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杨新村 从劳模新村到量子城市——承载幸福日常图景,勾勒全龄友好画卷
观看城市夜景,欣赏灯火阑珊的城市画卷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日常休闲娱乐#
曹杨新村是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上的重要一站。
武宁路上的“创新里”科创产业空间
曹杨新村的花溪路林荫道
交通银行数字硬钱包
随申办市民云“美好生活·掌中宝”智能应用入口
虚拟数字人智能体“沪小囡”(右上)和“申小宝”(左下)
在焕然一新的曹杨一村举办跨越今昔的楼台歌会表演。
曹杨新村举办“520我爱我家”楼道文化节活动。
“量子城市”里,一键连万家、一网通全域的治理新模式,绘就城区运行的精细工笔;高楼林立间,一座座融合产城智慧、生活质感的摩登新地标持续跃动,彰显产城兴旺的蓬勃气象;红瓦白墙间,一处处浸润历史温度、承载幸福日常的民生图景悠然舒展,勾勒出全龄友好的美好画卷……行走在今日的曹杨新村,时空仿佛在折叠中对话,70余载光阴沉淀的温暖底色与现代化跃动的脉搏和谐共振,成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注脚。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的基因里始终镌刻着“人民”二字。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的关键节点,曹杨新村以城区空间脱胎换骨的“立”与“融”、数字治理划时代的“联”与“智”、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的“承”与“启”为强劲引擎,完成了一场从“先行”到“先成”、从“试点”到“示范”的城区蝶变。
焕活肌理 城区空间的“立”与“融”
城区空间是人民生活的载体,更是发展理念的具象化表达。曹杨新村以“焕活肌理”为核心命题,通过“立”起现代化空间骨架、“融”通功能性城区资源,在2.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完成了一场又一场兼顾颜值与内涵的城市更新实践,既破解了老旧城区发展瓶颈,更构建起“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空间新形态。如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上的高楼林立及其背后的产业生态和科创动能,成为了解读城区发展内涵的鲜活切片——产城融合的深度重构,彰显着“立”与“融”的实践智慧。
“立”,是产业筋骨的强健,更是发展坐标的锚定。作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重要一站,曹杨新村坚持与国家战略同频、与企业需求共振,不断彰显经济“强韧性”,跑出发展“加速度”。围绕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深挖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协同联动发力点,精准链接上下游资源,积极推动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等战略产业聚链成势,电力储能、特种机器人、安全应急等新兴产业靶向发力。
武宁路上的“创新里”科创产业空间则是兼具“硬核科技”超前孵化服务能力、资源集聚能力和创新辐射带动能力的“科技摇篮”及潜力企业培育的加速器,不仅引入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与创新团队,更通过专业化运营服务,形成了从孵化到成长的产业生态链条,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同时,充分发挥华东电力设计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等一批大院大所集聚优势,以更大力度提升平台能级、加强协同创新,助力地区强化科创策源功能。
“融”,是功能生态的贯通,更是空间赋能的价值表达。曹杨新村将产业空间与居住功能有机嵌入城区肌理,实现了工作与生活的诗意栖居。“新俞里”等一批高端品质住宅以及洲际酒店集团(IHG)旗下全新品牌筑格酒店(Atwell)全国首店、白云希尔顿花园酒店等商旅载体陆续投用,与辖区科创产业空间、楼宇园区相邻布局,形成了“工作在园区、生活在社区”的新图景。
同时,通过慢行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的串联,实现产业活力与生活气息的相互滋养。因地制宜构建的蓝绿开放空间格局,扮靓了“弯窄密”街区路网,打造出“花园式”慢行优先网络;垂直架起的全市首座高线公园百禧公园,以其串联成线、功能复合的立体廊道与空间纽带,有效提升城区活力。如今,企业员工步行即可享受社区食堂、口袋公园等生活服务,社区居民则能就近获得就业机会与创业资源,形成了“产促城兴、城兴产旺”的良性循环,生动诠释了“产、城、人”和谐共荣的人本理念。
进入新时代新征程,曹杨新村的规划理念和精神内里,同样在“立”与“融”的交织中延续新生。始建于1951年的曹杨新村,是当时国际先进“邻里单位”规划理念在我国住区建设的率先实践,在那个普遍还在手拎马桶、烧煤球炉的年代,这里已配备抽水马桶和煤气灶,7—8分钟步行范围内就能抵达学校、卫生站等公共配套,一脉相承的“劳模精神”更推动着曹杨人建功立业,新时期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等先进典型辈出,让精神基因代代相传。
在坚守根脉的基础上,现代理念的赋能让生活品质持续跃升,曹杨一村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实现有机更新,既保留原建筑肌理又完成房屋成套增量,同步推进的老房加梯、架空线入地等工程,破解了老旧小区居住难题;“15分钟社区生活圈”更从“建圈”到“升圈”再到“强圈”,实现服务能级从“有”到“优”再到“精”的跨越,让不同代际居民都能触摸历史温度、共享现代便利。
数字赋能 量子城市的“联”与“智”
当物理空间的更新为城市发展筑牢根基,数字技术正成为激活治理效能的“乘数因子”。曹杨新村敏锐把握数字化转型浪潮,以上海量子城市时空智能创新建设首批先导应用场景“美好生活·掌中宝”智能应用(下称“掌中宝”)为基,构建起“联”通万物、“智”赋治理的数字生态。其不仅打破了传统治理的信息壁垒,更将城市治理从“经验驱动”推向“数据驱动”,为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提供了数字赋能的曹杨方案。
“联”的生态构建,是打通资源流动堵点、激活社区治理循环的关键抓手。曹杨新村将“掌中宝”作为联通全域资源与民生需求的核心数字载体,在对服务流程、数据资源进行重构整合的基础上,有效打破部门壁垒、主体隔阂与场景界限,让分散的治理资源与民生需求在数字空间实现精准对接。
在公共服务领域,“掌中宝”用“一站式”入口将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养老等相关高频服务进行有机整合,居民无须在多平台间切换,从幼儿托育预约到社区食堂订餐、从便民设施查询到文体活动报名等均能在这一先导场景内完成全流程操作。为弥合“指尖鸿沟”,专门设计的“长者之家”适老化界面更褪去复杂功能,仅保留“医、食、住、行、乐”五大核心板块,搭配清晰大字体,让“银发族”也能轻松享受“指尖便利”。
“联”的触角还延伸至社区商业、文化建设和基层治理等领域,织就多维协同的生态网络。在商业场景中,“掌中宝”化身“社区福利枢纽站”,每日定时上线社区食堂满减券、早餐店暖心包子券等福利,居民凭券消费得实惠,商户通过精准触达拓市场,形成“居民受益、商户增收、社区聚气”的良性循环;在文化建设层面,依托“做一天上海人”中华文化走出去文旅品牌,通过“掌中宝”的数字链路连接中外游客与社区历史,让“工人新村”的底蕴通过现代化载体触达更多群体,实现国际传播与民生服务的双向贯通。
在基层治理层面,“透明物业”试点项目采用区块链技术打通了业主、物业与行业的监管通道,物业费收支、维修资金使用等信息全程可追溯,破解了传统物业治理的信任难题;“交通银行数字硬钱包”则联通了公共服务支付场景,向社区长者定向发放,支持“碰一碰”支付、“扫一扫”付款等多种支付应用场景,安全、便捷又高效。
“智”的深度赋能,则从用户体验优化发力,让数字生态既有“温度”更具“精度”。“掌中宝”搭载的1∶1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对曹杨新村物理空间的精准复刻,实现从宏观街区布局到微观功能区域的“分层到间可触”,用户在三维地图里轻触屏幕即可查看空间详情、触发服务功能。创新打造的虚拟数字人智能体“沪小囡”,不仅依托公共服务大模型构建起覆盖信息检索整合、逻辑推理分析、实用工具赋能等全场景的智能交互服务,还因地制宜构建曹杨新村“AI知识库”,成为曹杨社区居民专属的“百科全书”。在文旅服务层面,“沪小囡”则能根据游客需求定制主题路线,全程伴游讲解,并结合AR定位功能与数字孪生空间联动,让游客在行走中自动触发对应区域老照片,实现“虚实共生的跨时空对话”。
“智”的深层价值,更体现在服务供给的精准化与决策研判的前瞻性。在治理规划层面,与“沪小囡”同期打造的“申小宝”虚拟数字人智能体,则能够依托数字孪生技术与多模态数据,有效推动决策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持续优化装上“智慧引擎”。其支持辅助数据收集查询,将街道各类服务要素配置情况、居民分布情况、设施动态使用情况、居民意见反馈情况等多维度、多模态数据全盘收纳,让工作人员随时便捷掌握街道的“动态脉搏”;支持辅助设施需求评估和设施选址决策,快速完成从短板问题识别到区域、交通、人口、环境鉴别,再到地块信息和建筑属性分析的综合研判,整个过程就像与一位熟悉曹杨新村每寸土地的“规划搭档”聊天,一份规划建设选址报告很快就能自动生成。
时代品格 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承”与“启”
城市的核心是人,治理的本质是为民。曹杨新村始终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工作生命线,在“承”接初心使命与“启”拓实践路径的过程中,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全力铸就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最鲜明的时代品格。
“承”的根基,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始终坚守。70多年前,曹杨新村因“改善工人生活”而建,“人民至上”的初心便融入城区血脉。近年来,曹杨新村更紧扣“提升人居品质”的核心目标,充分激发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积极推动工人新村“居住者”向人民城市“合伙人”的角色转变,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持续通过“大手笔”的城市有机更新,让70余年前“住有所居、居有所宜”的人本追求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曹杨新村文化基因的传承与活化也在同步进行,如由社区居民自发打造的各具特色的楼道文化“百花齐放”,“我爱我家”楼道文化市集,具象化呈现曹杨新村“家文化”的深刻内涵;作为上海最早的社区文化艺术节之一,“曹杨之春”社区文化艺术节已接连举办36年,今年更是以“没有围墙的剧场”的形式生动展现了社区更有温度、邻里关系更紧密连接的和谐状态。如今,焕然一新的社区图景与跨越时空的邻里心声交相辉映,昔日的荣光礼赞更是与今日的幸福咏叹遥相对唱——入住曹杨新村的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们曾因居住条件的改善,唱出了“一人住新村,全厂都光荣”的时代回响;70余年后的今天,曹杨人民与日新月异的社区同频共振,再度唱出了“邻里同心共筑梦长”“幸福曹杨一家人”的时代新声。
“启”的突破,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载体的丰富拓展与治理成果的创新转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曹杨新村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载体,让民意表达更便捷、更高效。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曹杨新村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征询质量居全市前列,截至目前已先后参与了116部法律法规草案的立法征询,提出意见和建议3072条,被采纳411条,有效推动更多群众智慧被运用到城市规划、城市更新、服务“一老一小”、无障碍环境打造等城区建设发展的各个环节。曹杨新村还将民意表达渠道拓展至“云端”,升级打造全市首个“曹杨立法民意直通车”网络平台,推动立法联系点从“传统型”向“数字型”迭代;在“掌中宝”平台特设“听我一言”互动窗口,打造全天候开放的“线上议事厅”。
如今,这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索实践更是体现出从“民意征集”到“成果转化”的实效价值:基层治理层面,围绕居民关切的住宅小区停车管理、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等议题编制软法指引,有效增强了区域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民生服务层面,根据居民诉求优化社区助餐点布局、引入“老字号”品牌、丰富社区商业载体,有效推动了“烟火气”与“便利度”同步提升;丰富文体商旅展多元新型场景,百禧公园“有禧市”等特色市集、“工人新村数字影像展”等专题展览,有效激活了城区文化活力……这些从治理创新到民生保障再到文化赋能的多元实践,切实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转化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成果。
面向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曹杨新村新一轮规划编制也已启程。围绕兰溪路“烟火街区”打造等新一批城市更新和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行动,街道已邀请居民代表、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等“新老朋友”再度组成调研团,开展多轮走街调研,广泛收集空间优化、业态升级等各类建议,未来将以更贴合民意、更具生活温度、更富烟火气息的更新改造,为城区发展带来更多蝶变惊喜。
70余载岁月流转,从“红瓦白墙小楼房”的憧憬,到“摩登海派数智城”的实景,曹杨新村在时代浪潮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蝶变。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交汇点,未来的发展画卷已然展开。
(来源:解放日报)网址:曹杨新村 从劳模新村到量子城市——承载幸福日常图景,勾勒全龄友好画卷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80111
相关内容
恩平:以“文明实践”为笔 勾勒幸福生活“新画卷”曹杨新村街道社区众创论坛举行,共绘量子时代社区新蓝图
全面揭秘!《曹杨新村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地图》Pro版火热上“新”
便捷出行路 民生幸福图(全面小康画卷)
兰州新区聚焦民生关键小事 勾勒幸福生活画卷
便捷出行路 民生幸福图(全面小康画卷)
品质提升作画笔 勾勒榕城“百景图”
真情描绘幸福家园(全面小康画卷)
贵州镇远:文明之笔,勾勒古城发展绚丽新画卷
便捷出行路 民生幸福图(全面小康画卷)
随便看看
-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用“公斤”、“斤”和“两”表示物体的重量: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10两想一想:1千克=
- 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意义重大.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高炉炼铁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反应:FeO(s)+CO(g)⇌Fe(s)+CO2(g)K1△H1=a
- 氧、硫形成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如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作为照相业的定影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AgBr+2Na2S2O3=Na3[A
- 物联网日常生活的应用
- (2004•聊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窗户上安装有遮阳板,下图是小明家的南面窗户,窗户高h=160cm,已知小明家所在地一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是76°(即∠α=76°,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