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融媒讯(张丽佳)社区环境告别“脏乱差”,迎来“洁净美”;干部作风摆脱“被动等”,转向“主动干”。如今,在惠民县姜楼镇,一场以激活干部内生动力为核心的基层治理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通过环境整治、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当地干部的服务意识得到显著提升,为群众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力度的基层治理“民生答卷”。
走进姜楼镇姜城社区,映入眼帘的是镇里工作人员忙碌修剪绿植的身影,枝叶间的盎然绿意与整洁有序的社区环境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宜居的生活画卷。然而,这样的美好场景,在以前却难以想象,彼时社区的环境问题,曾让不少居民倍感困扰。
“以前楼下的角落里,总是堆着旧家具、废纸箱,不光气味难闻,还特别招蚊虫。”居民李秀芳回忆起过去的社区环境,满是无奈。而这样的窘境,并非姜城社区个例,曾是姜楼镇多个社区面临的“通病”。
为了破解社区环境“易脏难管”的难题,同时激发干部主动服务的内生动力,姜楼镇积极行动,专门成立了社区环境整治小组,组织干部定时下沉社区,精准发力解决环境问题。“我们成立社区环境整治小组后,建立了‘干部带头干、问题当场记、整改限时结’的工作模式,每周固定两天时间,组织干部下沉到各个社区,全程参与社区环境维护,把过去‘被动等待投诉’的工作状态,彻底转变为‘主动上门服务’。”姜楼镇幸福新苑管理办公室主任王良新介绍道。
干部们主动作为的劲头,换来了社区环境的“脱胎换骨”。曾经令人头疼的卫生死角,如今变成了精致的小花园;乱堆乱放的杂物被彻底清理一空,社区内呈现出一派井然有序的生活景象。“现在不光楼下变得干净了,绿化也定期修剪,平时的安保巡逻、垃圾清运都按时按点,有问题反馈上去,也能得到及时回应,住得越来越舒心了。”再次谈及社区环境,李秀芳很是满意。
社区环境的显著变化,只是姜楼镇提升干部内生动力实践的一个缩影。这份亮眼治理成效的背后,离不开姜楼镇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深层谋划与系统推进。“自社区环境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累计清理各类杂物600余斤,整治卫生死角72处,将16处闲置角落改造为‘微花园’,居民满意度也从治理前的68%提升到了95%以上。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项工作,干部们实现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主动排查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内生动力得到了有效激发。”姜楼镇应急管理保障中心主任田园牧童说道。
除了聚焦居民需求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姜楼镇还积极搭建平台,开展了一系列提升干部内生动力的特色活动。此前,在姜楼镇举办的“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主题演讲比赛现场,年轻干部们借助PPT、视频等多样化展示方式,围绕“如何在基层实干争先”这一主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享了一个个鲜活的基层故事,展现出年轻干部的担当与风采。
“听着同事们分享的基层经历,我对‘实干’有了更加具体、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清楚,基层工作要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主动留意群众的需求,把更多实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姜楼镇组织办工作人员王钰佳在参与比赛后颇有感触地说。这场主题演讲比赛,不仅为年轻干部搭建了交流成长的平台,更让“实干争先”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2025年,我们紧扣提升干部内生动力行动,系统开展了演讲、征文、讲解比赛及摄影培训等各类活动32场。在10月份连续降雨期间,我们还发动118个基层组织,广泛成立党员秋收突击队、入党积极分子志愿服务队,帮助群众开展秋收工作,真正把干部的内生动力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实效。”姜楼镇党委副书记盖伟超介绍道。
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活动与实战行动,不仅让姜楼镇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更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切实检验了干部内生动力提升的实际成效,实现了从‘主动干’向‘优质干’转变,干部的内生动力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持久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