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气候控制:考虑室内外参数
绿色建筑的设计考虑到室内空气质量 #生活知识# #生活方式# #绿色生活# #生态建筑#
目录
智能建筑气候控制:考虑室内外参数 1. 引言 2. 室内微气候热平衡 3. 确保所需空气温度和湿度的算法过程解锁专栏,查看完整目录
智能建筑气候控制:考虑室内外参数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室内,因此室内环境的舒适度至关重要。而室内环境的质量直接取决于其组织和内容,维持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对于人们的健康、精神状态和日常活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引言为了实现室内舒适,有多个参数可以进行调整,包括:
空气温度 湿度 空气质量 室内空气流动速度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空气电离程度 噪音水平这些参数的任何偏差都可能导致人体正常状态的恶化,破坏人体的热平衡,进而对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在确定室内微气候并进行调整之前,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确定这些参数的实际状况,也就是进行微气候研究。
在创建温度和湿度管理系统时,开发温室设施模型是一个重要阶段。根据分类,气候模型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模型类型 特点 基础模型 旨在解决对象属性分析和质量控制系统的问题,这类模型中的物理现象通常用微分方程(通常在状态空间中)描述,参数具有物理解释。 黑箱模型 涉及面向解决方案的控制算法合成问题,基于特定的合成问题,使用静态模型(回归、多项式、基于神经网络、模糊集)或动态模型(通常是微分方程形式,系数通过实验数据的识别方法确定,温室的物理参数和结构参数之间没有明确关系)。 2. 室内微气候热平衡人们只有在狭窄的热条件范围内才能感受到舒适。在大多数地区,自然气候条件舒适的时间有限。建筑物作为一个封闭空间,需要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热平衡是将整个建筑物视为一个具有多个能源源和汇的实体,其对应的是所有能量得失的净值。建筑物的能源效率通过热平衡来定义。
常见的能量流动和热平衡相关参数如下:
Qi(内部热增益):对应于内部能量增益的总量,包括人体散发的热量、电气设备和人工照明产生的热量。 Qc,T(传导热损失):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热传递而损失的能量。 Qs(太阳能热增益):由入射太阳辐射引起的总能量输入,加热室内空气和建筑物中的热质量。 Qv(通风热损失或增益):由新鲜空气供应、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冷空气渗入、暖空气渗出、不同温度区域的空气混合以及机械通风等引起。热平衡方程如下:
热损失:$Q_{Tv} + Q_{i,Sink} + Q_s = Q_{sink}$ 热来源:$Q_s + Q_T + Q_v + Q_{i,Source} = Q_{source}$当$Q_{sink} = Q_{source}$时,达到热平衡;若$Q_{sink} < Q_{source}$,建筑物内部温度升高;若$Q_{sink} > Q_{source}$,建筑物降温。
为了实现室内舒适的温度,需要考虑以下三种热流:
Qgain:来自加热系统的热增益。 Qenv: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损失。 Qfr.air:加热新鲜空气的热损失。根据室内空气体积(V)、空气密度(q)、空气比热容量(C),得出影响室内空气温度变化的热方程: $\rho VC \frac{dT(t)}{dt} = Q_{gain}(t) - \sum (Q_{env}(t) + Q_{fr.air}(t))$
进一步推导得出描述温度变化的一阶微分方程: $(\frac{\rho VC}{kF} p + 1) T(t) = \frac{1}{kF} Q_{gain}(t) + T_{outdoor}(t) - \frac{1}{kF} G_{fr.air}(t) C_{air} \Delta T$
从这个方程可以看出,室内温度$T(t)$受$Q_{gain}(t)$、$T_{outdoor}(t)$和$G_{fr.air}(t)$的影响。
3. 确保所需空气温度和湿度的算法过程以下是影响室内空气温度的因素及对应的传递函数:
室外温度($T_{outdoor}$):其传递函数为$W_{T1}(p) = \frac{T(p)}{T_{out}(p)} = \frac{1}{(T_T p + 1)}$,温度变化过程具有惯性。 加热系统($Q_{gain}$):传递函数为$W_{T2}(p) = \frac{T(p)}{T_{gain}(p)} = \frac{k_1}{(T_T p + 1)}$,同样呈网址:智能建筑气候控制:考虑室内外参数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78713
相关内容
智能气候适应性建筑气候适应性建筑能耗优化
建筑室内环境建模、控制与优化及能耗预测.docx
智能建筑系统在室内环境控制中的应用与优化
混合气候适应性建筑
绿色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措施
8种智能立面:控制日照、适应气候,让建筑提高舒适度并降低能耗
气候适应性建筑策略
生态建筑气候适应性
建筑光环境与气候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