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如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与社区或学校绿化活动,共建绿色校园 #生活常识# #环保生活Tips# #植树造林#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乃国家统一之基石,民族团结之根本,精神力量之灵魂。通过精心构建校园文化,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这不仅有助于培育他们深厚的民族情感,更能为打造和谐友爱、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氛围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作为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阵地,通过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政功能和引领作用,以及积极利用环境教育的补充作用,对于塑造各民族学生坚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意义。
本期我们就来看看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融入日常教学,厚植爱国情怀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学校日常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理解,更能有效厚植他们的爱国情怀。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理解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历程,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学校可以结合各类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文化讲座、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推动学生在认同民族文化基础上的跨文化能力培养。以思政教育为载体,以素质教育大课为手段,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我们设计的民族文化墙,通过介绍民族文化,让学生深刻领悟“天下大同,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认知,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学校可以灵活利用身边的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如爱国主题文化墙、十大英模等,以及民族文化节、传统手工艺体验、民族歌舞表演、爱国主题演讲比赛等等,以此巩固各族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听党话、跟党走的国情家底意识和历史主流意识。
融入环境管理,优化校园氛围
学校可以精心打造蕴含丰富教育内涵的校园环境,通过布局合理的空间规划、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设计和装饰,以及融入中华民族文化元素的景观布置,构建出一个富有意义的教育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参与和感知,深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通过搭建环境教育平台,如打造党史、国史走廊,向同学们展示党和国家的光辉历程;打造党建广场,组织全校师生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增进“五个认同”;在宣传栏、走廊等地方悬挂民族团结标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们倾心打造的和合文化园,以五十六个民族为纽带,友谊桥梁为象征,深刻诠释着“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手牵手”的共同体理念。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引导着学生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思考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义。
我们为一所学校设计的民族文化园,以石榴籽精神为核心指引,石榴籽千房同膜,千子如一,颗颗紧密相连,恰如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儿女团结一心,同心聚力,共筑辉煌。学生们漫步其中,感受文化熏陶,能够在心灵深处悄然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成长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栋梁之材。
通过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空间,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民族、历史和文化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深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网址: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如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97649
相关内容
以文化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校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和谐社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宣讲活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一束微光渐斑斓
精彩文化活动接地气聚民心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课讲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日常生活维度:场域张力、运行机理与路径优化.docx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社区共谱和谐曲 石榴花开满邕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日常生活维度:场域张力、运行机理与路径优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智能化实验室建设专题简报之十八——拉祜族女童班回访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