热水模式总耗电量heatingandhotwaterseasonaltotalenergyHWSTE在制热季节中,机组运行空调制热与热水模式下消耗的电量总和。B.3.12制热制热水模式季节能效比heatingandhotwaterseasonalperformancefactorHWSPF在制热季节中,机组运行空调制热与热水模式下向室内送入的热量和加热热水的热量总和与消耗的电量总和之比。B.3.13制热水模式总负荷hotwaterseasonaltotalloadWSTL机组运行单独热水模式下加热热水的热量总和。B.3.14制热水模式总耗电量hotwaterseasonaltotalenergyWSTE机组运行单独热水模式下消耗的电量总和。B.3.15制热水模式季节能效比hotwaterseasonalperformancefactorWSPFT/DZJN**—20**机组运行单独热水模式下加热热水的热量总和与消耗的电量总和之比。B.4单独制冷模式季节能效比的试验和计算方法B.4.1冷负荷与冷负荷曲线制冷工况下房间冷负荷根据名义制冷量的明示值由式(B.1)进行计算,房间冷负荷率曲线见图B.1。式中:Ltj)——温度(tj)时的房间冷负荷,单位为瓦(Wfulc(35)——机组的名义制冷量明示值,单位为瓦(W)。t0c——使用建筑的制冷0负荷点,单位为摄氏度(℃)。图B.1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冷负荷率B.4.2工况条件及各温度发生时间制冷季节性能系数的试验工况条件见表B.1,制冷季节需要制冷的各温度的发生时间见表B.2。表B.1需要制冷的工况条件A-B-C-D-E-T/DZJN**—20**表B.2制冷季节需要制冷的各温度的发生时间温度区间j温度区间j1829345607B.4.3试验和计算方法在以下工况点进行测试:A工况试验:在额定电压下,在表B.1规定的A工况下,定频/定速机组在工频下运行,变频/变容机组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容量调至适宜值,使机组的制冷量=名义制冷量×部分负载率×(100±10)%,测定机组的制冷量和制冷消耗功率。B工况试验:在额定电压下,在表B.1规定的B工况下,定频/定容机组在工频下运行,变频/变容机组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容量调至适宜值,测定机组的制冷量和制冷消耗功率。C工况试验:在额定电压下,在表B.1规定的C工况下,定频/定容机组在工频下运行,变频/变容机组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容量调至适宜值,使机组的制冷量=名义制冷量×部分负载率×(100±10)%,测定机组的制冷量和制冷消耗功率。D工况试验:在额定电压下,在表B.1规定的D工况下,定频/定容机组在工频下运行,变频/变容机组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容量调至适宜值,使机组的制冷量=名义制冷量×部分负载率×(100±10)%,测定机组的制冷量和制冷消耗功率。E工况试验:在额定电压下,在表B.1规定的E工况下,定频/定容机组在工频下运行,变频/变容机组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容量调至适宜值,使机组的制冷量=名义制冷量×部分负载率×(100±10)%,测定机组的制冷量和制冷消耗功率。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高温制冷量、制冷量、中间制冷量、低负荷制冷量时,制造商应提供机组各能力点的设定方法,以确保第三方进行实验。必要时,制造商人员需在现场进行配合。单独制冷模式季节能效比SEER按式(B.2)计算:制冷季节总负荷CSTL按式(B.3)计算:式中:Qc(t)——机组部分负荷制冷量,单位为瓦(W);nj——制冷季节中单独制冷的各温度下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h)。T/DZJN**—20**机组制冷运行时所消耗的电量总和CSTE的计算方法按式(B.4)计算:式中:nj——制冷季节中单独制冷的各温度下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hCOP(t)——各工作温度下的制冷性能系数;其中,Qc由式(B.5)确定:Qc(tj)=Lc(tj)……………(B.5)Lc(tj)——温度tj时的房间冷负荷,单位为瓦(W);COPbin(tj)——通过测试和计算获得,计算方法如下:(1)40℃(A点)以上:①若对A点进行测试:②若不对A点进行测试:(2)40℃(A点)至35℃(B点)间:①若对A点进行测试:②若不对A点进行测试:(3)35℃(B点)至32℃(C点)间:①若对C点进行测试:②若不对C点进行测试:(4)32℃(C点)至30℃(D点)间:①若对C点进行测试:②若不对C点进行测试:(5)30℃(D点)至27℃(E点)间:t≤t≤tDjC(6)27℃(E点)以下:EjDjEB.5单独制热模式季节能效比的试验和计算方法B.5.1热负荷与热负荷曲线制热工况下房间热负荷根据计算名义制热量由式(B.6)进行计算,房间热负荷率曲线式中:Lhtj——温度(tj)时的房间热负荷,单位为瓦(W);φfulh(tfulh)——机组的计算名义制热量,单位为瓦(W);15——使用建筑的制热0负荷点,单位为摄氏度(℃)。T/DZJN**—20**图B.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热负荷率B.5.2工况条件及各温度发生时间制热季节性能系数的试验工况条件见表B.3,制热季节需要制冷的各温度的发生时间见表B.4。表B.3需要制热的工况条件A/B<15C21<15D76<15E8<15表B.4制热季节需要制冷的各温度的发生时间温度区间j温度区间j1552663774859678091234T/DZJN**—20**B.5.3试验和计算方法在以下工况点进行测试:1)A工况试验:在额定电源条件下,在表B.3规定的A工况下,定频/定速机组在工频下运行,变频/变容机组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调至设计频率或容量,使机组的制热量=计算名义制热量×部分负载率×(100±10)%。2)B工况试验:在额定电源条件下,在表B.3规定的B工况下,定频/定速机组在工频下运行,变频/变容机组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调至设计频率或容量,测定机组的热泵制热量和热泵制热消耗功率。3)C工况试验:在额定电源条件下,在表B.3规定的C工况下,定频/定速机组在工频下运行,变频/变容机组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容量调至适宜值,使机组的制热量=计算名义制热量×部分负载率×(100±10)%,测定机组的制热量和制热消耗功率。4)D工况试验:在额定电源条件下,在表B.3规定的D工况下,定频/定速机组在工频下运行,变频/变容机组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容量调至适宜值,使机组的制热量=计算名义制热量×部分负载率×(100±10)%,测定机组的制热量和制热消耗功率。5)E工况试验:在额定电源条件下,在表B.3规定的E工况下,定频/定速机组在工频下运行,变频/变容机组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容量调至适宜值,使机组的制热量=计算名义制热量×部分负载率×(100±10)%,测定机组的制热量和制热消耗功率。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低温制热量、制热量、中间制热量、低负荷制热量时,制造商应提供机组各能力点的设定方法,以确保第三方进行实验。必要时,制造商人员需在现场进行配合。单独制热模式季节能效比HSPF按式(B.7)计算:制热季节总负荷HSTL按式(B.8)计算:式中:Lh(tj)——温度tj时的房间热负荷,单位为瓦(W);nj——制热季节中单独制热的各温度下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h)。机组制热运行时所消耗的电量总和HSTE的计算方法按式(B.9)计算:Lh(tj)——温度tj时的房间热负荷,单位为瓦(W);nj——制热季节中制热的各温度下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h);COP(t)——各工作温度下的COP,通过测试和计算获得,单位为瓦每瓦(W/W);PRH(tj)——机组在温度tj时,加入电热装置的消耗电功率,单位为瓦(W)。tj>φful(tj)时,如果机组制热量不足,则需要补充其电加热,PRH(tj)由下式(B.10)确定:P(t)=[Lh(tj)-Φful(tj)]………………(B.10)式中:Lh(tj)——温度tj时的房间热负荷,单位为瓦(Wφful(tj)——温度tj时的机组实测制热量,单位为瓦(W其中,COPbin(tj)可通过测试和计算获得,计算方法如下:(1)-7℃(A点)以下:①若对A点进行测试:②若不对A点进行测试:(tj)=COPbin(tB)+×(tj-tB),tj<tA(2)-7℃(A点)至-2℃(B点)间:①若对A点进行测试:COin=COintj-tB),tA≤tj≤tB②若不对A点进行测试:(tj)=COPbin(tB)+×(tj-tB),tA≤tj≤tB(3)-2℃(B点)至2℃(C点)间:①若对C点进行测试:(tj)=COPbin(tC)+×(tj-tC),tB≤tj≤tC②若不对C点进行测试:=COintB≤tj≤tC(4)2℃(C点)至7℃(D点)间:①若对C点进行测试:T/DZJN**—20**②若不对C点进行测试:(5)7℃(D点)至10℃(E点)间:(6)10℃(E点)以上:B.6制冷制热水模式季节能效比的试验和计算方法B.6.1负荷曲线制冷制热水模式下的冷负荷和热水负荷见图B.3。图B.3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冷负荷和热水负荷B.6.2工况条件及各温度发生时间制冷制热水模式的试验工况条件见表B.5,制冷季节需要制冷的各温度的发生时间见表B.6。表B.5制冷制热水模式的工况条件点T/DZJN**—20**A-B-C-D-E-表B.6制冷制热水模式的各温度的发生时间温度区间j温度区间j18296304050607B.6.3试验和计算方法在以下工况点进行测试:A工况试验:在额定电压下,在表B.5规定的A工况下,定频/定速机组在工频下运行,变频/变容机组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容量调至适宜值,使机组的制冷量=名义制冷量×部分负载率×(100±10)%,测定机组的制冷量和制冷消耗功率。B工况试验:在额定电压下,在表B.5规定的B工况下,定频/定容机组在工频下运行,变频/变容机组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容量调至适宜值,测定机组的制冷量和制冷消耗功率。C工况试验:在额定电压下,在表B.5规定的C工况下,定频/定容机组在工频下运行,变频/变容机组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容量调至适宜值,使机组的制冷量=名义制冷量×部分负载率×(100±10)%,测定机组的制冷量和制冷消耗功率。D工况试验:在额定电压下,在表B.5规定的D工况下,定频/定容机组在工频下运行,变频/变容机组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容量调至适宜值,使机组的制冷量=名义制冷量×部分负载率×(100±10)%,测定机组的制冷量和制冷消耗功率。E工况试验:在额定电压下,在表B.5规定的E工况下,定频/定容机组在工频下运行,变频/变容机组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容量调至适宜值,使机组的制冷量=名义制冷量×部分负载率×(100±10)%,测定机组的制冷量和制冷消耗功率。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高温制冷量、制冷量、中间制冷量、低负荷制冷量时,制造商应提供机组各能力点的设定方法,以确保第三方进行实验。必要时,制造商人员需在现场进行配合。制冷制热水模式季节能效比CWSPF按式(B.11)计算:制冷制热水模式总负荷CWSTL按式(B.12)计算:T/DZJN**—20**CWSTLLc,w×nj式中:Lc,w(tj)——温度tj时的房间冷负荷和热水负荷之和,单位为瓦(W);nj——制冷季节中制冷制热水模式的各温度下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h)。若热水无电加热,机组制冷运行时所消耗的电量总和CWSTE的计算方法如下式(B.13)所示;若热水有电加热,机组制冷运行时所消耗的电量总和CWSTE的计算方法如下式(B.14)所示。nj——制冷制热水模式的各温度下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h);COP(t)——带热水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效率,通过测试和线性插值计算获得,W/W。P——带热水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热水电加热功率,通过测试和计算获得,W。COPbin(tj)通过测试和计算获得,计算方法如下:(1)40℃(A点)以上:①若对A点进行测试:②若不对A点进行测试:(2)40℃(A点)至35℃(B点)间:①若对A点进行测试:②若不对A点进行测试:T/DZJN**—20**(3)35℃(B点)至32℃(C点)间:①若对C点进行测试:②若不对C点进行测试:(4)32℃(C点)至30℃(D点)间:①若对C点进行测试:②若不对C点进行测试:(5)30℃(D点)至27℃(E点)间:(6)27℃(E点)以下:B.7制热制热水模式季节能效比的试验和计算方法B.7.1负荷曲线制热制热水模式下的热负荷和热水负荷见图B.4。T/DZJN**—20**图B.4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热负荷和热水负荷B.7.2工况条件及各温度发生时间制热制热水模式的试验工况条件见表B.7,制热制热水模式的各温度的发生时间见表B.8。表B.7制热制热水模式的工况条件A/9B<159C21<159D76<159E8<159表B.8制热制热水模式的各温度的发生时间温度区间j温度区间j105206307408509607080291432834B.7.3试验和计算方法在以下工况点进行测试:1)A工况试验:在额定电源条件下,在表B.7规定的A工况下,定频/定速机组在工频下运行,变频/变容机组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调至设计频率或容量,使机组的制热量=计算名义制热量×部分负载率×(100±10)%。2)B工况试验:在额定电源条件下,在表B.7规定的B工况下,定频/定速机组在工频下运行,变频/变容机组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调至设计频率或容量,测定机组的热泵制热量和热泵制热消耗功率。T/DZJN**—20**3)C工况试验:在额定电源条件下,在表B.7规定的C工况下,定频/定速机组在工频下运行,变频/变容机组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容量调至适宜值,使机组的制热量=计算名义制热量×部分负载率×(100±10)%,测定机组的制热量和制热消耗功率。4)D工况试验:在额定电源条件下,在表B.7规定的D工况下,定频/定速机组在工频下运行,变频/变容机组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容量调至适宜值,使机组的制热量=计算名义制热量×部分负载率×(100±10)%,测定机组的制热量和制热消耗功率。5)E工况试验:在额定电源条件下,在表B.7规定的E工况下,定频/定速机组在工频下运行,变频/变容机组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容量调至适宜值,使机组的制热量=计算名义制热量×部分负载率×(100±10)%,测定机组的制热量和制热消耗功率。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低温制热量、制热量、中间制热量、低负荷制热量时,制造商应提供机组各能力点的设定方法,以确保第三方进行实验。必要时,制造商人员需在现场进行配合。制热制热水模式季节能效比HWSPF按式(B.15)计算:制热制热水模式总负荷HWSTL按式(B.16)计算:式中:Lhw(tj)——温度tj时的房间热负荷和热水负荷之和,单位为瓦(W);nj——制热季节中制热制热水模式的各温度下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h)。若仅有空调电辅热,热水没有电加热,机组制热制热水模式运行时所消耗的电量总和HWSTE的计算按式(B.17)计算;若仅有热水电加热,空调没有电辅热,机组制热制热水模式运行时所消耗的电量总和HWSTE的计算按式(B.18)计算;若既有空调电辅热,又有热水电加热,机组制热制热水模式运行时所消耗的电量总和HWSTE的计算按式(B.19)计算。式中:jnj)COP(t)PWH(tj)——————制热制热水模式的各温度下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h);带热水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效率,通过测试和线性插值计算获得,W/W。带热水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热水电加热功率,通过测试和计算获得,W。T/DZJN**—20**PRH(tj)——机组在温度tj时,加入空调电热装置的消耗电功率,单位为瓦(W)。其中,COPbin(tj)可通过测试和计算获得,计算方法如下:(1)-7℃(A点)以下:①若对A点进行测试:(tj)=COPbin(tB)+×(tj-tB),tj<tA②若不对A点进行测试:(tj)=COPbin(tB)+×(tj-tB),tj<tA(2)-7℃(A点)至-2℃(B点)间:①若对A点进行测试:(tj)=COPbin(tB)+×(tj-tB),tA≤tj≤tB②若不对A点进行测试:(tj)=COPbin(tB)+×(tj-tB),tA≤tj≤tB(3)-2℃(B点)至2℃(C点)间:①若对C点进行测试:(tj)=COPbin(tC)+×(tj-tC)②若不对C点进行测试:(4)2℃(
网址:《带生活热水热回收的一拖多家用多联机系统能效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docx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78660
相关内容
一种含生活热水废热回收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及方法与流程《学校食堂餐饮节约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洗漱废水热能回收为生活热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燃煤电厂污泥协同处置系统热工自动化设计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textvalue=《燃煤电厂污泥协同处置系统热工自动化设计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广东省低碳产业技术协会关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绿色低碳建设与评价指南》发布征求意见稿的通知
关于征求《巴中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提质扩能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示
洗漱废水热能回收为生活热水循环利用系统
洗漱废水热能回收为生活热水循环利用系统及利用方法
生活废水余热回收家庭供热系统
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与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的关联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