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配置养老设施护理组团的辅助服务空间?
提前了解养老社区的设施和服务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理财生活智慧# #退休计划#
你知道养老设施护理组团中有哪些辅助服务空间吗?洗衣间?卫生间?公共浴室?这些房间必须配置吗?何种情况下可以不配置?哪些因素是影响功能配置的关键,又是如何影响的?跟着小编来一探究竟吧~
本文节选自陈瑜、周燕珉《养老设施护理组团的辅助服务空间配置探讨》,文章发表于《建筑技艺》2019年12期。全文将分为上下两篇发布在公众号。
本期推送为上篇,主要分析目前 我国护理组团辅助服务空间的配置问题及原因,并对深入调研的北京市两家养老设施(设施A、设施B)的护理组团辅助服务空间配置情况做基本介绍。
摘要
养老设施的辅助服务空间对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及运营成本具有重要影响。而现阶段,辅助服务空间配置不合理,给运营服务造成困难的情况仍普遍存在,亟需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本文以养老设施的护理组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A、B两家设施护理组团的深入调研,对比分析其辅助服务空间的配置、使用情况,探讨影响因素,归纳使用需求,以提出配置建议。
关键词
养老设施;护理组团;辅助服务空间;功能配置
正文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养老设施护理组团中的辅助服务空间。其中, 护理组团是指为一定数量护理型床位而设的生活空间组团,包含居室、单元起居厅和配套的辅助服务空间,一般相对独立,并有护理人员对此区域内的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务①;而 辅助服务空间,是指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送餐、洗衣、洗浴、护理、清洁等各项服务所使用的空间,包括洗衣间、清洁间、储藏间等。
辅助服务空间虽然大多并非老年人直接使用的空间,但设计的优劣关系着服务品质、服务效率和运营成本的高低,尤其护理组团中居住的都是不同程度的失能(认知症)老人,所需的照护服务差异较大且复杂繁琐,对辅助空间的需求较多,功能配置要求也更高。 那么护理组团中的辅助服务空间有哪些?哪些空间必须配置、哪些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配置?轻度护理组团及失智组团在功能配置上有何不同?服务模式会给功能配置带来哪些影响?这些问题是目前实践项目中频频遇到的难题,也是影响设计成果的关键,处理不好对运营服务水平影响较大,亟待研究解决。
本文基于建筑设计的视角,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护理组团进行调研,跟踪工作人员的服务动线,了解服务内容,观察辅助服务空间的使用情况,并以“辅助用餐”“辅助洗浴”“辅助洗衣”三类服务的相关空间为重点,对比分析现状问题,归纳使用需求,给出空间配置上的建议。
01
护理组团辅助服务空间的配置问题及原因分析
1.1问题分析
在笔者从事老年建筑设计研究的5年中,曾跟随研究团队对全国范围内的近百家养老设施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目前许多养老设施都存在辅助服务空间配置上的问题,例如使用面积不足,位置不当流线混乱等,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也降低了服务质量,甚至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1],[2]。
笔者对辅助服务用房在空间配置上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问题一:辅助服务空间配置欠缺,影响工作开展
调研发现,不少设施的护理组团因空间面积的限制,未配置清洁间、污物间、洗衣间等基本的辅助服务空间,导致工作人员在开展服务时只能借用其他空间“凑合”使用,降低了工作效率和服务品质。例如,某养老设施未布置清洁污物间,只能把墩布、抹布等清洁工具放在走廊(图1),这既不利于开展清洁工作,也影响了走廊的正常通行及设施的整体美观。
图1 某养老设施未布置清洁间,抹布、墩布等存放在走廊等交通空间,影响清洁工作开展及空间美观
问题二:辅助服务空间配置过多,造成资源浪费
调研时还发现一些高端养老设施配置了“类型齐全”的辅助服务空间,但实际却与运营服务需求不匹配,导致使用率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例如南方某养老设施的护理组团布置了面积较大的公共浴室,但调研时却发现被用作了员工更衣室(图2)。护理人员反映,因南方没有在公共浴池洗澡的文化,老年人更爱在居室内洗浴,因此公共浴室很少使用,为避免空间浪费,就将其改为了员工更衣及休息空间。
图2 某养老设施护理组团配置了公共浴室,实际被用作员工更衣室
问题三:辅助服务空间配置不当,导致使用不便
另有一些设施虽然配置了不同类型的辅助服务空间,却因位置、面积等配置不当,依然给使用带来了不便。例如,某养老设施护理组团配置了洗衣间及晾晒空间,但两者距离太远(图3),拉长了护理人员“洗衣-晾晒”的流线,使工作负担大大增加。此外,该设施布置的清洁间因为面积过小,清洁车无法停放在内,只能放在走廊(图4),也对走廊的通行造成不良影响。
图3 某养老设施护理组团的洗衣间与晾晒空间距离过远,“洗晾”流线过长,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图4 清洁间过小,清洁车只能停靠在走廊
1.2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并非简单的设计问题,而是多方因素综合影响下的结果,笔者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出以下几条:
原因一:辅助服务空间不被重视
辅助服务空间主要是工作人员使用的空间,老年人并不直接使用,在设计时往往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常常被无限压缩让位于老人居室,因而经常出现功能空间配置不足的情况。
原因二:相关研究少
目前国内关于辅助服务空间设计的研究较少,主要是针对某单个功能空间的研究,而将辅助服务空间作为一个整体,对其功能配置、流线组织等方面的研究内容较为匮乏,且研究成果偏向原则性和方向性的意见,对设计实践的指导还不够直接。
原因三:设计难度大
护理组团中的辅助服务空间,其功能配置 与运营服务模式、照料单元的规模大小、服务对象的身体条件、服务人员的配置情况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变化性等特征。此外,辅助服务空间常常因建筑结构、“得房率”等因素而面积有限,如何在有限的面积下配置最契合使用需求的功能空间,这对设计人员来说难度较大,很难把握。
原因四:设计运营无配合
运营服务模式对辅助服务空间的配置有很大影响。但从现阶段养老设施的建设特点来看,设计工作和运营工作往往是脱离的,在项目策划设计前期通常没有运营团队的参与,设计人员在不了解运营服务需求的时候,就不得不完成相关空间的配置,设施投入运营后便出现空间设计不合理、与运营服务需求不匹配等问题 [3]。
综上所述,养老设施护理组团的辅助服务空间的配置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导致的。那么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该探究辅助服务空间的配置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空间配置的?下面将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对比分析。
02
护理组团辅助服务空间的配置及使用现状分析
为研究不同项目条件下,护理组团在辅助服务空间配置及使用需求上的差异,探究影响因素,笔者选取了北京市两家养老设施(设施A、设施B)的护理组团进行了深入调研。两个组团在 运营性质、规模大小、照护对象身体条件、入住率等方面均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运营服务状态,其辅助服务空间在配置及使用上也十分具有典型性。
设施A为 中高端介助介护型的新建民办养老设施,所选组团为 半自理组团,入住老人的失能程度较轻,护理需求较少,调研时入住率为38.5%,整体来说其护理服务工作处于不饱和状态。护理人员反馈,组团的辅助服务空间类型齐全,面积充足(图5)。
设施B为 公办民营型的改建养老设施,所选组团为 认知症组团,入住老人基本为认知症老人,护理需求多,调研时入住率为100%,其护理服务工作为过饱和状态。护理人员反馈,因旧建筑条件的限制,组团的辅助服务空间类型少,面积也有限(图6)。
两个组团的基本信息及辅助服务空间的配置情况见表1。
图5 A设施护理组团的辅助服务空间配置情况
图6 B设施认知症照护组团的辅助服务空间配置情况
表1 深入调研的两个护理组团基本信息及辅助服务空间配置情况
设施A 护理组团
设施B 认知症照护组团
项目概况
建筑来源
新建建筑
旧建筑改造
建筑层数
地上5层,地下2层
地上10层,地下2层
总床位数
190
469
本组团所在层数
4
3
本组团建筑面积
1739.7㎡
1062.7㎡
本组团居室数量
52
19
本组团服务老年人总数
20,其中5对夫妇
24,其中5对夫妇
本组团入住率
38.5%
100.0%
本组团老年人特征
以半自理老人为主
均为认知症老人
工作人员配置情况
医生
2名医生(整个设施共用,目前服务人数42)
7名医生(整个设施共用,目前服务人数197)
护士
2名护士(整个设施共用,目前服务人数42)
8名护士(整个设施共用,目前服务人数197)
护理员
2/1.3
两班制,白班每个组团2名护理员,晚上3个组团共用4名护理员
1+(3/3/2)
每个组团设1名护理主管,护理员为三班制,早班及中班各3名护理员,晚班2名护理员
后勤人员
2
1
辅助服务空间配置情况
总计
共140.9㎡,占比8.0%
共24.3㎡,占比2.3%
护理站
有,18.6㎡
共2处,分别为8.6㎡及10.0㎡
有,12.1㎡
医生办公室
无
1层设有医务室,地下1层有医护人员集中办公室
无
1层设有对内医疗区
护士办公室
有,9.0㎡
护士与社工共用一间办公室
无
1层设有对内医疗区
分(摆)药间
有, 10.2㎡
无
7层设有分药间
备餐间
有,28.8㎡
无
在公共起居厅设有备餐台
更衣间/休息室
有,4.5㎡
无
储藏间
有,17.7㎡
共3处,零散布置
无
公共浴室
有,40.1㎡
共2处,分别为21.5㎡及18.6㎡
无
7层设有公共助浴间
洗衣间
无
老人居室可自购洗衣机,另地下2层布置集中洗衣房
有,4.4㎡
设两台洗衣机
晾晒空间
无
无,利用休息厅作为临时晾晒区
公共卫生间
有,8.6㎡
共2间,1间工作人员用(4.3㎡),1间老年人用(4.3㎡)
有,3.5㎡
1间,布置在门禁外,主要为工作人员用
清洁间
有,10.0㎡
有,2.6㎡
污物间
有
与清洁间合设
有,1.7㎡
用作清洁间功能
A、B设施护理组团虽然运营服务的状态不同,但服务内容基本一致,大体可分为医护工作、日常护理、清洁打扫三大项,其中日常护理又包括穿衣、叠衣、洗衣、洗浴、如厕、喂药、用餐、打水等。在这些服务项目中,“用餐”、“洗浴”、“洗衣”这三项工作最需要空间的支持,且对空间面积、位置、功能配置等方面要求较高,在实践项目中经常发生配置与否的争议,设计不好最易引发使用时的问题。
下期预告
下期推送将重点以“用餐”、“洗浴”、“洗衣”三项服务为例,对其相关空间的配置及使用情况展开分析,总结其中的使用问题,探究空间配置的影响因素,并给出护理组团辅助服务空间的配置建议。
注释:
① 参照《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 450-2018,第2.0.8条
参考文献:
[1].李佳婧,周燕珉.养老设施中辅助服务空间的设计[J].城市建筑,2015(01):24-26.
[2].林婧怡.调研数据看板——养老设施辅助服务空间配置状况及服务模式调研[J].建筑知识,2016,36(05):94-95.
[3].周燕珉,陈瑜.养老设施空间设计的实践经验总结[J].建筑学报,2019(02):38-43.
图片来源:
图1,2,4作者自摄/自绘
图3,5,6根据周燕珉工作室资料自绘
微信编辑:丁剑书
本文内容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与我们联系
网址:如何配置养老设施护理组团的辅助服务空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92638
相关内容
杭州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的研究.docDB23T2677 养老机构康复辅具基本配置服务规范.pdf
《养老机构设施设备配置》行业标准解读
智慧养老服务设施和场所
杭州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研究
图鉴一览:养老旅游功能类型与设施配置
老年生活新篇章:探索养老辅助设施
民政部发布《养老机构康复辅助器具基本配置》,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基于社区生活圈理念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配置评价研究
老年友好空间设计与智慧养老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