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路径 两个工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三个进阶
发布时间:2025-10-31 01:27
跨学科学习路径18:寻找导师指导,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跨学科学习路径#
为避免跨学科主题学习陷入“零敲碎打”“机械叠加”等困境,需要加强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进阶设计,打通不同年级、学段跨学科学习的主题序列,同时要让学生利用教师设计的“脚手架”提升学习的目标感、决策感、挑战性和获得感。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详细阐述了设计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路径与策略,以及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工具。本文共4340字,仔细阅读需11分钟
编辑/肖静 统筹/孙习涵
周五
案例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路径与策略
※ 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活动的支持工具
为避免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实施中陷入“零敲碎打”“机械叠加”等困境,学校需要以进阶的学习路径对全校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进行一体化设计,将跨学科、跨年级、跨学段的学习内容进行并列关联及统筹整合,在学科内、学科间、学段里形成持续开放、有机联结、整体协调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系统,从而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阶体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连贯性与深刻性。以下我们将结合实践探索,对如何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进阶设计和实施进行深入阐述。
▲“'不完美’菜园养成计划”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进阶设计的含义及方式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进阶设计,是指对不同学期、年级、课程之间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进行系统思考和整体设计,关注主题结构、活动内容的连续性,从更为长远的时间跨度上优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进阶设计在各学科新课标中的体现方式有所不同,但也表现出一定共性,可以归纳为三种方式,包括学段间的进阶、主题间的进阶、主题内部任务活动的进阶。1学段间的进阶
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学段间的进阶,是指围绕学生素养发展这一主线,以素养发展的分学段目标引导学生的认知进阶。教师可以直接参考新课标中的“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结合学科知识在学段内的划分以及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进阶安排小学六年或初中三年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如语文课程在“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部分有详细的分学段、分模块论述,数学和信息科技课程整体采取“主题 学段”的设计思路,等等。新课标中各学段的主题内容和活动任务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层级性,使教师能够结合学科知识在学段内的划分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的生长点与阻碍点,科学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难度,对主题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加强主题内容的衔接,使学习呈现出逐级进阶的趋势。
主题间的进阶
跨学科主题学习在主题间的进阶,是指立足于学科高度,以主题为框架组织学科活动进阶,并以层级主题的形式呈现学科课程的内容框架,使之成为低位、零散的知识得以关联的固着点。这些主题是结合各学科的内容特点而凝练的学科核心知识,各主题间既相对独立又有实质性的逻辑关联,多个主题之间呈现出递进的层级关系。在整体上,各层次的主题难度层层递进、渐进排序,就像升级打怪的闯关游戏,不断对学习者提高要求。一级主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统摄性、包容性,侧重于加强对学科知识整体性、综合性的认识;二级主题是对一级主题的进一步阐释和具体化,通过样例、活动建议、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进一步引导和说明,为具体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定向”。以“'不完美’菜园养成计划”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为例,一级主题“什么是我们理想的菜园”,基于数学学科的核心概念“最优化”,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最优设计;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如何在种植过程中进行最优规划、最优布局,以最优控制获得作物的最优生长;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最优方案,核算最小成本,以获得最大效益。二级主题则设计了从一年级的“种子大不同”、到二年级的“日照知多少”、再到三年级的“菜园巧排布”等序列化实践探究主题,各个主题前后衔接、层层递推,助力学生不断进行深层次探索。

主题内部任务活动的进阶
主题内部任务活动的进阶,是指将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主题解构为相互衔接、逐级深化的活动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螺旋上升地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将头脑中散落的知识碎片结构化,使思维走向深入。如在地理学科新课标的“探访'地球之肾’——湿地”这一案例中,围绕“保护湿地”这一核心任务,由“为什么做”到“做什么”再到“怎么做”,层层追问,形成问题链,进而设计若干项解决问题的任务”。同时,任务的建构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形成“制作电子地图→探究湿地功能→提出湿地保护建议”的任务群,前一个子任务的完成为后一个子任务的展开提供抓手,每一个子任务之下又提供了具体的学习活动与操作策略,按照学习任务的顺序相应呈现为不同的学习活动。整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呈现为围绕核心任务构建的序列化学习任务群,每个学习任务中又顺次呈现若干个具体的学习活动,由此使学习任务内部形成结构化的活动链,既有利于课程的逐步深入与学生思维的纵深发展,也便于教师合理把控学生学习的节奏和重点。
▲“'不完美’菜园养成计划”跨学科主题学习成果进阶设计的基本路径
如何在主题统领下有效聚合相关内容及活动,形成进阶分明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方案?下面以围绕数学学科开展的一到六年级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为例,介绍具体的实践路径。1凝练大概念系统
首先,将数学新课标中学科核心素养的11个具体表现作为主题活动设计的关键概念,并用4个超学科的通用素养与之进行隐性关联(见图1)。所有的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都以这些大概念作为统领,从而保证了数学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设计内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图1:数学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素养指向2反向设计递进序列
跨学科主题学习一定要做好与学科单元的关联,将单元作为最小思考单位进行整体设计。为此,教师需要梳理知识脉络,把握主题线索,先做好单元的有机整合,再去适度拓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如案例中结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确定各学段主题学习序列中的学习目标,再结合现行教材内相应的单元内容和教材的学习体系,确定每个年级每项活动的学习目标,从而形成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全学段内容序列(见图2),使教师在实施时能够自然渗透、易于实操。
▲图2:数学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学段进阶序列3构建主题活动的跨学科方向
在主题统领下,结合对各学科概念的整体理解,打破单一学科边界,探寻学科间知识的关联,是构建主题活动学科跨越方向的起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整体意识,将形式上相分离的主题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实现学科内整合、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整合,以10%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学方式的改变推动日常教学思维模式的转换。表1呈现的是数学学科各年级单元跨学科拓展的部分案例。
4设计不同学段的层级式目标框架
以“数学眼,中国心”活动为例,基于“数据分析”的学科主题,构建了适合一到六年级不同学段要求的跨学科主题活动,并将多个单元学习内容串联进主题学习中。整个活动系列突出以数学的眼光解读红色中国,引导学生记录时代风云,书写变化足迹,致敬不朽的历史,凸显了数据分析、数据模型、数学测量的应用价值(见表2)。
此外,考虑到这样一个主题全校共学,一到六年级学生一起学,而不同学段对于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如何去评估是有差异的,因此需要为不同学段学生匹配不同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有差异地推进各年级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进阶(见表3)。
进阶设计的支持工具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进阶设计中,教师应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活动的支持工具,以引导、带动和支撑学生的学习。支持工具可以分为针对学生进阶活动的支架支持与针对教学活动展开的课型支持,它们能够匹配和辅助学生的学科探究,让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有目标感、决策感、挑战性和获得感。1针对学生进阶活动的支架支持
教师在跨学科主题活动进阶中提供前后衔接、彼此关联的学习支架,有助于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学习支架一般有如下三个类型。其一,任务问题支架,驱动学生主动思考。任务问题支架通常由一个核心任务和若干子任务构成,它们以真实问题解决或项目完成作为外显主线,内蕴核心概念的建构、学生素养发展的暗线,体现支持性、生长性、跨学科的特点。任务问题支架的核心着眼点是引导学生在真实完成跨学科主题学习中,逐步将“知道什么”与“能做什么”关联起来,用“能做什么”驱动学生主动思考、主体参与,以学科实践的方式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针对教学活动展开的课型支持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只有融入学校的日常课程体系,以每一节常规课为单位,在学段、学科、单元之间建立起具体联系,才能避免被束之高阁,获得持续的生命力。为此,学校需要从统整全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课型入手,以课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术性思考和探究。其一,项目开启课。项目开启课要对项目提出的问题进行学科的学术性定向,从研究方向、路径等方面引导学生建立项目与学科之间的关联,让学生从内容、方法上鸟瞰整个主题学习,激发学习兴趣,进行整体架构。其二,操作探究课。操作探究课要将主题学习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活动主题或实施步骤,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各自担当一定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主题。
统筹 | 孙习涵
网址:四条路径 两个工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三个进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98313
相关内容
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路径北京市小学专题研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校实施路径与策略”
个性化学习路径的优化策略
跨学科学习方法论与实践.docx
(小学篇)2024年第04期:提炼和选择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主题的策略(江苏:吴红梅)
Python基础学习攻略:从入门到进阶的完整路径
高三学生缓解学习压力的三条途径
个人学习计划与成长路径手册.doc
问题分解:“在线学习与生活”模块计算思维培养路径的实践探究
基于“购物中的数学”主题的小学数学与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