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入户直通卫生间的走廊型格局,传统布局往往陷入收纳不足与功能缺失的困境。本案通过三大空间重组策略,实现不足十平米区域的复合功能升级,创造性地解决了入户直视卫生间、厨房操作局促、缺失用餐区三大痛点。
一、空间重组核心策略

将原始厨房门洞内移1.2米,采用隐藏式推拉门设计,同步优化操作动线。改造后的U型厨房操作台延伸至4.2米,集成烟机灶具、洗碗机与嵌入式蒸烤箱,预留1.1米黄金备餐区。特别设计的异形转角柜采用165°联动铰链,破解传统死角空间利用难题。

沿入户左侧墙面打造进深35cm通顶储物系统,底部悬空设计容纳常穿鞋履,中层设置可升降旋转鞋架,顶层存储换季物品。巧妙利用新建墙体形成的0.9米进深,嵌入多功能玄关柜,集成挂衣区、智能镜柜与随身物品充电站。

二、三位一体餐厨系统
通过新建L型轻质隔墙,形成黄金三角功能模块:
A区:35cm进深玄关延伸柜,配置旋转式鞋架扩容3倍收纳
B区:70cm宽双开门冰箱位,采用底部散热设计实现零距离嵌入
C区:斜面开放式酒柜搭配折叠吧台,实现从早餐台到下午茶场景的自由切换

沿窗区域打造1.8米L型卡座,坐面采用上翻式储物设计,搭配可伸缩餐桌形成灵活用餐区。卡座背部延续至顶的玻璃展示柜,既作空间隔断又兼顾酒具陈列,配合270°可调轨道灯,营造温馨就餐氛围。
三、细节优化方案
动线改善:通过改变厨房门洞方位,形成"入户-更衣-厨房"的合理动线,避免与卫生间产生视线交叠视觉修正:采用长虹玻璃隔断分割走廊空间,既保证自然光穿透又遮挡卫生间门洞收纳倍增:全屋定制系统增加12m³储物空间,其中3.6m³为可调节模块化设计设备整合:在新建墙体预埋管线,集成全屋净水、弱电箱与中央空调控制器
该改造方案通过精确的尺寸把控与功能叠加,在保留1.1米舒适走道宽度的前提下,成功植入六大功能模块。数据显示,改造后厨房使用效率提升40%,玄关收纳量增长220%,更额外获得4人位用餐区,堪称小户型空间优化的典范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