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共享 让非遗焕发新光彩

发布时间:2025-11-27 00:33

科技让古典音乐焕发新生:数字化修复技术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音乐欣赏的乐趣# #科技新发现#

近年来,非遗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等各个领域的数字化发展逐渐成为新潮流、新趋势。通过区块链、5G、AI等技术手段,让传统非遗文化技艺与数字科技相结合,赋予了传统文化传承新的时代元素和意义。

北京市民间工艺三级丝绢大师滑树林一直活跃在绢人非遗传播传承的舞台上。绢人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起源于唐代。制作绢人要选用上等的丝、绸、纱、绢等原料。艺人们经过雕塑、彩绘、服装、头饰和道具等十几道工艺的精细手工操作,做成历代仕女和戏剧人物。民间布制玩具“针扎”“彩扎”等手工艺品都和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绢人也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滑树林认为,应对民族遗产进行活态的传承,建立一个博物馆向世界展示最早利用丝绸纱绢来制作绢花绢人的技艺。

如何通过当下环境的方式与手段让非遗的真正价值展现出来,让非遗产品投放到更多的应用场景?从2021年开始,元宇宙和NFT的概念开始流行,NFT数字藏品开发成为当前非遗数字化领域中的一个热点。

据了解,中科艺数平台正在做这样的实践。将传承人几十年来积累的经典作品进行数字化包装,原件依然可以放在博物馆里,数字产品则可以定向定量售卖。把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的第一步就是先要认识它,数字藏品是一种很好的形式。通过建模,一件作品可以360度欣赏,甚至可以看到它成型的过程,比在博物馆看到的更全面。如果想让年轻人了解某项非遗,无需实地到访,手机里的一张3D图,就能让他们对其有一个直观认识。

据介绍,非遗保护与发展中的数字化应用,正是通过数字技术在非遗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方面的作用,助力非遗保护、展示、传承、传播,探索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加快数字化发展进程,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传播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把最传统融入最现代,用最手工的非遗技艺碰撞最潮流的数字科技,让创新“活化”非遗,让非遗真正融入生活。

作为助力传统文化迸发持久生命力的一把钥匙,数字藏品让文化穿越时空,以文化创新的新形态,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体验方式,在文化新鲜人中推动了更具创造性的发展和转化。

(责编:孟竹、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网址:数字化共享 让非遗焕发新光彩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410756

相关内容

美学云课堂 |“非遗馆”馆长说非遗 数字化为非遗插上翅膀
“非遗+”焕新“出圈” 激发文化传承新活力
单霁翔:创新让文化遗产重焕光彩
抖音上的山东非遗:唤醒传统文化,让非遗焕发新生机
寻找尚古斋:薪火相传 重焕光彩(非遗)
让非遗焕新:千年舟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话文化传承
创意时尚 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
让文化遗产闪耀“数字之光”——《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发布
“非遗生活 艺韵焕新-北京非遗商务写字楼巡展”成功举办
创新传统与现代连接 让非遗焕发独特魅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