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塑料袋遇上刺绣,当艺术遇上生活|当代艺术家武文雯&王陶然

发布时间:2025-11-01 22:06

参加当地的传统艺术课程,如陶艺、刺绣等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旅行生活攻略# #文化体验建议#

还记得第一次在国内看到当代艺术家武文雯和王陶然的作品,是在2013在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那天西湖边下着毛毛细雨,于是我躲进了浙江美术馆,没想到,却看到了艺术界众多明星艺术家们的作品,包括了我喜欢约瑟夫.博伊斯,奇奇.史密斯,梁绍基,施慧,尹秀珍,邱志杰等等。意外又惊喜。

转身走到长廊,看到一件让我感觉眼前一亮的作品:“垃圾袋”上装饰了“手工刺绣”。是荷花,跟对面的西湖遥相呼应,甚是惊艳。

“塞纳河上的荷花”,2011,手工刺绣,塑料袋, 巴黎“ICI&DEMAIN”艺术节,巴黎塞纳河艺术桥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附着于接受人类垃圾的“塑料袋”;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实用品”被“装饰物”狠狠的改造后脱胎换骨;

机械化的生产与人类手工制作的激烈碰撞;

整件作品看起来那么的“叛逆”又“和谐”。

“艺术可以给生活带来些什么?”

“传统手工艺者们在现代机械化的时代如何生存?”

“人类的生活垃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我发现自己竟然在思考着这些“大”问题。

不禁笑出声来。

“Small is beautiful” 个展,2012,手工刺绣和塑料垃圾袋,法国巴黎L MD画廊

惊喜又诧异的我,转身去寻了艺术家的简介,才了解,原来他们毕业于央美附中,后来去了法国巴黎美院学习当代艺术,2011年法国巴黎美院硕士毕业后定居香港。

这次展出的塑料袋和手工刺绣的《融合》系列,武文雯和王陶然从2008年就开始创作,因为艺术家们坚持自己手工刺绣,塑料袋又是极其脆弱的承载物,他们反复练习、尝试,每件作品的制作都更耗时也更废心力,却也让作品看起来更加质朴,自然。

我想这也是每一个艺术家的坚守与对作品的尊重。他们的这件作品在法国多次展出:2009年3月法国巴黎104当代艺术中心;2010年9月巴黎Martine et Thibault de la Chatre画廊;2011年2月巴黎LMD画廊;3月第八届巴黎艺术节;2013年杭州第一届纤维艺术三年展。

“融合”,2013,手工刺绣,塑料袋,杭州国际第一届纤维艺术三年展,浙江美术馆

“融合”,2009,手工刺绣,透明塑料垃圾袋,展出于法国104当代艺术中心

“融合”,手工刺绣,透明塑料垃圾袋,2009,展出于法国104当代艺术中心

“塞纳河上的荷花”,2011,手工刺绣,塑料袋, 巴黎“ICI&DEMAIN”艺术节,巴黎塞纳河艺术桥

我喜欢他们的艺术理念,和表达方式。就像法国评论家大卫.罗森伯格写的那样: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生命里平常琐碎的“小事情”,和让我们觉得“微不足道的小事” ,变成了极具诗意的艺术珍宝。

以小见大,以微知著。

武文雯和王陶然是一对艺术家组合,他们出生在中国,目前生活工作在香港。他们的艺术 “材料”,是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小物件”和生命里平常且琐碎的 “小事情” 或情绪变化中极其微妙的 “小东西”,然而,通过他们独特的 “讽刺哲学” 的筛选,这些 “微不足道的小事” 瞬间被转变成为极富诗意的艺术珍宝 - 而你通常会对此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

他们使用照片,视频,雕塑,装置, 绘画,在 “情感同化” 和 “差别”之间,含蓄的表明着:艺术没有 “主体”,有的仅仅是 “出发点”,这些 “出发点” 诱发了新的“思考漫游”或“思维交点”,从而引发出新的观点 。

-大卫 罗森伯格 (法国著名评论家 策展人)

“融合”,手工刺绣,透明塑料垃圾袋,2009,法国104当代艺术中心

这是一件融合了两个相对立元素的作品。

垃圾袋,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件极普通的日用品,现代工业产物,它有很多的颜色和尺寸,你可以在任意超市里购买,价格低廉,它是工业化的产物,短短几秒就会有无以计数的垃圾袋被机器生产出来。

手工刺绣,一种装饰织物的艺术,是针与线的绘画,在世界各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制作需要刺绣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经历。

垃圾袋的本质注定了它的性质是接受来自人类消费社会的废弃物,然后随即被销毁。而手工刺绣放大了它的承载物(垃圾袋),装饰了它的承载物,并带给了它超越以往的价值。

莲花图案在人类范围内的寓意:纯洁,优雅,高尚和神圣。它植根于深厚的污泥并开花于水面,活力的象征。

精美的莲花图案刺绣与极不寻常并且是与之完全相违背的载体并存,所产生出的“奇怪”感觉,让人们疑惑,关注并凝视,思考...

展览中,把刺绣垃圾袋还原于真实的环境中, 同时,垃圾袋仍保留了它的实用性。 它超越了自身转瞬即逝的性质,可以成为永久性的物体,当然也可以被当成普通垃圾袋扔掉。 是艺术品还是普通物品?此时是观众要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保存它还是把它扔掉呢?”,是观众要做出的选择。而观众迟疑的过程最终确立了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关系,观众充满疑问的状态正是这件品重要的组成部分。

-苏菲.巴布尔( Sophie Barbeaux ,法国景观艺术家, 作家, 评论家)

©️Vgalerie 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品图片来自艺术家 Ins: wenwen.taoran

网址:当塑料袋遇上刺绣,当艺术遇上生活|当代艺术家武文雯&王陶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99788

相关内容

【回·声】当环保遇上艺术
当文旅遇上艺术,让生活成为孤品
之间——当代手工艺术及设计展丨艺术家篇(三)
当艺术遇到自然
中国工艺美术传统与当代生活
当代手工艺引领艺术回归生活
17个艺术家让刺绣重焕生机
当AI遇上非遗:传统艺术焕发新生的奇幻展览
当中国风遭遇二次元
刺绣,在纺织品上飞针走线的艺术及时代特点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