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

发布时间:2024-11-21 23:47

废弃玻璃可再熔炼制造玻璃制品 #生活技巧# #环保生活小窍门# #再生资源利用#

  再制造(Remanufacture)就是让旧的机器设备重新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它以旧的机器设备为毛坯(Core),采用专门的工艺和技术,在原有制造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新的制造,而且重新制造出来的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都不亚于原先的新品。

  1基本简介

    再制造是一种对废旧产品实施高技术修复和改造的产业,它针对的是损坏或将报废的零部件,在性能失效分析、寿命评估等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再制造工程设计,采用一系列相关的先进制造技术,使再制造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新品。

  2发展

    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再制造,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将再制造作为重点领域。2009年1月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将再制造纳入法制化轨道。

  据《2013-2017年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1]显示,2010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1部门31日联合发文宣布,我国将以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等零部件再制造为重点,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范围扩大到传动轴、机油泵、水泵等部件;同时,推动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大型废旧轮胎翻新。

  根据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环保部、商务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文件,到2009年底,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已形成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转向机、发电机共23万台套的再制造能力。我国在再制造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开发应用的自动化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等再制造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制造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产品可节省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所以再制造产业前景广阔。

  3理化特性

再制造是一个物理过程,比如,用旧了的发动机,经过一番修复、改造后,最后装成的仍然是一台发动机,而不是别的什么。由此看来,再制造不同于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再制造也具有化学过程的特征。虽然旧的发动机经再制造后仍是发动机,但是它的原材料或构件已经脱胎换骨,而且再制造的产品不是“二手货”,而是一种全新的产品,所以再制造也不等于一般的原材料循环利用。

  再制造的本质是修复,但它不是简单的维修。再制造的内核是采用制造业的模式搞维修,是一种高科技含量的修复术,而且是一种产业化的修复,因而再制造是维修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对传统维修概念的一种提升和改写。

  “全寿命周期”这个概念就是由再制造生发的。通常我们说产品寿命周期,指的就是产品的制造、使用和报废处理三个阶段,再制造产业诞生后,产品的寿命周期就不仅要考虑上述三个阶段,而且在产品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产品维护以及采用包括再制造在内的先进技术对报废产品进行修复和再造,从而产品性能和价值得以延续。换言之,在全寿命周期概念中,应该报废的产品其寿命并未终结,经过再制造之手,它可以再度使用,因而产品的全寿命周期链条就拉长为产品的制造、使用、报废、再制造、再使用、再报废。

  再制造不但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技术性能和附加值,还可以为产品的设计、改造和维修提供信息,最终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完成产品的全寿命周期。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再制造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均能达到甚至超过原品,而成本却只有新品的1/4甚至1/3,节能达到60%以上,节材70%以上。业内人士认为,最大限度地挖掘制造业产品的潜在价值,让能源资源接近“零浪费”,这就是发展再制造产业的最大意义所在。

  4产业门槛

    显然,再制造是有产业门槛的:

  首先,必须考量再制造产品的经济性。

  如果产品价值或所耗费的资源十分低廉,就失去了再制造的价值。其次,需要考量再制造产品的可行性。这里有两个门槛,一个是技术门槛,再制造不是简单的翻旧换新,而是一种专门的技术和工艺,而且技术含量较高;另一个是产业化门槛,即再制造的对象必须是可以标准化或具有互换性的产品,而且技术或市场具有足够的支撑,使得其能够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第三,还需考量再制造对象的条件,比如,它必须是耐用产品且功能失效,必须是剩余附加值较高的且获得失效功能的费用低于产品的残余增值等等。

  在资源和能源相对紧缺的今天,再制造显然优势凸显。虽然目前我国再制造更多地局限在发动机领域,仍有人乐观地估计,我国再制造的产业空间高达1000亿元。且不论这种推算科学与否,但这样的结论毋庸置疑:再制造是一个大有可为的产业。

  5制造技术

    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在发挥在线快速修复的优势基础上,在修旧利废方面同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部分机械设备及其零部件的损坏仅仅是在局部出现了磨损、腐蚀等情况,如果依靠福世蓝技术大部分的设备及零件完全能够“青春再现”,可以继续使用甚至超过新设备的使用寿命。

  通过福世蓝技术对轴类磨损的修复案例,来说明福世蓝技术在再制造上所起到的巨大意义:

  说明

  在工矿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轴类磨损现象,出现此种情况后,多数的企业会通过打麻点、刷镀、堆焊甚至报废更新来解决,这些传统方法不能有效解决轴类磨损问题,甚至造成更为严重的停机事故。更换下来的废轴被当做废铁卖掉,忽视了废品再利用的巨大价值。

  产生磨损的原因

  金属部件在静配合的状态下,受部件表面光洁度、膨胀系数和装配工艺等因素影响,金属部件之间必存在一定的配合间隙。设备在强负荷的运行过程中,受轴承对轴的径向冲击力的影响,造成配合部件形成“硬对硬”的冲击。因金属材质为“常量关系”,虽然强度较高,但抗冲击性以及退让性较差,所以长期的运行必然造成配合间隙不断增大而产生相对运动,所以产生轴的磨损,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修复原理

  福世蓝高分子复合材料即具有金属所要求的强度和硬度,又具有金属所不具备的退让性(变量关系);通过“模具修复”、“部件对应关系”、“机械加工”等工艺,可以最大限度确保修复部位和配合部件的尺寸配合;同时,利用复合材料本身所具有的抗压、抗弯曲、延展率等综合优势,可以有效地吸收外力的冲击,极大化解和抵消轴承对轴的径向冲击力,并避免了间隙出现的可能性,也就避免了设备因间隙增大而造成相对运动的磨损,所以针对此类静配合,复合材料不是靠“硬度”来解决设备磨损的,而是靠改变力的关系来满足设备的运行要求。

  综合评价

  通过福世蓝技术修复轴磨损花费的费用或许只有几十几百元,一些大型轴磨损也不过几千元,但是产生的时间效益和经济效益却非常可观,对企业和再制造企业的金属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是静配合类磨损解决的有效途径,通过我们的经验可得出,不仅是轴类磨损可以修复,一些设备的轴承室磨损、键槽磨损、螺纹滑丝等静配合磨损同样可以起到有效地效果。修旧利废不仅是节省企业设备成本和提高维修效率的手段,更是让设备再制造产生巨大效益的利器。

  福世蓝技术不仅仅能在金属修复上起到积极作用,还能够在橡胶类划伤磨损、罐体管道渗漏、泵体等设备的腐蚀冲刷等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使用价值,福世蓝技术所具有的巨大潜能还没有真正开发出来,需要不断挖掘,为国内的再制造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网址:再制造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82036

相关内容

制造历史—旧厂房的再生
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装置制造方法
废旧书籍改造再利用手工DIY制作小创意
震旦家具智能制造、节能环保再获荣誉,打造美好办公生活
生活废水回收再利用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苏州和奥奥迪逆转时光“再制造”,抹去汽车“旧伤痕” 苏州车网
环保节能,再生,污水处理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环保妙招:改造再利用
中国制造=山寨?德国制造=完美?
工业遗产再利用满足文旅需求,警惕开发制造“二次废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