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故事分享:笛卡尔一生想要宁静,却至死不可得!
生活哲学故事20: 慢下来,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宁静 #生活知识# #家居生活# #居家生活哲学# #生活哲学故事#
1628年,32岁的勒内·笛卡儿从战场上归来,毫发无损的他决定抛弃以往那种无益的生活,专心出版著作。于是他到荷兰的一个小镇隐居。在他看来,那里虽天气寒冷,却比繁华的巴黎更有助于实现自己的愿望。
12年前,正是为了得到清净,这个一度毫无节制、纵情放荡的年轻人选择了参军。在参军前,他曾在郊区租房进行了两年的数学研究,但始终无法摆脱当年一众狐朋狗友的纠缠。他以为参军可以远离那些已经令他生厌的伙伴,但他后来失望地发现,军营生活并非如他想象的那般清静。
1621年春天,参军五年的笛卡儿厌倦了战争,回到巴黎。令他无奈的是,因为他相貌古怪且沉默寡言,周围的人对他非常警惕,甚至怀疑他是秘密社团的成员。这个一门心思追寻清静的年轻人,随即被流言蜚语包围,他只好再度背井离乡,远游罗马。远游归来,他重新把目光投向战场,并与萨瓦公爵一起参加了一场血腥的斗争。论功行赏时,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的笛卡儿却拒绝受封中将称号。他决定回到巴黎安顿下来,沉思三年。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三年沉思最终还是以他重返战场而结束。等他跟随国王攻城拔寨后再度重返巴黎时,已经到了1628年。从此,这个“只求清静”的人似乎一夜之间在法国消失,而荷兰的无名小镇多了一位沉默的隐士。
他终于能有大把的时间埋头著述,只是偶尔与欧洲的几位学者保持信件来往,在信里谈的仍是科学和哲学。他的这段隐居生活整体来说还算可以,但很快又被新教的极端分子打破。在他们眼里,笛卡儿持有危险的异端思想,所以不断对他展开攻击。为了避祸,在荷兰隐居的20年里,笛卡儿搬了24次家。他与欧洲学者互通的信件,则由一位神父代转。
值得庆幸的是,这段漂泊的生活够闲,让笛卡儿有了时间潜心研究物理学、解剖学、天文学等,他的《几何学》更是标志了解析几何的诞生。可惜这来之不易的“学术之旅”随着一个人的到来戛然而止,并在几个月后彻底结束。
1649年,瑞典女王邀请笛卡儿担任自己的私人教师,并派海军上将来接。坚持抗命了几个月后,笛卡儿最终妥协。他最后一次环视亲手开垦的小花园,然后依依不舍地永别了人生中最清静的一段时光。
女王为笛卡儿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但接下来的日子很快要了他的命。在年轻体壮的女王看来,凌晨五点最适合学习,于是,从小习惯赖床的笛卡儿不得不在天色漆黑时抖擞精神,钻进马车,穿过冷风刺骨的广场,准时赶到宫殿为女王授课。
长久劳碌后,一场肺炎终结了这样的奔波,笛卡儿的眼睛再也不曾睁开。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教会采纳了一位红衣主教的建议,笛卡儿的著作得以获准出版。然而,就在笛卡儿尸骨未寒时,那些著作已被教会列入禁书之列,他的骨灰则在17年后才被运回法国重新安葬。当时在不少人看來,笛卡儿的学说仍太激进,不宜在公开场合散布,所以原定举行的演讲被国王匆忙下令禁止。
笛卡儿怎么也不会料到,他毕生追寻的那种“清静”,即使在身后也如此难求。
责任编辑:
网址:哲学家故事分享:笛卡尔一生想要宁静,却至死不可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82993
相关内容
十大经典数学名人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 著名数学家故事大全《哲学100问
生活哲理小故事(通用29篇)
生活哲理小故事(精选20篇)
30位西方哲学家最主要思想精华浓缩
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哲理故事(精选22篇)
生活中励志哲理小故事(通用34篇)
在喧嚣中保持一份宁静的人生哲理(锦集10篇)
生活的哲理小故事(通用24篇)
生活哲理小故事及感悟 生活哲理故事(通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