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每一位平凡坚守的你!

发布时间:2025-10-27 10:52

常常对自己的生活说声‘谢谢’,感激每一刻的存在。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简单快乐的生活哲学# #平凡日子的惊喜#

10月25日,江门宣布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疫情防控转为常态化。过去月余,江门全市上下沉着应对、科学处置、化被动为主动,将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深化为一场着眼于城乡环境大提质的爱国卫生运动。

来源:蓬江发布

经过连日奋斗

江门变得更干净、更整洁、更美丽

其间

无数普通人的身影

汇聚成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银发长者主动请缨,返乡青年步履不停,快递小哥穿梭守护,海外乡亲共筑防线,康复患者现身说法,父子两代并肩作战……从社区到村落,从家庭到街头,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健康与安宁。

银发长者:

余晖不减 守护有我

在这场守护家园的实践中,一群银发长者主动站了出来。他们不倚老、不言累,凭借丰富的阅历、耐心的劝导和在邻里间长久积累的信任,织就了一张温暖而坚韧的社区防护网。

“清垃圾、除积水、灭蚊虫——这次行动,我举双手赞成!”恩平市恩城街道,75岁的梁婆婆话语干脆、行动利落。面对家门口常年杂乱、蚊虫孳生的闲置地,她没有旁观,拎起镰刀利索地修整起周边绿植。“我是农村长大的,这点活儿不在话下。”

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银发长者的热情感染了街坊四邻,曾经的卫生死角很快焕然一新。

86岁的老党员梅燮沛主动开展村巷日常巡查。

在台山市端芬镇海阳村委会凤阳村,86岁的老党员梅燮沛鬓发虽白,脚步却不慢。他主动揽下村巷日常巡查,随身带着环保袋,看见空瓶罐就捡,发现沟渠堵了就上报。“我是党员,多走一步,大家就多一分安心。”他还当起“流动宣传员”,用乡音一遍遍叮嘱防蚊要点。日复一日的坚守,为凤阳村筑起了一道无形却坚实的防线。

余伟良和他的“老伙计们”穿行在楼栋之间,“讲知识、提个醒”。

在开平市三埠街道新兴社区,61岁的余伟良和他的“老伙计们”,是社区里人人脸熟的“银发护卫队”。他们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穿行在楼栋之间,“讲知识、提个醒”。“大家看到我们这些老面孔,更容易听劝。”余伟良笑着说。遇上暂时不理解的居民,他们就多站一会儿、多聊几句,用真诚化解疑虑,成了社区排查隐患、沟通邻里的贴心帮手。

返乡青年:

青春报到 守护乡邻

当长假与疫情相逢,江门的返乡青年选择将难得的闲暇,化作守护家园的行动。他们从各地归来,带着学识与热情,主动走进基层一线,用年轻的肩膀为熟悉的街巷注入一股清新的守护力量。

学生冯炜斌利用假期支援鹤山爱国卫生行动。

“这个假期,我把‘回家休息’变成了‘回家出力’——这才是我想要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说出这番话的,是鹤山市古劳镇连南村的返乡大学生冯炜斌。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看到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忙碌在爱国卫生行动一线,他毫不犹豫地说:“我必须上!”他迅速加入清理积水、扫除垃圾、入户宣传的队伍,成为鹤山600多名青年大学生突击队中的一员。他们穿梭在街巷之间,重点排查水桶、废旧轮胎等蚊虫“老巢”,协助居民“翻盆倒罐”,以“清理+消杀”双重手段,筑起一道坚实的青春防线。

恩平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村居一线,全面铺开爱国卫生宣传、环境整治和隐患排查工作。

在恩平,500多名返乡青年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身份转换”:从“被服务者”变为“服务者”,从“返乡游子”化身“家乡卫士”。

许多青年志愿者还主动延长服务时间,利用早晚居民在家的时段上门宣传。

“阿伯,我们来帮您看看有没有积水。”国庆中秋假期,这样的对话在恩平的社区和村落不断回响。一群身穿志愿服的年轻人敲开一户户家门,耐心讲解卫生知识。任务并非总是一帆风顺,部分居民起初对频繁清理积水不太理解。“真正走进群众家里才发现,爱国卫生工作比想象中要细致得多。”大二学生陈惠媛说。但是,他们没有退缩,用一次次耐心解释、一遍遍现场演示,最终赢得居民的信任与配合。

快递外卖小哥:

走街串巷 “骑”心守护

在江门的大街小巷,一群熟悉的身影在奔忙送货的同时,悄然肩负起另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这些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凭借其流动性强、覆盖面广的职业优势,主动化身为“移动哨兵”。

外卖骑手主动化身为“移动哨兵”。

“通知发出不到10分钟,名额被一抢而空!”向绍彬爱心志愿服务队队长彭乾坤感慨道。他带领15名骑手紧急支援石冲社区清理楼顶淤泥。从一楼到六楼,汗水浸透衣背,大家却毫无怨言。深受感动的彭乾坤自掏腰包为队员购置新工衣。这场“清理战报”在工作群传开后,后续每次招募都实现“10分钟报满”。

“取餐时看到积水,顺手一拍就上传。”淘宝闪购骑手周先生道出他们的“顺手公益”模式。10月19日,江海区一位骑手送餐时发现厂房角落积水的泡沫箱,立即通过“巡城码”上报。隐患信息快速流转,其他骑手迅速处置,从发现到清理完成,形成一个高效闭环。

快递员自发在快递车车身等显眼位置张贴“积水清一清,少点蚊子叮”等宣传标语。

在开平,快递小哥用亲切乡音,在派件间隙普及防蚊知识。“阿叔,您的快递!记得清理花盆托盘的积水哦。”他们自发在快递车张贴标语,让穿梭的车辆变成“移动科普站”。发现楼道积水时,他们会主动反馈或顺手清理,实现从“派送服务”到“健康守护”的自然延伸。

华侨华人:

回乡助力 此心安处

山海隔不断,乡情永相连。在这一轮行动中,海外侨胞与归乡游子的身影格外动人。他们将对故土的眷恋化为实际行动,跨越万里,为守护共同的家园倾注心力。

海外华侨黄伟志(右一)与乡亲一起加入“两清一灭”爱国卫生大行动。

“听说村里要开展环境整治,我立刻报了名!”今年中秋节前夕,71岁的海外华侨黄伟志风尘仆仆回到台山市白沙镇西村村。他没有享受悠闲假期,而是拿起铁锹加入“两清一灭”爱国卫生大行动。“虽然人在海外,但根永远在这里。能亲手让村子变美,心里特别踏实!”更令人动容的是,黄伟志表示返回美国后,将继续联络海外乡亲,为家乡建设汇聚侨力。

侨界同心齐参与,共筑家乡健康防线。

在蓬江区甘化社区,江门侨界青年联合会理事长杨学东正带领志愿者清理绿化带中的积水。“这些杂草不仅影响美观,更会孳生蚊虫。我们清理干净,居民住得也舒心。”作为侨青领袖,他深切感受到群体的凝聚力,“看到侨界青年一呼百应、众志成城的场面,我倍感自豪。”

“能为家乡尽份心,我才觉得踏实。”巴西江门五邑青年联合总会会长陈文添在返乡探亲时看到倡议,立即投身爱国卫生工作。他不仅带头捐款,更亲自深入社区参与支援。这份“求得心安”的朴素想法,道出了千千万万华侨华人无论身在何方,心永远与故乡同在的深情。

康复患者:

以身说法 提醒邻里

他们曾是基孔肯雅热的亲历者,深知病痛之苦。他们选择站出来,将个人的痛苦经历化作警示他人的善行,这些真实的案例成为防控宣传中最具说服力的“活教材”。

“生病那段时间太折磨了!大家一定要听劝,做好防蚊措施!”在鹤山市雅瑶镇石湖社区,康复后的芬姨(化名)主动走街串巷,成了最接地气的防蚊宣传员。她的劝说之所以有力,源于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当时想着就出门买个菜,几步路哪需要防蚊?”一次侥幸,让她在9月中旬被蚊子叮咬后不幸中招。“全身关节痛,持续发冷,穿再多衣服也没用……”她甚至向邻里展示了其病后初期手指的浮肿情况,用铁的事实提醒邻里防蚊灭蚊。

“整个脚踝肿得厉害,皮肤红得像番薯皮……”新会街坊芳姨(化名)回忆起9月底被蚊子叮咬的经历,表示至今仍心有余悸。那次叮咬导致她住院8天,出院后脚踝仍残留痛感。“试过一次就怕了。”这份恐惧没有让她退缩,反而激起她彻底清扫家园的决心。

从被动承受病痛到主动传播警示,这些康复者正将亲历之痛转化为守护他人的力量。

长幼共融:

家风接力 同心相守

在这轮全民行动中,“上阵父子兵”的温暖画面不断涌现。责任与担当,没有年龄界限。从沉稳的父亲到稚嫩的孩子,优良的家风在并肩行动中悄然传承。

“爸,这个容器底下全是蚊虫卵,得重点清理!”

“好!清理完记得把容器倒扣过来……”

左图中的左一为关梓彦。右图中的右二为关庆侠,右一为关庆侠妻子。

国庆中秋假期的台山市都斛镇金星农场,时常回荡着关庆侠、关梓彦父子默契的对话。作为农场负责人,关庆侠每逢节假日都要坚守岗位,而这次,他身边多了一位最得力的“小助手”——16岁的儿子。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这位退伍军人道出朴实心愿:“担当不仅要在岗位上践行,更要在生活中传承。我希望他能亲身体会‘为大家’的意义。”

陈梓晴(左)与外婆(右)清扫楼前积水。

在江海区礼乐街道,台风过后的积水洼地旁,7岁半的陈梓晴握着一把比她还高的扫把,踮着脚尖,一点点将积水扫向排水沟。原来,她在学校上过爱国卫生知识课,知道积水会孳生蚊虫。看到外婆家瓜棚的积水后,她不等招呼,扛着扫把冲了出去,裤脚湿了也毫不在意。孩子的劲头感染了全家人,其舅舅、舅妈、外婆和闻讯而来的志愿者一齐动手,原本预计1小时的活儿半小时就完成了。

来源:江门日报(记者/黎禹君)

网址:谢谢,每一位平凡坚守的你!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89827

相关内容

再见2024:感谢每一个曾陪伴我的人!
以梦想坚守平凡,用奋斗创造不凡
家明谢安琪歌词鉴赏 表达坚守理想生活的态度
【凡人微光】他们的爱,在日常坚守里,在一通通电话中…
环卫工人樊国云:坚守平凡岗位 守护城市洁净美丽
深圳这场分享会让“平凡英雄”站上C位
感谢每一位让咖啡袋重...
谢谢你来了|相差25岁,老夫少妻的生活真的“香”吗?
谢谢你:公益骑行 流动的风景
谢谢你,让我在这个冬天爱上北京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