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华:关于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升我国农产品市场化水平的提案
各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经验表明,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十分显要。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为基础,制冷技术为手段,使农产品和食品在加工、贮藏、运输及配送、销售(批发、零售)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产品损失,扩大市场半径,促进均衡上市的一项供应链系统工程。生鲜农产品的易腐易耗性、体积大单位价值低,质量规格不一致等物理特性,决定了冷链物流成为其物流形态的必然选择。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和我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相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严重滞后,尚处于起步阶段。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黄卫东介绍:目前我国蔬菜和水果类、肉类、水产品(活体类除外)的冷链流通率,即采(宰、捕)后预冷、冷却冷冻、加工、分选包装、贮藏、运输、批发至零售各节点实行全程低温控制的商品流量占其商品流通总量的比率分别为5%、15%和20%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易腐食品(含生鲜农产品)的80%以上采用冷链设施处理。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易腐食品物流过程的冷藏率已达95%左右。美国人口仅相当于我国人口的1/6、而冷库容量却是我国的4.5倍,冷藏运输车拥有量是我国的8倍;日本人口仅相当于我国人口的1/10,而冷库容量是我国的2.5倍,冷藏运输汽车拥有量是我国的4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产品的质量和效益,造成了巨大损失:一是农产品损失浪费严重。有关资料显示,以蔬菜、水果为例,发达国家的产后冷链流通损耗率为5%左右,美国约2%,而我国高达25%-30%,每年造成经济损失1000亿元左右。二是农产品质量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近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以保护健康和生态环境为由,对农产品制定了越来越高的标准和复杂多变的市场准入程序,构筑技术性贸易壁垒或绿色壁垒。目前我国的农业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产后商品化处理包括冷链系统的标准严重缺失、直接制约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给出口企业和农民造成经济损失。三是农产品加工率低。目前,由于冷链物流系统不健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1.2:1而发达国家达约4:1。国蔬菜、水果的加工量仅占其全部产量的25%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在60~80%,高的达90%以上。我国的肉类加工率不到5%,而发达国家达到50%以上。四是农产品市场供应不够均衡。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类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和主产区面积迅猛发展,但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与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的发展变化严重脱节,造成了一方面大量同类农产品在同一区域同一时期集中上市,农产品季节性、区域性滞销时有发生,对当地农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雨雪等灾害天气影响交通也常常造成产销脱节,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加快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非常必要,非常重要,非常紧迫,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统筹规划,加快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国家应把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作为国家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点工程,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联动机制,制定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根据目前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加工企业为核心,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农产品短途冷链物流体系;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跨区域的农产品长途冷链物流体系。实施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二、整体设计、先行试点、逐步推进。充分调动冷链环节行为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重点培育第三方物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及区域资源禀赋和优势农产品布局,积极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选择重要品种(高价值量农产品,如热带水果;易腐败产品,如肉类等)建立冷链通道试点。在大城市开展“生产基地 配送中心 超市”冷链物流试点和“生产基地 大型批发市场 配送中心 超市”试点。在农产品出口优势产区开展“加工企业 生产基地”冷链物流试点和“加工企业 生产基地 第三方物流”试点。在总结示范、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辐射、推广。三、加大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国外冷链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不管是物流企业、批发市场、还是配送中心,在起步阶段,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资金的投入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一方面,在硬件设施建设、微观技术和宏观管理上还缺乏经验;另一方面。由于从“田间到餐桌”整个物流过程链条太长,一家企业难以完成冷链物流系统建设,非常需要政府对现有的交通运输、仓储、配送各环节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因此,根据冷链物流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目前发展的实际需求,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逐步形成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依据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和多种形式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要求,政府资金引导支持的主要对象是: 1.大型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 2.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中心;3.产地加工企业:重点支持硬件设施建设、分析检测设备、标准的制定等; 4.科技研发与创新; 5.专业技术人才和综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建议将生鲜农产品冷藏保鲜库建设的制冷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享受30%的购置补贴,以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冷藏保鲜库建设。同时,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名称调整为现代农业装备补贴。 2.建议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用地、用水、用水采用、适当倾斜的政策,农产品冷链物流用地享受工业用地政策,农产品冷链物流用水、用电价格与农用水电同价。
(责任编辑:张歌)
网址:赵光华:关于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升我国农产品市场化水平的提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3761
相关内容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
国内宠物市场专题研究 宠物行业是一个围绕着“宠物”而形成的庞大且多元化的产业链,其涵盖了宠物的繁殖与交易,以及各种与宠物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在传...
中国衣物清洁护理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产品将更加多元化「图」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若干意见的通知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答记者问
农村生活污水水质
2023年中国家庭维修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发展困境分析
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丰富线上供给品类,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生活服务业加快数字化步伐