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仪式感,都是生活里不可缺少的小确幸
读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仪式感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读书生活感悟# #文化消费#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人为什么要有仪式感?
有个高赞的答案是这样回答的:仪式感是为每一个普通的日子和动作,标定它背后的精神内涵。
小七是个刚毕业两年的男孩,最近一段时间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跟女友同居了。
以前他是个普通到骨髓里的人,生活简单,上班-吃饭-下班-睡觉。每天宁愿多睡15分钟,也从不吃早餐。主旋律是工作和休息,偶尔撩下公司新来的小姐姐或者是跟好友打游戏。
他知道,这样的日子空洞乏味,不是一个年轻人该有的样子。想过去健身,去社交,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可他从来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做过什么改变。
直到跟女友同居后,他才知道从前的生活有多敷衍。
小七的女友是个精致的天秤,在她的生活里,床头的一本书,摆在阳台上的干花,存放零钱的小盒子……虽然一直是租房,但生活一点不将就。
她生日那天,小七按照比情人节更高的标准精心准备了她喜欢的礼物、鲜花和蛋糕。出租房里细心的小布置,让小七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小直男做得到的。
事与愿违,小七沉溺在给她浪漫的幻想同时,也被突如其来的工作淹没。不出意外的,他忘记了跟她说生日快乐,忘得死死的,直到24点12分。
她很愤怒,即便拥有了想要的礼物、蛋糕、鲜花……唯独少了一句该有的“生日快乐”,整个生日就变得没有意义。
在爱里的仪式感很重要,这表示了对彼此的重视,还有用心
对于爱来说,仪式感就是尊重。
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兰格汉斯岛的午后》村上春树
仪式感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感觉是在生活,而不是活着。
见过庆祝时的香槟喷洒,也见过求婚时戒指的佩戴;见过拥抱时的亲吻,也见过离别时的流泪。
美剧《绝望的主妇》中有这么一段话:
无论身心多么疲惫
我们都必须保持浪漫的感觉
形式主义虽然不怎么棒
但总比懒得走过场要好得多
前阵子很火的电影《寻梦环游记》,让我们知道了墨西哥的亡灵节,也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生与死,仪式的价值与意义。
生与死,于生命而言也许是最沉重的两个仪式: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也许你不会特别悲伤。真正重锤你灵魂的是,打开冰箱的那半盒牛奶,安静躺在床上的棉被,窗台上随风摆动的绿植……
仪式感可以让我们对在意的人和事,怀有绵延不绝的思念;也可以让我们对生活,怀有不同的热爱与敬畏。
当我们赋予生活仪式感,生活才会回馈我们小确幸。
遇见湾流,也许就是生活中的那一份小确幸。
每个房间门口的小牌牌,都是生活中“最无用”的小情趣
胭脂:“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古都的春色,夹杂着一丝冷意。
酞青蓝:“淡淡青石苔,嘈嘈知了喧。”醇浓的靛青蓝陡然中和了暑热,像冰块沉落在鸡尾酒杯底,清脆的凉。
赭石:褐色偏红,是我们足下土壤的色系,是打开又读了的一页古早味泛黄的书,也是手边的陶土茶盏还在氤氲的热气。
钛白:呼啸北风撞着寒冷结成窗花,”晓风残雪晨跑汗痕,冬晨暖阳猫懒娇嗔。”打个呵欠犯困般的舒服。
花青:一阵雷雨焖煮小院之后,点着薰香,支起洋伞,闲敲棋子看落花。院外错车的嘈杂被消隐,细碎的光阴中,归于宁静。
这里的设计绝不只是形式主义,还有点冷
刚入大堂第一个感觉——冷。1月的北京已经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步入大厅,没有了北风,可这气温……竟跟室外差不多……也许这也是公寓大部分面积可以采用自然光覆盖所必须的代价吧。
简单转了一圈后,第二个感觉——懵。自认为不是路痴的我,根本记不得刚才是怎么上房下院的。公寓整体包含:5栋建筑+4个内庭+5个屋顶花园,形成现代风骨的传统四进院的建筑空间。当然,如果有更清晰的动线标识会更好,我有点怕住进来一兴奋找不到家。
这儿给我最大的震撼是——淡。红色一直是中国传统的代表色没错,但我认为仅仅用红色系来诠释中国人的审美,是很多外国设计师的误区。
中国人的性格是“淡”的,儒雅、谦逊是5000年来沉淀下的秉性;中国当代都市人又是开放的,开放程度超过之前任何一个时代:学习、融合、海纳百川是他们延展。
西班牙设计师的匠心,让我颇为感动。隔着雾霾看不远的三里屯商圈,我竟体会到一丝北京这座古都的沧桑。记忆点最深的是大堂长桌上的灯,似灯笼又不带一抹红,这简单的骨架,描绘出的是西方与东方融合的神韵。
也许这才是中国人的青年社区
当青年社区这个词在长租公寓大热的今天已经被用烂了的情况下,湾流给我一个针对“社区”二字新的定义。
青年社区不应该是所谓强制社交,而是当代人最舒服的生活状态。如同“四面透风”的大厅一样,社区的生活应当是“开放、自由且私密”的。在这儿,没有强制社交,没有尴尬活动。有的,是一个个简单而精致的花园庭院,这背后,我看到了生活。
“完全尊重每一个人的生活,独立且私密;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社区+服务。”这是我在如今资本狂砸的长租行业领域内,听到的为数不多的暖心话。
一样的北京胡同,完全不同的湾流演绎
有幸在参观了湾流-三里屯院子后,又参观了湾流-东四。虽然参观时是半完成的状态,但感受到这里同样京味下蕴育出的不同生活。我只给几个关键词,大家意会:胡同、美食、干湿分离、衣帽间。
其实,我只想说,有仪式感的生活, 挺好
无论是三里屯院子还是东四,我参观后第一个感觉不是所谓轻奢(不过真的是有点小贵),而是一个又一个的细节组织起了生活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不是慢下来,也不是静下心,无关乎贫贵,而是一点一滴的小确幸结合起来的幸福。
愿你我被生活的小确幸包围。
湾流-三里屯院子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白家庄东里42号
价格:6900-15000¥/月
湾流-东四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六条45号
价格:6950-10150¥/月
关注【寒舍说】
租房 我们是认真的
↓↓↓
责任编辑:
网址:所有的仪式感,都是生活里不可缺少的小确幸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9617
相关内容
仪式感,生活中的“小确幸”仪式感=幸福感?错!别再误导孩子的价值观,真正的幸福是它
时光慢递|所有的仪式感,都是对人生的加冕
平淡生活的仪式感,普通家宴的小确幸 |小白的日常
生活中的小确幸,都藏在这9件小事里(你一定要看完)
生活里的热闹和小确幸,一个都不少。 旅居人间的27载啦
生活中的仪式感作文(通用15篇)
生活中的小确幸,藏在这些小事里
每天都有小确幸,生活就是简单的幸福
简约设计让生活充满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