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景观再造赋予工业遗产新活力
旧物改造,赋予生活新的艺术生命力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生活美学实践# #生活艺术实践#
近两个世纪以来的全球工业化发展进程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发展阶段,工业化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作出了巨大贡献,工业遗产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尤为重要。工业遗产保护的观念最早于19世纪末出现在英国,现代工业遗产保护运动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去工业化浪潮,欧美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大量旧厂房和旧机器设备遭到废弃,如何处理和使用这些工业遗产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特殊类型,以往人们多关注文化层面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对工业遗产却鲜有关注。
工业遗产逐渐被关注
伴随着工业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范畴,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也日渐受到关注。2003年,在俄罗斯下塔吉尔召开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第十二届大会上,通过了《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该宪章是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的纲领性文件,被公认为第一部致力于指导保护和保存工业遗产的国际公约。对工业遗产的内涵与外延如何认定,以及维修与保护等七项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在该宪章中,工业遗产主要被定义为工业文明的遗存,由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建筑学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组成。其主要是指各种物质遗存,尤其是建筑遗存,强调工业生产生活的场所和设施。2011年,在第十七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全体大会上通过的《都柏林准则》,对工业遗产的定义作了拓展与补充,即工业遗产包括遗址、构筑物、复合体、区域和景观,以及相关的机械、物件或档案,作为过去曾经有过或现在正在进行的工业生产、原材料提取、商品化以及相关能源、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的证据。将不可移动遗产纳入工业遗产保护的范围,尤其是记载工业生产活动的档案得到重视。同时,关注到活态的工业遗产和非物质的工业遗产。参照文化遗产的分类,工业遗产亦分为物质工业遗产和非物质工业遗产两个类别。物质工业遗产包括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遗产;非物质工业遗产包括技术工艺知识、企业文化和精神、工作组织和工人组织,以及复杂的社会和文化传统,这些文化财富塑造了社群生活,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结构性变化。《都柏林准则》拓展了工业遗产的定义,将文化景观纳入工业遗产保护的范畴之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工业遗存作为文化遗产相继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如挪威ROROS工业市镇、英国特尔福德的峡谷铁桥、日本富冈缫丝厂及丝绸产业遗产群、德国弗尔克林根炼铁厂等。中国工业遗产的案例有北京798艺术区、景德镇陶溪川、“8号桥”时尚设计产业谷、杭州丝联166创意产业园等。但是,遗憾的是中国至今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工业遗产项目。
遗产记录了历史,当它被作为文化资源再利用、赋予历史以价值的时候,就显得格外重要。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工业遗产本身的遗址和建筑空间占地面积大,是可以作为景观进行再造的理想之地,从世界范围来看存在着很多成功的范例,如英国铁桥峡、德国鲁尔区煤矿、北京798艺术区、景德镇陶溪川,均是以工业遗产废弃地为基础进行景观再造发展工业文化旅游的案例。以景德镇陶溪川为例,陶溪川的前身宇宙瓷厂始建于1954年,该厂拥有景德镇第一条机械化制瓷流水作业线,以生产出口高档日用成套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为主,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十多个国家,是新彩日用瓷的重点出口企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宇宙瓷厂为国家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2年,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决定将现有的老工业遗产进行整体规划打造,由其下属的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开发“陶溪川—China坊”项目。2015年10月一期项目建成开园,完成了从国营宇宙瓷厂工业废弃地到陶溪川城市艺术区的转型。
今天的陶溪川水系环绕,区内颇具历史感的工业遗产博物馆、现代艺术气息浓郁的陶溪川美术馆、活力四射的邑空间以及各具特色的店铺,都是在宇宙瓷厂工业废弃地基础上建构出来的。陶溪川成为当代艺术与时尚的展示场、景德镇最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化符号,也成为景德镇的一张文化名片。
艺术景观设计融入工业遗产
陶溪川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并获得如此广泛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与艺术区的设计和运营理念密不可分。每一个工业遗产地都有自身的历史与特点,在顶层设计上需要考虑与整座城市发展格局的匹配。在具体设计层面以遗产的再利用为主,思考旧空间和新的景观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历史与当下、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互动关系。设计方深入研究近现代景德镇陶瓷工业发展的历史,配合景德镇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格局,陶溪川的规划和设计中将保护和利用工业历史文化遗产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打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具有国际范的城市名片作为规划与设计的理念。陶溪川艺术区在设计与打造过程中,考虑到了历史文化对于艺术区形塑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保留了工业生产线、厂房、窑炉、机械设备,以及高耸的烟囱等,将其作为艺术区的景观予以艺术化处理,厂房被打造成艺术酒店、艺术家工作室、陶瓷店铺、工业遗产博物馆、美术馆等,窑炉、烟囱、机械设备经过艺术化处理,作为装置艺术作品成为陶溪川的艺术景观。可以说,陶溪川艺术区在体现现代性设计的同时,凸显历史文化认同,使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陶溪川作为景德镇当代艺术的地标性建筑,代表着持续性、社区认同、与过去和未来的联系,它对工业历史遗产的承载和再造,在今天得到了呈现。
置身于艺术区的空间之中,不仅可以欣赏到艺术景观,也会将人们的思绪带入近现代以来大工业制瓷那段火热的历史岁月中,“工业学大庆”“学习铁人王进喜精神”至今保留在厂房的墙壁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推进工业化的探索历程中,孕育形成了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一系列先进的工业文化精神典型,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国敬业等富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宝藏。对每一个人来说,欣赏艺术区景观的过程也是一个回溯历史、思想上受教育的过程。
景德镇是一座以制瓷行业为主支撑千年发展的城市,传统陶瓷手工艺流传至今而没有中断。2006年,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陶溪川艺术区以陶瓷手工艺文化为主题,所有行业均围绕此主题展开,将手工制瓷所涉全行业门类引入,并引进了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家、传统陶瓷工匠,以及年轻的“景漂”群体(漂在景德镇以陶瓷行业谋生的年轻人),使艺术区富有人气和活力。同时,艺术区还设立了3D打印中心,使手工制瓷与高科技形成有效互动。因此,游客来到艺术区,除了欣赏陶瓷作品,还可以与艺术家或手艺人近距离接触和交流,沉浸式感受陶瓷制作过程,并能够亲身体验陶瓷制作。陶溪川是以景德镇独具特色的陶瓷手工艺文化为主题、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互动的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典型案例,对世界范围内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均具有启示意义。
2020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文物局、国家开发银行五个部门联合印发《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文化保护传承、产业创新发展、城市功能提升协同互进,打造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可见,国家对工业遗产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决心和政策利好。我们应加大对工业遗产领域的研究,鼓励工业遗产地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对工业遗产进行合理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激活工业文化旅游,孵化新业态。同时,要深入挖掘中国特色的工业文化精神,形成与我国工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艺术人类学视野下城市艺术区的景观生产与景观消费理论研究”(20BA015)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网址:艺术景观再造赋予工业遗产新活力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79379
相关内容
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观点)观点: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
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策略浅析.doc
工业遗产再利用 城市美景展新姿
华丽变身,工业遗产为“江苏创造”积势蓄能
工业遗产再利用研究
人民日报刊文: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
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专题精选资料.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