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擦亮绿美大理生态名片

发布时间:2025-10-24 15:32

《湿地保护法》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生活技巧# #环保生活理念# #环保法律法规#



近年来,大理市统筹推进绿美建设,结合洱海保护治理持续开展湿地修复与保护工作。以洱海国家重要湿地为中心,洱海生态廊道、罗时江、下和湾等一片片水草丰茂、绿意盎然的生态湿地构建起绿美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图景,成为大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洱海 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作为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和谐共生的高原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如今,洱海流域27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优良率达到100%,洱海水质连续多年稳定保持优良水平,水环境、水生态持续改善。2023年,洱海湿地由省级重要湿地晋升为国家重要湿地。


洱海生态廊道随处可见休闲漫步的市民游客与水鸟游鱼共享湖光山色。自2018年启动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以来,大理市坚持“湖进人退”和“自然、生态、野趣、文化、智慧”理念,共完成1806户生态搬迁,用31.32公里截污管网构筑“地下防线”,同步建成生态廊道的智慧系统及其附属设施,完成8383亩湿地的生态修复。随着环湖林带和滩涂湿地的逐步恢复,湿地系统物种多样性和水质净化功能逐步提升,构建起湖滨带缓冲带核心区域生态屏障。


罗时江湿地 省级重要湿地,也是大理市首块示范性人工湿地。如今的罗时江湿地草木葱茏、水鸟翩跹,但它曾经也面临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在大理市退耕还湿、河道疏浚、表流湿地构建等系统治理工程的实施下,罗时江湿地实现了从“污染源”到“净化器”、从“退化区”到“生态绿洲”的蜕变,为洱海流域的生态修复、水质保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下和湾大理市湿地保护与修复的另一个生动案例,该区域属于大理市洱海南部(机场路至阳南溪)湖滨带生态廊道保护和修复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洱海南部湖滨缓冲带区域,全长总计约9.58千米,总计红线范围内面积为61.84公顷,其中实施生态修复绩效面积总计为26.41公顷。作为洱海湖滨带鱼塘清退生态修复区域之一,下和湾污染底泥造成的内源污染在清漂清障、塘埂拆除、环保清淤、岸线生态修复、水生植被恢复等一系列修复措施下得到显著削减,健康的水生态系统被逐步重建,形成了一道水网交织、生态和谐的绿美风景线。


目前,大理市河流、湖泊、坑塘等构成的湿地总面积达2.6万余公顷,湿地率达15.40%、湿地保护率达94.13%。从单一湿地修复到系统保护治理,大理市建立湿地分级保护管理体系,采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水源保护地区等不同湿地保护形式,通过实施水污染防治、退塘还湖、湿地恢复等项目,持续提升湿地生态功能与管护能力。

如今,接连成片的生态湿地不仅作为生态屏障持续发挥着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质净化功能,更是市民游客感受自然之美、探索自然之趣的和谐空间,成为绿美大理建设中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记者:李标钰 杨振飞

编辑:陈琳玲

值周:黑浩川 胡亚玲

主编:李胜

生态环保普法宣传小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七章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

第五十九条本法所称社会生活噪声,是指人为活动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之外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第六十条全社会应当增强噪声污染防治意识,自觉减少社会生活噪声排放,积极开展噪声污染防治活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噪声污染防治氛围,共同维护生活环境和谐安宁。


网址:湿地保护擦亮绿美大理生态名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86650

相关内容

【祁连山下是我家】甘州:擦亮最美底色 厚植生态优势
保护生态环境名人名言大全(名言合集)
绿萝叶片清洁秘诀 绿萝养护擦拭技巧
护肤,保湿,美白
打造生活美学威海样本,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擦亮“精致城市”名片
【清洁家园 向美而行】新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细化公厕保洁擦亮“城市名片”
保护生态环境的名言(精选215句)
全面保养“城市家具” 擦亮“城市名片”为市民提供整洁的生活环境
六五看亮点 | 百米画卷承绿意,低碳家庭护生态
智能生态植物护栏首现湖滨西路 打造厦门绿化名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