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如何让幼儿适应托幼环境 #生活技巧# #育儿建议# #托幼服务#
摘要:《纲要》指出:“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环境是显性教育和隐性表达的重要体现。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教育意义尤为重要。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我们深谙:让幼儿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不但是幼儿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也促进了环境始终保持适合幼儿发展的最佳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环境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幼儿 环境 创设 主人
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让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直观和综合的教育;同时,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时时感受到“我是环境的主人”,充分体会了参与的乐趣和被尊重的喜悦,在寓教于乐中得到情感的满足。
一.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创设丰富的环境,让幼儿与环境同成长。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因此科学地进行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天生就是主动的认知者,具有巨大的潜能。因此,我园教师积极帮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通过与幼儿共同探讨来"生成"活动区域,引导他们广泛地参与到主题的确立、内容的设计、资料的收集、材料准备、制作与装饰等活动中,并用职业的敏感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使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墙面环境创设
对于班级的墙面环境创设,我们提倡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更不再是盲目的仿效他人,它的创设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并与之产生互动的环境。
在主题墙环境的创设上我们从幼儿的兴趣入手,从孩子的提议和感受出发,根据主题活动、节日活动、季节特征、幼儿喜欢的故事等方面着手,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接受各种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幼儿无意识学习的能力,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吸收知识。在设计、布置主题墙饰的过程中,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题材,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并让孩子做他们能胜任事情,在内容制作的过程中,给予悉心地指导且对孩子的作品予以肯定、支持。
低墙面主要由教师引导幼儿用他们自己收集的材料或他们的作品来布置,在布置过程中,教师可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讨论构思和布局,而不是代替幼儿去布置。在幼儿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构思、动手,不但获得了新知识,其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空间环境布置
空间布置是通过在空中吊挂各种具教育性和装饰性的物品来实现,我们着重通过节日活动和废旧物品的再利用等,让幼儿也参与其中,通过引导幼儿收集材料,动手布置等,充分发挥幼儿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的机会。如:在一年中有许多的节日,我们都采用空间布置的形式配合节日的主题教育,中秋节、国庆节、元旦节等喜庆的节日,幼儿们会收集制作灯笼、中国结、国旗、国徽等挂饰进行布置。妇女节、教师节,孩子们则会动手制作红花、笑脸、卡片等进行吊挂。
3.区角环境创设
在区角安排上我们充分发掘一些可操作性的布置,如在室内外开设绘画区、拼图区、自然角、饲养角等。并随时根据教育需要灵活地更换其用途或内容。区角活动的开展和材料的投放一般是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来进行,如:班级中每周在科学发展、幼儿作品等区域里投放的材料,都是幼儿和老师根据本周内要让孩子学会的内容而收集,目标明确,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发散思维。在饲养区角内选择了孩子们喜欢又易于饲养的、生活习惯明显且便于幼儿观察、探究的小动物:小乌龟、小金鱼、小蝌蚪、小蜗牛等。孩子们在亲手饲养、照料这些小动物的同时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恰好是进行科学教育的生长点, 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询问、搜集信息、验证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探究未知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与责任感。而每个区域角都会由师幼商讨制定,共同动手做块醒目的温馨提示牌(温馨提示是一些常规及良好的习惯内容),张贴在相应的墙上提示幼儿,不仅可以让幼儿自己对照,而且同伴之间还可以相互监督,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一些良好习惯,而且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一举两得!
4.其它场所环境创设
班级的环境创设,要充分利用每一个角落,尽可能多的为幼儿提供接受各种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幼儿的无意识学习的能力,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吸收知识。如:在室内外的地面上画上中国地图,通过各种游戏形式,认识祖国辽阔的疆土及区域的划分和分布,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又如:让幼儿参与给数字或符号标志等涂色,通过展示或游戏的利用巩固学过的知识或获得某方面的锻炼等。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
5.自制教玩具
在教玩具制作上我们提倡: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制作。师生共同参与,积极探索创新,让幼儿真正体会在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我镇是水乡名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丰富的乡村资源是师生共同制作教玩具的主要材料,如丰富的土特产、贝壳螃蟹壳等水产品、稻草、棉花、芝麻秸、棕叶、芦苇、麦杆及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等,这些都是幼儿非常熟悉的材料,我们通过商讨、研究,有针对性的鼓励幼儿大胆收集,师幼共同进行分类。通过对材料的初步探索,一方面已达到了让幼儿初步了解其蕴藏的价值的目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对材料的再创性操作更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师生对材料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能从不同方面着手设计更实用的教玩具。在制作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一物多用或多物组合,使材料得到合理利用,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在用麦杆编制挂饰时,有幼儿想到可以用它来做吹泡泡的管子,还有幼儿想到可以用它和其它材料搭配一起做小花或小型陀螺等。
几年来,我们把开展师生共同制作教玩具的活动作为我园的一项特色活动,经过一系列的收集、探索、制作等活动的开展,现在我们在师幼共制教玩具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制成了多种成品玩具,并在市、区教玩具评选活动中得到了好评,如:大班师生共同制作的教玩具:《给小鸟安个家》,《数字娃娃》等在市教玩具评比中,都获了奖,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对这项工作的一个肯定,更是鼓励我们坚持让幼儿参与制作,促进幼儿创造、运动、想象与审美能力发展的动力。
二.引领、帮助幼儿参与生成良好的精神环境,让幼儿与环境共和谐。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虽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幼儿情绪、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家长间所建立的种种情感乃至幼儿园的园风、班风。为给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我们要求教师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师幼关系和谐、平等。
“爱是用心灵去体会孩子最细微的精神需要”。老师的爱要为幼儿发展创造一种无压抑感,充满激励的良好气氛,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动口,使幼儿得到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学习生活,从中让获得更多愉快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让他们的能力充分得到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保持适于幼儿发展的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2.引导、帮助幼儿间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由于每个幼儿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个性,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活动中问题会很多。如:争执、互不尊重、相互干扰等,我们鼓励教师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应对发生的问题及时作分析、解决,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或帮助幼儿懂得以礼待人、或增加活动材料、或调整活动区的分布。同时注重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让幼儿在欢松的环境下,解决物质环境或心理环境的问题,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同伴交往环境。因此,教师应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使幼儿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集体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3.尊重家长,积极沟通,实现家园共育。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为幼儿园提供了物质材料的支持及相关知识经验的帮助,幼儿园要积极利用这一重要资源引导帮助幼儿的成长,真正实现家园同乐,家园同育!
实践证明: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我们在全面透彻地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同时,充分的认识到环境这一重要资源的教育价值,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使幼儿和环境材料间相互作用,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环境的教育功能,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和谐、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幼儿园工作规程》
《幼儿园教育纲要》
网址: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90056
相关内容
幼儿园环境创设总结: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让环境成为幼儿健康成长平台.doc
让幼儿成为区域管理的主人
新学期呵护“新苗”成长!这一幼儿园让孩子成为环境创设的“主角”
以幼儿为本的幼儿园环境设计
让幼儿成为教室的主人 ——提高中班幼儿区域活动自主整理能力的策略研究
儿童为先,焕新园所环境 优化课程,护航幼儿成长
幼儿园环境设计——打造更适合幼儿的生活环境
以“布”为媒,助推成长——儿童视角下幼儿园布艺环境创设的策略
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之主题墙饰的制定.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