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媒介化、群体化、审美化:生活分享类社交媒体改写的“消费”
在社交媒体上保持真实,避免过度美化生活。 #生活知识# #社交#
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ID:xdcbcuc)
核心提示
内容摘要:
以年轻用户为主体的生活分享类社交媒体在今天影响力越来越大,它以生活与消费话题勾连起一种轻社交,容易形成用户黏性。这类平台在很多方面改写了人们的“消费”。它们促进了媒介化消费的深化,也由此加深了符号化消费及其影响。媒介化消费也是一种群体性消费,个体消费集合为群体行为,群体互动又会作用于个体的消费行为。生活分享类社交媒体也推动了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身体的美学化,而年轻人的审美趣味开始引领这些平台的审美化走向。媒介化消费与流行文化、政治等也有着深层的关联与互动。
关键词:
社交媒体;媒介化消费;群体性消费;日常生活审美化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彭兰.媒介化、群体化、审美化:生活分享类社交媒体改写的“消费”[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9):129-137.
彭兰:《媒介化、群体化、审美化:生活分享类社交媒体改写的“消费”》,《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9期,第129-137页。
转载于:现代传播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编:李倩宇 | 审核:曾婷婷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数智化运营推动广电破壁新生”营销论坛暨’2023 SMR客户年会
回看通道
【他山之石】全网打卡淄博烧烤:短视频造神、社交平台种草和网红城市的网感
【他山之石】可供、可见与可接纳:移动短视频用户的旅游意向生成机制
【他山之石】要素配置对媒体供给质量的影响——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
【他山之石】艺术符号媒介论纲
【他山之石】“厌恶”的情感符号分析及其社会、审美功能
【他山之石】媒介的物质属性和交往属性——兼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媒介思想
【他山之石】倍速播放:智能复制时代的视频消费
【他山之石】短视频文艺: 文艺大众化的符号构筑与接受
【他山之石】论算法文化研究的三种向度
【他山之石】作为标签与规训的隐喻——对网络流行语“社恐”的批判性话语
【他山之石】视觉框架生成的符号学机制考察
【他山之石】信息维度:理解冷热媒介的认知转向
【他山之石】符号互文、情境衍义与文化规约———当代视觉修辞的语境参数及其意指实践
【他山之石】传播媒介变迁的四体演进:一个符号修辞学分析
【他山之石】数字化生存的隐忧与抗争:中老年人在线隐私保护意愿形成机制研究
【他山之石】论AI文学文本的符号形态与具身性阐释伦理
【他山之石】理解虚拟时间:时间性、文明及其悖论
【他山之石】试论数字影像的像似性——数字电影时代重新理解巴赞的“摄影影像本体论”
【他山之石】创意可以被计算吗?人工智能推进广告创新
【他山之石】中美“狂飙”ChatGPT,一文读懂超20家科技巨头最新布局
END
网址:【他山之石】媒介化、群体化、审美化:生活分享类社交媒体改写的“消费”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408815
相关内容
小红书等生活分享类社交媒体,如何改写“消费”?彭兰:生活分享类社交媒体,如何改写“消费”?|芒种观点
审美化生活的隐忧与媒介化社会的陷阱
网络社交媒体智能化对社交场景的影响
生活分享类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年群体焦虑心理的影响——以自我客体化为中介变量
社交媒体优化技巧
社交媒体环境中人们对媒介的依赖
社交媒体改变生活和工作:新媒体时代浅析
媒介化时代日常生活转型分析
探究个体的平台化媒介生活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