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应急知识手册:守护你与家人的安全防线
《家庭急救知识手册》:必备的家庭健康安全知识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健康家庭疗法#
意外与灾害往往突如其来,地震、火灾、触电等突发状况若应对不当,极易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掌握科学的应急避险与自救技能,备好应急物资,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以下这份实用应急知识手册,涵盖居家、户外常见场景的应急技巧,值得每个人学习并转发普及。
居家常见灾害应急处置
1. 地震避险:室内需立刻采用“伏地、遮挡、手抓牢”原则,躲到结实书桌下或承重墙角落,用手臂或抱枕护住头颈,远离玻璃窗、吊灯、衣柜等易倾倒物品。若在室外,迅速撤离至空旷地带,避开高楼、电线杆、桥梁等。主震结束后警惕余震,切勿立即使用明火,防止燃气泄漏引发爆炸。
2. 火灾逃生:起火后切勿慌乱,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匍匐前进,避开上方聚集的有毒烟雾。熟悉家中安全出口位置,坚决不乘坐电梯。若房门发烫,切勿开门,用湿布封堵门缝,在窗口挥舞衣物发出求救信号。油锅起火时,立即用锅盖盖住灭火,切忌泼水;电器起火先断电,再用干粉灭火器扑救。
3. 触电急救:发现有人触电,先迅速切断电源或用干燥木棍、木板等绝缘物挑开电线,切勿徒手接触。脱离电源后,若伤者神志清醒,让其平卧休息;若意识不清但呼吸脉搏正常,使其侧卧并及时送医;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并拨打120。
户外与出行应急技巧
1. 洪涝避险:遇暴雨引发积水,迅速向屋顶、山坡等高处转移。涉水时远离电线杆、变压器等带电设施,避免触电。若被水流冲走,尽量抓住木板、泡沫等漂浮物,保持体力等待救援。洪涝过后,饮用水需煮沸或用消毒片处理,防止水源污染引发疾病。
2. 中暑急救:高温天气若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中暑症状,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下等部位降温。让患者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症状严重时需立即送医。
3. 交通事故避险:驾车时遇突发事故,先开启双闪警示灯,在车后安全距离设置警示标志。若有人受伤,怀疑骨折时切勿随意搬动伤者,及时拨打120。骑行电动车需佩戴头盔,下车前仔细观察路况,避免“开门杀”事故。
基础急救核心技能
1. 心肺复苏(CPR):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者。让患者仰卧在硬质平面,施救者双手重叠置于患者胸骨下半段,垂直向下按压,深度5 - 6厘米,频率保持100 - 120次/分钟,按压后确保胸廓完全回弹,配合人工呼吸循环操作,直至救援人员到达。
2. 创伤处理:轻微伤口用生理盐水清洗后,用碘伏消毒,再用纱布或创可贴包扎。若伤口大出血,用干净纱布直接按压出血处止血,同时抬高受伤肢体,严重时需按压对应供血动脉,并尽快送医。怀疑骨折时,用木板等临时固定伤处,避免搬运时加重损伤。
家庭应急物资储备规范
每个家庭应常备应急包,并定期检查更新,包内建议包含:医用纱布、绷带、创可贴等基础医疗用品;退烧药、止泻药、抗过敏药等常用药品,以及慢性病患者的专属药物;手电筒、应急哨子、多功能剪刀等工具;压缩饼干、瓶装水、口罩、一次性手套等。应急物资需存放于易取用的固定位置,每3个月检查一次,及时更换过期药品和老化电池。
应急能力的提升,始于每一次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练习。请将这些实用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让更多人掌握应急技巧。平安无小事,防范于未然,才能在意外来临时从容应对。
网址:必备应急知识手册:守护你与家人的安全防线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409093
相关内容
日常生活安全常识(防灾应急知识手册).docx良好备灾习惯、家庭应急准备,是守护安全第一道防线
小学生居家安全防护知识手册.docx
【安全知识】这个全民必备应急手册
家庭应急避险必看!安全知识和物资储备全攻略
家庭安全必备:应急避险小知识,快来收藏!
一起学安全,呵护成长——河南省发布《中小学生应急安全知识手册》
人防战备应急手册内容
做好家庭应急准备 守护生命第一道防线
《读书》 20250616 刘洋 《家庭应急手册:家庭必备应急指导》 家庭安全指南:《家庭应急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