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在二手集市里“淘”出生活新态度
周末市集淘宝,淘到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独特生活方式#
喝奶茶剩的纸袋拿去卖钱,“剩菜盲盒”一抢而空,旧衣服在巧手改造下“变身”潮包……这届年轻人,正在给闲置物品安排“重生剧本”。从线上的热烈交换到线下的循环快闪,一场由青年主导、关乎省钱、环保与创意的消费变革,正悄然成为新的生活风尚。
本报记者 胡 静 □ 陈跃佳
旧物新生
青年的“循环创意秀”
“买了15件才花了422元,真的值爆了!”消费者小羊向记者展示了她在众爱循环快闪活动中收获的“战利品”:复古的马甲和半裙、小众首饰、毛球包……她表示,通过活动不仅能淘到独特的复古单品,价格更是新品的一个零头,这种低价高质的体验让她获得了比中奖还开心的满足感。
众爱循环市集快闪活动负责人李传梅透露,参加活动的青年群体占比高达七八成,衣服、首饰和居家用品成为最抢手的“三大件”。

图为北京朗园的众爱循环快闪活动现场。 受访者供图
如果说“淘货”是“重生式消费”的基础款,那“创造”就是其进阶玩法。在众爱“REBORN拯旧计划”的旧衣改造现场,来自央美的志愿者大家解构衣物、拼片重组,用五爪扣连接出披风、背包等多种产品,每件改造后的衣服还会留存一片材料供下一人接力创作,形成一场环环相扣的创意接力赛。
“这个过程就是把自己想象成‘时尚设计师’,把脑海中的构想变成一件件成品。”参与者艾丽兴奋地说,“制作的过程让人充满期待,成就感拉满。”
而迪卡侬则把“循环”玩成了拍卖会,将二手运动装备集中起来安置在商场中庭,用“竞拍捡漏+环保行动”赋予商品二次生命,2个小时内拍出了40件二手单品。与此同时,拍卖活动之后的循环市集让参与者可以在“买家”和“卖家”的身份之间来回切换,盘活自家闲置。
消费观的深刻转向
省钱、环保和社交一个都不少
这股“重生式消费”风潮并非空穴来风,通过走访多个循环市集,以及观察企业、社会组织消费实践,记者发现,曾经执着于新品的年轻人,如今已在一场场循环消费中探索“省钱不降级”的精致生活密码,其背后反映出青年群体消费观念务实的集体转向。
“在这个过程中能感受到物品的多重属性,教会我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物品的潜在价值,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位青年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他们不再盲目求新,而是更注重性价比、独特性和个性化。逛循环市集等行动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让年轻人在享受省钱乐趣的同时,也能找到表达自我和社交分享的新方式。
“可以买贵的,不能买贵了”成为不少青年的消费信条。在物价与生活成本的压力下,“重生式消费”成为年轻人实现精致生活与钱包“保暖”并行不悖的智慧方案。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精打细算并非单纯的“抠门”,而是一种更理性的消费策略。一位二手平台资深运营人员分析道,年轻一代消费者愈发成熟,他们拒绝为品牌溢价过度买单,转而追求产品的真实价值。循环市场正好满足了这种“去水分”的需求,实现省钱与精致“两手抓”。

图为鹿岛生活“旧衣换包”活动中,店员正在评估消费者带来换购的旧衣服。
环保则让“重生式消费”多了一层责任感。“以前我对环保其实没有太大的感触。”在鹿岛生活用旧衣物免费兑换了包包的消费者沙沙说,“我用压箱底的旧衣服兑换了自己喜欢的包包之后,现在每天都背,觉得这种变废为宝的过程很美妙,很有意义和价值。闲置物品的每一次成功流转,都是一次具体的碳减排行动。”
数据显示,2025财年用户在闲鱼参与闲置物品交易及旧物回收,累计减碳超1180万吨。这种可量化的环保贡献将年轻人的每一次消费都变成“为地球减负”的具体行动,让环保从宏大叙事变成日常仪式。
更值得关注的是,“重生式消费”早已超越物质交易本身,成为青年社交与自我表达的载体。“他们更多的是追求淘宝的乐趣、互动的体验、社交的链接。”李传梅观察到,循环市集本质上已成为年轻人新型的线下社交场,他们在这里交换闲置、分享改造创意、交流生活新鲜事物。
企业搭台
共筑循环经济可持续之路
随着循环市集的火爆和消费者的不断参与,“重生式消费”已演变成为一种被广泛践行的生活方式,这背后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和推动。从回收、处理到再创造,企业正在搭建一套完整的循环链条,让“旧物新生”不再是零散创意,而是可复制、可延续的生活方式。
鹿岛生活成都旗舰店工作人员介绍,循环经济远不止是回收那么简单,而是一场系统性变革。如何让旧物新生、让资源循环、让价值延续,都需要复杂且严谨的流程。“‘旧衣换包’活动参与者非常多,我们一周会收上百箱旧衣物,兑换大约350个包包。一件旧衣服从回收到兑换,需要经历预分类、清洁、消杀、设计再创造等七个环节,这要求企业具备全链条支撑能力。”

图为迪卡侬在荟聚商场中庭开展“告别旧物,发现新热爱”循环市集活动。
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举办的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首次将“循环经济”纳入主题日议程,凸显了这一趋势的全球共识。然而,推动循环消费的健康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记者通过走访市场了解到,部分消费者对二手物品的固有偏见以及商业模式的可持续造血等问题仍需时间逐步破解。目前,品牌和机构都在不断探索让循环消费真正能产生社会价值的实践方式,使公益能够更好地与商业结合。正如李传梅所言:“先有造血,才能持续供血。”只有让循环本身可持续,这股低碳、环保的绿色之风才能真正吹到更多角落。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网址:这届年轻人在二手集市里“淘”出生活新态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407813
相关内容
这届年轻人在二手集市里“淘”出生活新态度来聊一聊这届年轻人的“二手生活”
宜家循环市集火爆,年轻人周末“淘金”二手家具热
这届年轻人,过起了「二手生活」
二手市集走俏,年轻人为什么光顾二手生意?
捡便宜、尝新鲜还是交朋友,这届年轻人为什么爱上“二手生活”?
年轻人为何爱上“二手生活”?
年轻人的新乐趣,藏在二手交易市场
打卡西仓新二手市集 “老粮仓”里逛出新旧碰撞的“城市记忆”
边捡漏,边回血,年轻人在二手交易里找回人生残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