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共空间打造与传统村落的美化「原创」

发布时间:2025-10-25 01:20

探访传统村落,触摸乡村生活原貌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旅行探索乐趣# #历史文化探索#

一个城市的空间结构,一个乡村的空间结构,它们是怎么来的?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产生的吗?显然不是。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已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那个样子,多是人的意志衍生的结果。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服务于为广大公众。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还有人为建造的公园、道路停车场等社会生活场所,公共空间建设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大众的满意度。

乡村公共空间

乡村公共空间不仅仅是对空间的简单划分,更是一种意识与意志,这种意志遵从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乡村的空间资源,并形成一种和谐的空间资源关系,使得人们生活在其中,感觉舒适与便利,更加自我与开放。在乡村当中,村民们需要类似的公共空间可以提供进行共享的场地,用以交流、沟通、举办村里的集体活动,让村民们的关系更加和谐,重新恢复或者挖掘乡村文化以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乡村公共空间的分类

乡村公共空间的打造,对当下中国乡村建设,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即如何实现以人为本为核心,人与空间规划设计的关系。传统乡村的公共空间主要是自发形成的。乡村公共空间按照其承载的不同功能可分为:娱乐性公共空间、生活性公共空间、生产性公共空间、信仰性公共空间、政治性公共空间 。这五类空间体,并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正是乡村公共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

1. 娱乐性公共空间

多为广场、戏台、闹市街巷等空间,此类空间除了为公众提供一种信息传播与情感交流的方式之外,还作为村民提供民俗节庆活动、红白喜事等事物的平台。还可观赏极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手工绝活,同时具备物资交流的功能。

2. 生活性公共空间

该空间在村庄内最为常见,可以是村口的那口老井、古树,也可是某户人家的庭院,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多年维系着老一辈的生活方式,彰显着乡村生活的魅力。其主要功能为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是村民们日常交流的公共空间。

3. 生产性公共空间

与生活性公共空间不同,生产性公共空间更多的是生产力的体现,在老一辈的记忆中支撑着农村家庭的经济来源。例如家门口的晒场、河边的水车、塘边的磨坊等等。这一类公共空间是在生产劳作的同时,所自然而然衍生出来的空间体。

4. 信仰性公共空间

信仰性公共空间较为特殊,一般不产生直接效益,多为村庄内原有的宗祠、寺庙,或者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性事物。传统乡村村民之间有着很强的共同意识和凝聚力,代表着村民对乡村强烈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5. 政治性公共空间

政治性公共空间在现阶段乡村建设中,主要包括村委、党群服务中心,以及与其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或公益性质功能配套,例如文化礼堂、阅读室、养老院。相较于其他几个类别的空间体,政治性公共空间更加具备目的性与功能性,服务对象也较为明确。

乡村公共空间的打造

明白传统村落的价值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或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价值日益被人所识。走向复苏的传统村落,旅游业开发也逐渐风生水起。但要留住其最主要的价值,旅游开发不能过度。

传统村落的规划原则

1.在部分村庄规划中,广场就是广场,道路就是道路,商店就是商店,这些小空间的功能划分不可过于明确,其整体功能不能趋于单一化,尽量寻求乡村空间的多元化利用。

2.乡村空间的功能之所以多元化,实质就是以乡村的生产生活为核心,以人的需求为核心,而不是以空间的功能属性为核心。

3.在传统村落的开发过程中,决不搞破坏性开发,也不宜过度的商业化。如果原本宁静的村落变得喧嚣起来,古朴的村寨成为徒有其表的商品卖场,传统村落就会逐渐失去原生态的美,也就会丢失掉乡愁记忆。

规划具体举措与建议

1.抓住乡村空间蕴含的深层意义

在乡村空间规划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只看乡村空间的表象以及景观化、建筑化的东西,而要找到其背后之所以如此的隐含文化意义。在文化断层的现状下,我们更需要突破城市人的唯“美”主义眼光,充分去挖掘乡村空间的功能演变及文化变迁。

九峰村位于福州的“后花园”北峰之上,四面环山,中有溪流,环境优美,风景如画。很多福州人在周末来此嬉戏驻留,观山望水,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然而小小的九峰村并没有很好的接待能力,山多地少,空间局促,如何用有限的现有空间提升乡村的接待能力,同时亦可在游客不多的闲日里为村民提供一个有效的公共空间,是这里乡村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村中有很多老房子,但是这些房子大多不受村民的喜爱,其中有一处老宅,里面已经越来越荒废。于是,通过现场状况和协商,利用这间已经多处变形的老宅子为九峰村建设一座乡村客厅。

2. 寻求乡村空间的多元化利用

乡村空间多元化的运用,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积累的一种乡土智慧,不仅能够节约土地,还能充分去营造这种单一空间的场地感和精神感。在我们引进西方的规划设计观念的同时,一定要运用传统智慧对空间、功能、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把握。这里面包含三个重要方面:第一,场所精神与乡土环境的再认识;第二,传统空间与现代乡村生活的再定义;第三,乡村地域材料的建构表达与当代呈现。对于现存村内的老旧公共用房,现如今大多数随着农村的凋敝显然已久未使用。这样的房子,对于设计师是可打磨的璞玉。通过整修和适度的改造,重新服务于村里的现代生活。而不再是封尘于历史、只能远观的老古董。此为“无建斯建”。

对原有老屋采取了保留和加固的态度,只是在宅子后面接续了现代舒适的卫生间。对于破损的部分,采取了偷梁换柱的方法,先支住屋架,然后拆掉旧的柱子,重新砌筑新的柱子。老墙基本不改变,保持了福州民居特有的开敞模式。

3.抓住乡村中最有特色的点

一村不同于另一村,核心不在于它拥有鲜明区别于其他乡村的标志性关键节点,在做美丽乡村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或者文化内涵、文化传承的一些点,比如村中古井、老树、老院子、老戏台......将这些点去放大。与村民和村干部沟通了解他们的意愿和需求,最终确定把村庄里可利用的公共绿地利用起来,供村民茶余饭后有个场所可以相互交流与放松。虽然要求很简单,但设计要有很好的落地性,真正的为老百姓,做一个可以用的空间,不只是停留在图纸的漂亮照片。

4. 以乡村美学去考虑人的空间需求

我们一直倡导的乡村美学,并致力于将其融入到乡村空间的规划中。在做乡村规划时,一定要从乡村美学的角度整体去考虑过乡村空间的整体组合性,以及每一类空间所承载的现代功能性需求与文化需求。在不破坏乡村氛围的同时又不落俗套。

整个公共空间的设计从建筑到景观都是对原有场地最轻的干预,体现了乡村建设过程中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精心呵护和尊重。这也是传统村落复苏的重要环节,希望通过乡村公共空间的打造,能够进一步为助推美丽乡村提供新动力。

网址:乡村公共空间打造与传统村落的美化「原创」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87791

相关内容

传统村落村民日常生活公共空间保护策略研究.pdf
活力营造视角下乡村公共空间景观优化策略——以南京桦墅村为例
服务设计思维下的乡村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
基于空间叙事的非典型传统村落空间优化策略
乡村文化空间,美起来实起来
传统村落公共文化空间与景区化发展中的资源凭借——以黔东南郎德上寨“招龙节”为例
广西:创新传统建筑活化利用方式 让传统村落“活起来”
当传统村落与现代都市完美融合,会创造出怎样的生活美学
沉浸式乡村丨“乡村剧场”:激活乡村文化DNA,营造乡村沉浸新场景
农村院子装修:传承与创新,打造宜居生活空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