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城市主义的社区环境宜居性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以绵阳市为例
城市生活观察:研究城市绿化策略,理解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城市生活观察# #城市日常生活观察#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宜居城市”的政策目标
1.1.2“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
1.1.3 社区更新建设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新城市主义的相关研究
1.3.2 社区宜居性评价研究
1.3.3 研究评述与启示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社区
2.1.2 社区环境
2.1.3 宜居社区
2.1.4 宜居社区评价
2.2 相关理论
2.2.1 人居环境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社区适宜居住性理论
2.2.4 新城市主义理论
2.3 新城市主义对社区宜居评价的可行性
2.3.1 新城市主义与社区建设的内在关系
2.3.2 新城市主义对社区宜居性的可行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新城市主义的社区环境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1.1 指导理念
3.1.2 基本原则
3.2 社区环境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3.2.1 相关宜居评价指标体系启示
3.2.2 新城市主义与宜居社区指标体系逻辑推导
3.2.3 社区环境宜居性指标体系构建
3.3 指标计算方法及权重计算
3.3.1 指标计算方法及标准
3.3.2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
3.4 社区宜居性评价方法
3.4.1 社区宜居评价模型
3.4.2 分级赋值法
3.4.3 综合指数法
3.4.4 数据归一化
3.4.5 聚类分析法
3.5 本章小结
4 绵阳市社区环境宜居性评价研究
4.1.1 研究对象选取原则
4.1.2 研究区域概况
4.1.3 研究区域街道社区划分
4.2 研究数据
4.2.1 数据来源
4.2.2 数据处理
4.3.1 社区环境宜居总体分析
4.3.2 居住环境宜居评价分析
4.3.3 工作就业宜居评价分析
4.3.4 服务设施宜居评价分析
4.3.5 交通出行宜居评价分析
4.3.6 公共休闲宜居评价分析
4.3.7 资源承载宜居评价分析
4.4.1 宜居类型划分
4.4.2 各类型社区宜居性特征分析
4.4.3 宜居社区优化类型
4.5 本章小结
5 绵阳社区环境宜居优化策略
5.1 不同类别社区优化策略
5.1.1 新城市主义视角下社区优化原则
5.1.1 认识层面
5.1.2 规划层面
5.2 社区抽样实地研究—以安昌社区为例
5.2.1 调研问卷设计
5.2.2 样本社区的选取
5.3 实地调研结果分析
5.3.1 社区整体环境现状
5.3.2 社区居民各层面满意度分析
5.3.3 样本社区概况
5.4 安昌社区优化策略分析
5.4.1 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5.4.2 完善服务设施系统
5.4.3 整合公共空间网络
5.4.4 控制土地开发强度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问卷
附录二社区宜居度计算评价值及等级表
附录三实地调研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网址:基于新城市主义的社区环境宜居性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以绵阳市为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402988
相关内容
基于健康城市理念的西安高新区社区生活圈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绵阳市中心区生活服务型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策略研究——以成绵路片区为例
韧性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以南京市线路新村社区为例
基于生活圈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研究——以苏州市高新区为例
乡镇居民低碳与环保生活教育策略研究——以遵义市播州区为例
基于ArcGIS的城阳街道居住适宜性空间评价
生活圈视角下武汉市新旧社区便利性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
湿热地区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舒适性评价及其优化设计研究
“老年友好”导向下的城市老旧社区改造策略研究——以苏州市古城区为例
城市旧住区更新中的公共交往空间重塑策略探究——以重庆市人民村居住片区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