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场所的重生:论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场所构建》【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探索古代建筑,领略历史建筑的魅力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文化生活# #历史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利用相关资料并结合作者亲身实践的项目进行了再利用设计的详细分析。以“场所构建”作为主要目标和方法, 特别提出了历史建筑再利用的一种新概念。提倡任何场所都是有精神的, 建筑师的职责就是守护和延续这种精神。
节选
《历史建筑场所的重生:论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场所构建》: 2.场所精神的价值 旧的建筑物常常因为“不再适用”而被毁去,但“不适用”的情况又有许多种,有许多是由于观点看法不同而产生的,这时可以和建筑所有者做出完全不同的判断,发现有益的用途来进行改善。以往的建筑师,大都致力于创造出适合一定功能要求的空间,而对已有空间如何利用的问题并不关注。历史建筑保护性利用则从旧民居空间的利用开始,一直到大型纪念碑的灵活运用,区域性、地方性保护开发等,分级分批地探讨这种空间的“重新适用”的可能性。并且保护着对象的形式,积极致力于使之产生适合于使用的新成果,这就是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具体内容。 如果过分拘泥于空间旧有形式或现存形式的保护,不可能充分利用它,可能导致这些空间完全废弃。历史建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不断地置于这种残酷的选择面前,常常不得不接受种种改变才能延续下去。为了使历史空间获取“再利用”的可能,即以保护该空间的形式为目的,也常常必须加以某种改变。与其说是需要,不如说是为了使历史空间增加活力。如果能够在历史建筑不断变化的对象中,发现具有延续性的某种要素,研究它与整个建筑空间或是建筑景观的联系。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有一种眼睛看不见的要素在起作用,它就是那些不断变化的空间的同一性和连续性的保障要素。《历史建筑场所的重生:论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场所构建》借助场所理论中的场所精神来诠释这种要素的特征及作用。 理解场所理论的一个基本目的是为了在历史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弥补人们在精神和心灵上的缺失,保持和延续一种场所精神。为此,历史建筑再利用应当是还生活以本来的面目、本来的节奏。有人会说时代变化快,历史建筑没有必要加以利用,如穿旧的衣裳,弃之不惜,事情真是这样吗?当人们欣喜新技术、新时空感时,在心理上及生理上都感到了某种失落与恐慌。从根本上说,场所精神就是人们对世界和自己存在于世的本真认识的浓缩体现。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目的在于延续、发展这种场所精神,一种可以使人洞悉自身生存价值的精神。只有在当代文化的宏观背景下,尊重并延续这种场所精神,历史建筑空间的再生才具有真正意义。 (1)社会情感价值 每个人对于生活环境都有着某种体验,这些体验在人与环境的接触中逐渐融人人的感情,并纳入记忆中,这种记忆称为集体记忆。由同一社会组团的人所共有,在城市一些旧区内,许多历史建筑虽然自身历史价值不是很高,但是反映了城市生活的发展过程,是城市不同发展时期的见证,在居民心中留下很深的历史印记。建筑环境心理学认为,这种集体记忆有助于人们建立归属感和安全感,更好地把握生活环境的特征及文化内涵。集体记忆的物质基础在于生活形态的独特性,这种形态不仅呈现出一种物质空间结构,而且积淀了丰富的社会网络。如果这些记忆被破坏,或者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那么人与场所之间的必要联系就会丧失,随之带来的就是基本生活质量的下降。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不仅保护了建筑物自身,同时还保护着居住环境的场所精神和社会生活的网络,这远比维护文化传统的物质环境更为重要。 (2)历史文化价值 场所在历史文化中形成,又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可能引起场所结构发生变化,但并不意味着场所精神的丧失。一些历史文化名城饱含着场所精神,因而能够使居留者产生心理上的安定感与满足感。“如果事物变化太快了,历史就变得难以定形,因此,人们为了发展自身,发展他们的社会生活,就需要一种相对稳定的场所体系”。 根据场所理论,场所与功能的变化并不矛盾。一方面,任何场所都具有接受“异质”内容的能力,仅能适合一种特殊目的的场所很快就将成为无用的场所;另一方面,一个场所可用多种方式解释,保护和保存场所精神意味着在某种新的历史阶段内将场所和本质具体化。这也就意味着,尊重场所精神并不一定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历史建筑再利用不是将场所冻结,而是要找出场所精神的内涵,加以继承,把这种内涵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用新的方式加以阐释。 ……
作者简介
杨字峤,1972年生,河北鹿泉人。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长安大学建筑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传统建筑理论与设计的研究。2004年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留学。2011年德国洛特林根大学交流访问。指导学生曾获2011年Revit杯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2011年陕西高校建筑学专业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2014年UIA国际建筑设计竞赛第七名;2015年中国建筑院校境外交流学生作业优秀奖。
网址:《历史建筑场所的重生:论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场所构建》【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401760
相关内容
一幢历史建筑重焕新生的记录历史建筑结构改造与再利用技术
【历史建筑】如何活化利用? 有机更新,让历史建筑“活在当下”
与历史、自然、人的连接,让建筑重获温度
保护与再利用,让历史建筑焕活归来
历史建筑保护性改造与再利用设计策略5.ppt
历史建筑保护性改造与再利用设计策略5最新版本ppt课件.ppt
历史环境中的传统建筑保护与再利用
合理利用让历史建筑“活”起来
旧建筑装修:保存的历史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